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新闻 >> 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年级返校测试
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年级返校测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春秋战国之交,神州大地掀起了一场社会大变革的风暴。
在这场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大变革中,旧的奴隶主阶级没落了,新的地主阶级兴起了;旧的奴隶制度和道德伦理观念,被新的封建制度和意识形态取代了;一部分农民获得较多的自由,社会的生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阶级矛盾尖锐激烈,兼并战争连年不断,整个社会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大动荡大改组局面。
在这个时期,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应运而生,这就是士。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方面,虽然地位较低,但很多是有学问有才能的人。他们有的是通晓天文、历算、地理等方面知识的学者,有的是杰出的政治、军事人才。其代表人物如孟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以及商鞅、申不害、许行、陈相、苏秦、张仪等,都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或科学家。至于一般的出谋划策、谈天雕龙之流,以及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更是人数众多。
由于士的出身不同,立场不同,因而在解决或回答现实问题时,提出的政治主张和要求也不同。他们著书立说,争辩不休,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许多学派。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儒、墨、道、法四家,而《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则是这四家的代表著作。其中《论语》《孟子》《老子》和《庄子》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公元前2世纪中叶,汉武帝认识到孔子学说有利于形成中央集权大一统的社会格局,因而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中国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时期,一直尊奉孔子为圣人,尊称孟子为亚圣。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以及孔子后裔和孟子后裔,都自觉或不自觉地相信或认为孟子的学术思想与孔子一脉相承或完全一致,简言之,即所谓的孔孟一家。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或许也是一个持续两千年的政治阴谋。因为,实际情况是,孟子的学术思想一部分继承于孔子的思想,另一部分则是孟子自己的创造,而这后一部分内容已经大大地超越了孔子。
孔子倡导的社会结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致命的问题在于,当君王不尽君王的责任时,或君王胡作非为时,人们没有正当合法的途径去纠正君王的错误或更换君王。对这个难题,孔子心里是明白的,但是他没有找到或不敢(不愿)提出解决的办法。对比之下,孟子则鲜明地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中国的历史中,他是第一个明确主张民众的利益是至高无上的,朝廷的利益要服从民众的利益,君王的利益要服从民众的利益和朝廷的利益。
为了约束君王的行为,孟子主张在任命或罢免官员的问题上,不能由君王一个人说了算,也不能由少数几个大臣说了算,而是必须要征求国人的意见;在定罪量刑上,也不能由君王一个人说了算,也不允许君王的亲信左右或大臣私自说了算,同样必须征求国人的意见。对于不称职的君王,孟子以大无畏的精神提出:“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孟子·万章下》)”在君臣关系上,孟子坚持人格的尊严与平等,他曾当面对齐宣王说:“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做。(《孟子·离娄下》)”
事实上,孟子的上述主张,都是孔子未曾提出过的,这表明孟子的学术思想、政治理念与孔子有着相当大的差异,严格说来他们并不是一个学派,孔孟并非一家。其实,孟子思想与孔子思想存在着本质不同,封建帝王及其御用文人心里都是明白的。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对《孟子》一书的许多主张都大为恼火,一怒之下要把孟子像从孔庙里迁出,但是他冷静下来后却发现把孟子像放在孔庙中实在是太有必要了。这是因为,只要宣扬孔孟一家,那么孟子便永运屈居亚圣地位,孟子思想主张的正确与否,也就必须以孔子思想为准,这样便可以用正圣压制亚圣,用孔子的思想埋没孟子的思想,从而扼杀了孟子倡导的民主思想的传播。
