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新闻 >> 陈独秀写拼音草案,粤语的校核是杨殷,还有
在民国初年,有学者认为汉字难识,难写,妨碍教育的普及、知识的传播,于是提出“废灭汉字”,而采用罗马字(拉丁字母)拼音。陈独秀、胡适等当时均表示赞成用罗马字母拼写汉语,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国语罗马字运动。
年下半年,陈独秀与中共中央关于中国革命的总方针发生分歧,拒绝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六大。那段时间,他在上海研究中国拼音文字,《郑超麟回忆录》(郑曾任陈独秀的秘书)有这样的记述:
到上海后,他专心研究中国文字拼音化问题,除他以外没有一个同志对此问題有兴趣。有人去找他,说了几句话后,他就把这个问题提出来。遇见湖北人时,他问这几个字湖北音怎样读,遇见广东人时又问那几个字广东音怎样读。为了研究江浙读音,他还请我带他到沈雁冰家里去……一年多后,他写成了一本书,其中创立了三十多个中文字母,大多数是罗马字母,有几个是希腊字母,还有一个和二个是他新造的字母……
陈独秀
任建树先生在其《陈独秀大传》一书中写到:年,陈