(摘编自《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神州大地上掀起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变革中,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整个社会都呈现了大动荡大改组的局面。
B.以孟子、墨子、商鞅、申不害等为代表的“士”阶层,很多是有学问有才能的,有的通晓天文、历算等知识,有的是杰出的政治、军事人才。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孔子倡导的社会结构,这一社会结构有致命的问题:人们没有纠正君主错误或更换君主的合法途径
D.孟子的学术思想中有很多自己的创造,因而从皇帝到百姓及孔子、孟子后裔,都意识到孔孟一家可能是一个持续两千年的政治阴谋。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论证了在春秋战国之交,“士”这个新的社会阶层应运而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并列举了涌现出的众多代表人物。
B.文章列举了百家争鸣时期的各家学派,并指出只有儒、墨、道、法四家有影响力。四家代表作《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C.孟子是第一个明确主张民众的利益是至高无上的,这个主张是孔子未曾提出过的,是孟子超越孔子的根本原因。
D.孟子思想与孔子思想差别不大,封建帝王及其御用文人心里都是明白的,但也知道把孟子像放在孔庙中实在是太有必要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春秋战国之交的社会大变革中,一部分农民获得较多的自由,社会的生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而导致阶级矛盾尖锐激烈,兼并战争连年不断。
B.在解决或回答现实问题时,士提出的政治主张和要求不同,是因为士的出身不同、立场不同。他们著书立说,争辩不休,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汉武帝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是因为认识到孔子和孟子的学说有利于形成中央集权大一统的社会格局。
D.孟子主张在任命或罢免官员的问题上,不能由君王一个人或少数几个大臣说了算,而是必须要征求国人的意见。其目的是约束君王,坚持人格的尊严与平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86米-珠穆朗玛峰最新测定的高程。12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互致信函,共同宣布了这一数字。珠峰是中尼两国的界峰,此次宣布的.86米,是“基于全球高程基准的珠穆朗玛峰雪面高程”。这是中尼两国团队克服重重困难、通过开展扎实工作最终确定的。几十年来,中尼不仅实现登山队员联合登顶,还在珠峰环保等方面开展合作,两国友谊在珠峰见证下结出累累硕果。
年5月27日,中国人又一次登上地球之巅的消息传来,让世界刮目相看。这次珠峰登顶和高程测量,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上个世纪50年代,英国和瑞士登山队先后从尼泊尔境内的南坡登顶珠峰。但在中国境内的北坡登顶,始终无人能够攻克。年5月25日,组建仅有5年的中国登山队,完成了从北坡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的壮举。那次攀登,是在中国面临严重经济困难和严峻外部环境的形势下,一次担负特殊使命的国家任务。“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有力地振奋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摘编自新华社年12月9日《中尼元首共同宣布珠峰“身高”有何深意?》)
材料二:
人类对珠峰高度的第一次科学测量是年,由英国人和印度人共同完成。-年,我国测量工作者在绒布寺河谷开阔地段丈量基线,使用水银气压计测定基线端高程,并开展天文测量,获得珠峰高度为米。年,我国首次将3米觇标竖立在珠峰山顶,提高了测量的瞄准精度,这是人类首次对珠峰的精密测量,获得珠峰海拔高程.13米。之后,我国对珠峰高程又进行了四次测定。年4月30日,中国宣布启动珠峰高程测量。5月27日,中国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提供更高精度的测量结果,不仅可以结束国际上珠峰高程不统一的混乱局面,而且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青藏高原由于受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碰撞而一直处在隆升状态,垂直形变约5.3毫米/年。定期对珠峰开展观测,将不同期次的高程数据进行差分处理,是分析该地区地壳垂直形变及形变速度、开展地球动力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距离年最近一次测量已经过去15年。15年来珠峰地区构造运动活跃,尤其是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9.3级地震和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地震,都对青藏高原及珠峰地区地壳运动产生重大影响。重新测定有助于了解掌握该地区地壳构造、运动规律。全球气候变化也对珠峰地区产生重大影响,在该地区开展高精度测量,既可为青藏高原尤其是珠峰地区冰川、地质、水文等研究提供定量依据,也可为全球环境变化分析提供科学支持。
(摘编自柳建乔《珠峰测量工作综述》)
材料三:
珠峰高程的确定需要外业进行登山测量并完成珠峰区域数字的传输和内业的测量数据处理等多方面合作。珠峰测高,测算出来的结果,有测也有算。数据处理中心的主要任务,就是算。此次的珠峰水准测量,从日喀则国家一等水准点向珠峰脚下布测了数条水准线路,并且首次将国家高程基准传递至中国与尼泊尔边界。而且在本次测量过程中,人类首次实现了实测珠峰峰顶重力值,还采航空重力测量,连片测量了人类无法涉足区域的重力值。正因如此,这次数据处理中心收集了珠峰及邻近地区一百多万平方公里最新地形数据,总量达1.44亿条之多,远远超过年。
本次测量,将我国自主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应用于珠峰峰顶大地高的计算,获取了更长观测时间、更多卫星观测数量的观测数据北斗与GPS数据融合,获取了峰顶雪面精度±0.9cm大地高成果,与年成果相比,精度提高了2.1cm.而且,本次珠峰测量过程中,还首次将5G和北斗结合。
(摘编自年12月8日澎湃新闻《探秘珠峰测算背后的数据基地》)
4.下列对材料中“珠峰高程测定”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次宣布的.86米,是“基于全球高程基准的珠穆朗玛峰雪面高程”,距离最近一次测量已经过去15年,因为15年来珠峰地区构造运动活跃,本次高程测量很有价值。
B.从使用水银气压计测定高程,到将觇标竖立到珠峰山顶进行实地测量,珠峰高程测定精度不断提高。在年这次测量中人类首次实现了实测珠峰峰顶重力值,连片测量了人类可涉足区域的重力值。
C.国际上珠穆朗玛峰高程数据不统一的局面一直存在;历年来,我国对珠峰高程进行了多次测定,数据也不一致。本次测量提供了更高精度的测量结果。
D.珠峰高程的确定不仅需要登山队员登顶测量,完成珠峰区域数字的传输,还需要数据处理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海量数据的处理。.86米这个数据是测和算协作的结果。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中国登山队成功从北坡登顶世界第一高峰,把红旗插上了珠穆朗玛峰,完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珠峰登顶后的实地精密测量,着实振奋人心。
B.从5月27日中国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到12月8日中尼两国领导人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测定的高程,时隔半年之久,是因为后期数据处理的工作量远超之前任何一次。
C.地震会对青藏高原及珠峰地区地壳运动产生重大影响,而且青藏高原由于不同板块相互碰撞一直处于隆升状态,定期对珠峰开展观测有重大科学意义。
D.本次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是我国自主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应用于科学探索。北斗与GPS数据融合,获取了精度更高的数据。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此次珠峰高程测量的意义。(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也是冬天,也是春天
在我这样的外地人眼中,上海是中国城市历史中最具沧桑美感的一册旧书,蕴藏着万千风云和无限心事。这里的每一处老弄堂,都是一句可以不断被注释的名言,注脚层叠,但于我来讲是陌生的。有一个地方,在记忆中却仿佛是熟知的,就是四川北路。这条路留下了许多历史名人的足迹,其中最难抹去的,当属鲁迅先生了。
年岁尾,在某文学杂志六十周年庆典上,在太热闹的时刻,我很想独自出去走走。有天上午得空,吃过早饭便直奔四川北路,拜谒原虹口公园的鲁迅先生墓。
天气晴好,又逢周末,园里晨练的人极多。入园处有个水果摊,苹果、橘子、草莓等钩织的芳香流苏,连缀着世界文豪广场。红男绿女穿梭其间,踏着热烈的节拍,跳着整齐划一的舞。身上热了,多数人将外套脱掉。我努力避让着舞者,走进广场。文豪们的铜像都是全身像,或坐或站。托尔斯泰右手握着手杖,此时手杖被挂上了一个健身者的挎包,使他显出一副苍凉出走的模样。莎士比亚和狄更斯手握鹅毛笔,鹅毛笔成了天然挂钩,缀着色彩艳丽的轻薄羽绒衣。只有巴尔扎克,他袖着手“深藏不露”,人们便难以附着,因此雕像成了一首流畅的诗。
走出世界文豪广场,向前是卖早点的食肆,等候的人从屋里排到了门外。想着多年前萧红在这一带,有天买早点,发现包油条的纸居然是鲁迅先生一篇译作的原稿。萧红愕然告知鲁迅,先生却淡然,调侃道:“我是满足的,居然还可以包油条,可见还有一些用处。”也不知这里的早点铺如今用什么包油条,还能包裹出那拨云见日般的绮丽文事么?
绕过食肆向前,更是人潮汹涌。各路声响汇聚起来,无比喧嚣,将自然的鸟语湮灭了。在世俗生活的长轴画卷渐次打开的时候,我也领略了背景上的植物风光。槭树正在最美时节,吊着满身红红黄黄的彩叶,被阳光照得晶莹剔透,看上去激情饱满。耐寒的杜鹃绽放着,那红的粉的花朵,在我这个刚经历了哈尔滨十二月飞雪的北方人眼里,无疑是日历牌上被漏撕的春日,透着春的消息。
鲁迅墓很好寻,在公园的西北角,无论哪条甬道都有通往那里的指示牌。墓前广场比较开阔,最先看到的是长方形草坪上矗立着的鲁迅塑像,他坐在藤椅上,左手握书,右手搭着扶手,默然望着往来的人。塑像有高大的基座,再加上草地四围有密实的冬青做天然藩篱,因而墓地显得肃穆庄严。不过基座太高了,那端坐其上的雕像,如一团阴影挡在鲁迅墓前。也就是说,不管鲁迅是否愿意,他每天都要面对自己高高在上的背影。
墓地两侧的石板路旁,种植着樟树、广玉兰和松柏,树高枝稠。我随手摘下一片广玉兰的叶子,拈着它走向鲁迅先生的长眠之所,将它轻轻摆在墓栏上,权当鲜花吧。在我的阅读印象中,鲁迅是不怎么写花儿的,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秋夜》中,写到蜡梅一类的花儿,要么一笔带过,要么对所描述的花儿连名字也叫不出来。他最浓墨重彩写的,是《药》结尾处瑜儿坟头的那圈红白的无名之花。
相比鲁迅的杂文,我更偏爱他的小说,尤其喜欢《故事新编》。其中的《铸剑》惊心动魄,我是把这个短篇当史书来看的。鲁迅是高超的人物雕塑家,他小说中的人物,像是青铜锻造的,叩击时会有深沉的回声。而且这些人物身上洋溢着动人的光芒——悲凉的诗意之光,如《孔乙己》《阿Q正传》《风波》《药》《伤逝》《明天》等堪称经典的篇章,是作家以笔蘸着自己的生命之血,化解心中块垒时,播撒于春日晚雾中的纯美幽灵,他们充满了有筋骨的象征性。鲁迅公园中世界文豪广场上的那些雕塑,如果换成阿Q、孔乙己、单四嫂子、九斤老太、眉间尺、吕纬甫,也是极相宜的——这些人哪个不是负重的高手呢!
鲁迅墓由上好的花岗石对接镶嵌,其形态很像一册灰白的旧书,半是掩埋半是出土的样子。因为是园中独墓,看上去显赫,也孤独。其实无论是鲁迅的原配夫人朱安,还是无比崇敬鲁迅的萧红,都曾在遗言中表达了葬在鲁迅身旁的想法,可惜都未能如愿——怎么可能如愿呢?鲁迅曾在文章中交代过后事“赶快收殓,埋掉,拉倒”,也曾在《病后杂谈》中表达过,不喜欢被追悼,不喜欢挽联,倘有购买纸墨白布的闲钱,不如选几部明清野史来印印。这些绝非故作超拔,符合他的脾气。
鲁迅墓前并不安静,左右两侧的石杆花廊下,一侧是两个男人在练习格斗,互为拳脚;另一侧是三位大妈,在热聊什么。我脱帽向着这座冷清的墓深深三鞠躬,静默良久,之后转身离开。我想鲁迅被葬在这闹市的园子中,纵有绿树青草点缀,春花秋月相映,风雨雷电做永恒的日历,但终归少了一个人去后最该享有的宁静清寂,所以我不知道他是否真的安息了。
离开墓地的时候,忽然间狂风大作,搅起地面的落叶和尘土,在半空飞舞。公园里所有的树,此时都成了鼓手,和着风声,发出海潮般的轰鸣,湮灭了嘈杂的人声。回身一望,我献给鲁迅先生的那片玉兰叶,已不见踪影,我似乎听到他略含嘲讽的笑声:敬仰和怀念,不过是一场风,让它去吧!
(取材于迟子建的同名散文)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以“旧书”“名言”为喻,形象说明上海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和独特魅力。
B.作者笔下的世界文豪广场上的雕像,栩栩如生、各具美感,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C.“世俗生活的长轴画卷”中,有广场上的舞者、排队买早点的人们和练习格斗的男人。
D.第段写鲁迅墓虽有绿树青草等相伴,但缺少宁静清寂的气氛,作者为此感到遗憾。
8.作者在写拜谒鲁迅墓的过程中,为什么要插入第段对于鲁迅小说的感受?(6分)
9.从最后一段画线句看,作者认为鲁迅先生对“敬仰和怀念”有着怎样的态度?请从文中找出两处依据并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江智渊,济阳考城人,湘州刺史夷弟子。父僧安,太子中庶子。智渊初为著作郎,江夏王义恭太尉行参军,太子太傅主簿,随王诞后军参军。世父夷有盛名夷子湛又有清誉父子并贵达智渊父少无名问湛礼敬甚简智渊常以为恨自非节岁不入湛门。及为随王诞佐,在襄阳,诞待之甚厚。时谘议参军谢庄、府主簿沈怀文并与智渊友善。怀文每称之日:“人所应有尽有,人所应无尽无者,其江智渊乎!”元嘉末,除尚书库部郎。时高流官序,不为台郎,智渊门孤援寡,独有此选,意甚不说,固辞不肯拜。竞陵王诞复征为骠骑参军,转主簿,随府转司空主簿、记室参军,领南濮阳太守,迁从事中郎。诞将为逆,智渊悟其机,请假先反。诞事发,即除中书侍郎。智渊爱好文雅,词采清赡,世祖深相知待,恩礼冠朝。上燕私甚数,多命群臣五三人游集,智渊常为其首。同侣未及前,辄独蒙引进,智渊每以越众为惭,未尝有喜色。每从游幸,与群僚相随,见传诏驰来,知当呼己,耸动愧恧,形于容貌,论者以此多之。迁骁骑将军,尚书吏部郎。上每酣宴,辄诟辱群臣,并使自相嘲讦,以为欢笑。智渊素方退,渐不会旨。尝使以王僧朗嘲戏其子景文,智渊正色曰:“恐不宜有此戏。”上怒日:“江僧安痴人,痴人自相惜。”智渊伏席流涕,由此恩宠大衰。出为新安王子鸾北中郎长史、南东海太守,加拜宁朔将军,行南徐州事。初,上宠姬宣贵妃殷氏卒,使群臣议谥,智渊上议日“怀”。上以不尽嘉号,甚衔之。后车驾幸南山,乘马至殷氏墓,群臣皆骑从,上以马鞭指墓石柱谓智渊日:“此上不容有怀字!”智渊益惶惧。大明七年,以忧卒,时年四十六。
(选自《宋书·江智渊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父夷有盛名/夷子湛又有/清誉父子/并贵达/智渊父少无名问/湛礼敬甚简/智渊常以为恨/自非节岁/不入湛门
B.世父夷有盛名/夷子湛又有清/誉父子并贵达/智渊父少/无名问/湛礼敬甚简/智渊常以为恨/自非节岁不入湛门
C.世父夷有盛名/夷子湛又有清誉/父子并贵达/智渊父少无名问/湛礼敬甚简/智渊常以为恨/自非节岁/不入湛门
D.世父夷有盛名/夷子湛又有清誉/父子并贵/达智渊父/少无名问/湛礼敬甚简/智渊常以为/恨自非节/岁不入湛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嘉”是宋文帝刘义隆年后,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中的”元嘉“一样。
B.“谥”指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C.”幸“是指皇帝亲临某地,如文中的”后车驾幸南山“和《阿房宫赋》中”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的”幸“。
D.古时说“死”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江智渊地位较高,故死为“卒”。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智渊聪明机智。刘诞要叛乱之前,江智渊看出他的阴谋,请假预先离开了他;刘诞叛乱事发后,江智渊被朝廷任命为中书侍郎。
B.江智渊门孤援寡。朝廷贵官中又没什么人引荐江智渊,所以只是被授予担任尚书库部郎这样的官职,他很不高兴,因而决不拜谢。
C.江智渊才华出众。他爱好文学,文章词采清新丰富;得到皇帝赏识,参加皇上私宴,他总是大臣中最突出的。
D.江智渊刚直不阿。皇帝曾经命江智渊拿王僧朗来嘲笑戏弄王僧朗的儿子王景文,智渊严肃地拒绝了,世祖骂江智渊父子都是痴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见传诏驰来,知当呼己,耸动愧恧,形于容貌,论者以此多之。
(2)上每酣宴,辄诟辱群臣,并使自相嘲讦,以为欢笑。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感春十三首.其八
张耒
浮云起南山,冉冉朝复雨。
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
老农城中归,沽酒饮其妇。
共言今年麦,新绿已映土。
去年一尺雪,新泽至已屡。
丰年坐可待,春服行欲补。
14.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抒写了对春天的感受,以客观描写为主,语言通俗易懂,显示出“平淡”之美。
B.云起南山,晨雨冉冉,苍鸠两两,相语竹间,写出了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
C.“新泽至已屡”写出今年朝廷的恩泽已经屡次到来,加上去年的瑞雪,让老农一家喜出望外。
D.此诗以老农与妻子的对话作为全篇的重点,着墨不多,人物形象却很好的展现出来。
15.结合全诗,分析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老农形象?(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郦道元在《三峡》中借林凋水浅、猿猴凄异的叫声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来烘托出三峡秋景的肃杀凄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阿房宫纷繁曲折的走廊和屋檐高耸的句子是:“,”。
(3)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7~19小题。
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最典型的儒士。他儒家仁政爱民的思想,以关爱天下苍生为己任。杜甫生逢大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关头,亲身经历了安史之乱前后的动荡时代,(),他用诗笔描绘了兵荒马乱的时代画卷,也倾诉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沉郁情怀。杜甫因超凡入圣的人格境界和的诗歌成就而被誉为中国诗歌史上唯一的“诗圣”。杜甫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是穷愁潦倒的一介布衣,平生毫无功业,却地跻身于中华文化史上的圣贤之列,从而实现了人生境界上跨度最大的超越。杜甫是儒家“人皆可以为尧舜”这个命题的真正实行者,他永远是后人提升人格境界的精神导师。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服从至高无上建树名副其实
B.服膺至高无上建立名副其实
C.服从登峰造极建立实至名归
D.服膺登峰造极建树实至名归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疾风骤雨的时代在他心中引起了情感的巨大波澜
B.时代的疾风骤雨在他心中引起了情感的巨大波澜
C.疾风骤雨的时代在他心中引起了巨大波澜的情感
D.时代的疾风骤雨在他心中引起了巨大波澜的情感
19.与划线句子中引号用法一样的一项是(3分)
A.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B.我曾想:在水底的鱼群中可能有一些鲤鱼“科学家”。
C.现在的大青山,树木不多,但在汉代,这里却是一个“草木茂盛,多禽兽”(《汉书·匈奴传》)的地方。
D.利用“黄金分割律”,人们设计书籍开本、电视屏幕、门窗、电扇、国旗长度尺寸等。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有说法称,葵花籽是致癌食物之首,其实,葵花籽含有大量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_______________。既然葵花籽的营养成分很高,___________?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其生长速度很快,很容易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对人类而言,吃富含重金属的植物使重金属在体内不断蓄积则可能致癌,甚至致命,___________,这些油脂大多属于不饱和脂肪酸,进食过多会使体内脂肪代谢失调。
21.下面文段有五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5分,每处1分)
经过前期紧张的测试与调整,5月22日,全国两会宁夏新闻中心正式启用。当天,驻宁中央媒体及自治区数十个媒体的记者成为首批入驻者。为有效防控疫情、共同保护公共卫生与健康,今年全国两会在新闻安排上作出了一些调整,主要通过网络、视频、书面等方式进行采访。全国两会为适应这种变化,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决定在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指挥中心设立宁夏新闻中心。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借助联通、电信、移动三大运营商提供的互联网技术和宁夏日报报业集团融媒体智能传播服务平台系统,可使记者从传统的“跑两会”转变为“云跑会”。同时,将最大范围整合相关信息和资源,为中央驻宁媒体及自治区主要媒体提供两会信息服务及技术支持,充分发扬“两会窗口、融合战场”的作用。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苏轼作《节饮食说》告诉家人,从今以后,每顿饭只饮一杯酒,吃一荤菜。若有贵客来访,盛宴招待,也不过三荤,只能少不能多。若是别人请客,也先告诉人家,不要超标。若人家不答应,就干脆不去。他认为这样做好处有三:一可安分养福气,二可宽胃养神气,三可省钱养财气。
2.晚清名臣曾国藩以善治家著称,不仅自己过“紧日子”,一餐只吃一荤,一件衣服穿三十年,而且其家训就倡导过“紧日子”,“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根据两则材料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写一篇不少于字的文章。不准抄袭、套作。
银川一中届高三返校测试语文参考答案
1.DD.“而从皇帝到百姓及孔子、孟子后裔,都意识到孔孟一家可能是一个持续两千年的政治阴谋”错误,这不是“从皇帝到百姓及孔子、孟子后裔”的观点,文中说的是“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或许也是一个持续两千年的政治阴谋”,这是作者的观点。
2.AB.“只有儒、墨、道、法四家有影响力”太绝对。C.“孟子是第一个明确主张民众的利益是至高无上的,这个主张……是孟子超越孔子的根本原因”错误,只是原因之一,文中说的是“另一部分则是孟子自己的创造,而这后一部分内容已经大大地超越了孔子”,“后一部分”除了“主张民众的利益至高无上”,还有“约束君王的行为,任命或罢免官员,定罪量刑,对于不称职的君王,在君臣关系上坚持人格的尊严与平等”都是孟子的创造。D.“孔子思想与孟子思想差别不大”错,
3.BA.“从而”错误,强加因果,第二段说的是“一部分农民获得较多的自由,社会的生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阶级矛盾尖锐激烈,兼并战争连年不断,整个社会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大动荡大改组局面”,分号表示二者之间的并列关系,分号前后都是这场变革的情况,不存在因果关系。
C.“是因为认识到孔子和孟子的学说有利于形成中央集权大一统的社会格局”错误,第五段说的是“汉武帝认识到孔子学说有利于形成中央集权大一统的社会格局”,不包括孟子学说。
D.“孟子主张在任命或罢免官员的问题上……坚持人格的尊严与平等”错误,倒数第二段说的是“在君臣关系上,孟子坚持人格的尊严与平等”,由此可知,坚持人格的尊严与平等是孟子在君臣关系上的观点。
4.B项,由材料三“而且在本次测量过程中,人类首次实现了实测珠峰峰顶重力值,还采用航空重力测量,连片测量了人类无法涉足区域的重力值”可知,不是“连片测量了人类可涉足区域的重力值”。
5.C项,A项,“完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珠峰登顶后的实地精密测量”错,从材二可知,年-年,我国测量珠高程依旧是使用水银气压计测定基线端高程,并开展天文测量,没有开展登顶实地测量。年才是“人类首次对珠峰的精密测量”。B项,强加因果关系,于文无据。D项,原文是“本次测量,将我国自主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应用于珠峰峰顶大地高的计算”,北系统的启用并不是第一次,只是第一次应用于珠峰顶大地高的计算
6.加强了中尼两国的联系,巩固了中尼两国的友谊。在特定时期,登顶挑战的完成及我国自主研发设备重要作用的发挥,振奋人心,鼓舞斗志。分析不同期次的高程数据,有助于了解掌握珠峰地区地壳构造,运动规律。既可为青藏高原尤其是珠峰地区冰川、地质、水文等研究提供定量依据,也可为全球环境变化分析提供科学支持。(1点1分,2点3分,3点5分,4点6分)
7.BB项,说“世界文豪广场上的雕像”“各具美感”曲解文意。这些雕像身上挂着包或围巾之类的东西,哪还有美感可言。
8.第段中,作者说鲁迅先生用生命之血进行创作,他小说中的人物具有象征性和巨大的影响力。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深切的怀念与敬仰,凸显了拜谒鲁迅墓的意义,启迪人们思考如何怀念和敬仰鲁迅等文化先哲的问题。(每点3分)
9.第一问:淡然,不在意(2分)
第二问:文中有三处依据:鲁迅先生对自己的译作原稿被用来包油条时说的话;雕像太高而形成阴影挡在鲁迅墓前面时,作者对于鲁迅先生心理的猜想;鲁迅先生对自己后事的意见或在《病后杂谈》中表达的对于追悼、怀念自己一事的态度。(4分)
10.C(联系上下文揣摩文意,并注意名词作主语的标志。)
11.B(“谥”指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12.B(“因而决不拜谢”错,“固辞不肯拜”意为“坚决拒绝,不肯接受官职”。)
13.(1))看到皇帝的诏书传来,就知道定是召见自己,不安与惭愧都表现在脸上,世人(评论的人)因此称赞他。(当:应当,一定;愧恧:惭愧;形:表现;多:称赞。句子通顺1分。)
(2)皇帝每次纵情饮宴,就要责骂凌辱群臣,并且命他们自己互相嘲笑攻击,把这当作娱乐游戏。(辄:就要;嘲讦:嘲笑攻击;以为:把.......作为(当作)。每个字1分。)
江智渊,济阳考城人,湘州刺史江夷的侄子。父亲僧安任太子中庶予。江智渊始任著作郎、江夏王刘义恭的太尉行参军、太子太傅主簿、随王刘诞的后军参军。伯父江夷有非常好的名声,江夷的儿子江湛又有美好的名声,父子都显贵发达。而江智渊的父亲年轻时没有什么名气,江湛就对江智渊不太尊重,江智渊常常因此而怨恨,不是节日不到江湛家去。他在随王刘诞门下任职后,住在襄阳,刘诞十分看重他。当时咨议参军谢庄、府主簿沈怀文都和智渊亲近和睦。怀文常称赞江智渊:“人应当有的都有,不应有的都没有,这就是江智渊啊!”元嘉末年他任尚书库部郎。当时出身名门的人不做台郎这类官,江智渊门户衰微,朝廷贵官中又没有什么人引荐,竟然被选授这样的官职,内心很不高兴,坚决拒绝,不肯接受官职。竟陵王刘诞又征召他任骠骑将军,转任主簿,随府转任司空主簿、记室参军,兼任南濮阳太守,调任从事中郎。刘诞要叛逆之前,江智渊看出他的阴谋,请假预先离开了他。刘诞叛乱事发后,他就被朝廷任命为中书侍郎。江智渊爱好文学,文章词采清新丰富,世祖非常信任赏识他,对他的恩遇超出他人之上。世祖经常举行私人宴会,总是让三五个大臣跟随,智渊总是其中最突出的。同来的人还没有近前,他总是单独受到召见(被召见),江智渊常常因为超越众人而感到惭愧,从没有得意的神色。他每次和诸大臣一起跟随皇帝游玩,看到皇帝的诏书迅速传来,就知道定是召见自己,不安与惭愧(恧:读nu,惭愧)都表现在脸上,世人因此称赞他。江智渊调任骁骑将军、尚书吏部郎。皇帝每次纵情饮宴,就要责骂凌辱群臣,并且命他们自己互相嘲笑攻击,把这当作娱乐游戏。江智渊一向端正谦让(方:端正;退:谦让),渐渐不迎合皇帝的心意。皇帝曾经命他拿王僧朗来嘲笑戏弄王僧朗的儿子王景文,智渊严肃地说:“恐怕不应这样戏弄取乐。”世祖恼怒地说:你的老子江僧安是痴人,同是痴人的儿子当然会互相怜爱。”江智渊(听了这话)不禁伏在坐席上流泪,从此皇帝对他的恩宠大大减退。他出朝任新安王刘子鸾的北中郎长史、南东海太守,加拜宁朔将军,管理南徐州事务。当初世祖的爱妃殷氏死了,让群臣商议谥号,智渊提出谥“怀”。皇帝认为这不够美谥,心中记恨着这事。后来皇帝驾幸南山,乘马到殷氏墓地,群臣皆骑马随后,皇帝用马鞭指着墓地石柱对江智渊说:“这上面不许有‘怀’字!”江智渊愈发惶惑恐惧。大明七年,江智渊因为忧虑而死,时年四十六岁。
14、C。“新泽”是指春天的雨水,不是朝廷的恩泽。
15、诗歌塑造了一个内心欢乐、对丰收充满希望的老农形象。老农到城中沽酒归来,同老伴对饮,共话今年春天麦苗长势喜人;去年下了一尺雪,今年春雨屡至,由眼前的春景想到将来的丰收,流露出丰收可望的愉快心情。
16.(1).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7、D。服膺:意思是(道理、格言等)牢牢记在心里;衷心信服。铭记在心;衷心信奉。登峰造极:意思是登上顶峰,指到达最高点;比喻学问、技艺等已达到最高的境界。至高无上:意思是高到顶点,再也没有更高的了;形容地位很高。建树:表示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或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通常用来指人。实至名归:意思是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名副其实:意思是名声或称谓(号)与实际一致、相符合。
18、B
19、C.(C和例句都是直接引用;A是强调;B是特殊含义;D、特殊称谓。)
20.(1).营养价值很高(2).为何被列为致癌食物之首呢(3).另一个原因是葵花子油脂含量高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处结合后面“既然葵花籽的营养价值很高”可知,营养价值比较高;处结合“葵花籽是致癌食物之首”“原因”可知,为什么被列为致癌事物呢;处结合“油脂大多属于不饱和脂肪酸”可知,另一个原因表述。
21句,“数十个”改为“数十名”或改为“自治区媒体的数十个记者”;句,“共同保护公共卫生与健康”应改为“共同维护公共卫生与健康”;句,删掉“全国两会”或“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句,删掉“可使”或改为“该新闻中心可使记者……”。句把“发扬”改为“发挥”。
本题考查分析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的能力。题干要求指出四处语言表达有问题的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这属于病句的辨析和修改,首先要了解病句的六大类型错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句,表意不明,“数十个”改为“数十名”或改为“自治区媒体的数十个记者”;
句,动宾搭配不当,应改为“共同维护公共卫生与健康”;
句,结构混乱偷换主语,删掉“全国两会”或“自治区党委宣传部”;
句,残缺主语,删掉“可使”或改为“该新闻中心可使记者……”;
句,搭配不当,“发扬”和“作用”不搭配。
22、作文立意:(1)勤俭节约的意义,(2)勤俭节约同修身(品德),(3)勤俭节约与治家。(4)勤俭节约与立业(事业的成功)。
推荐一个语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xw/163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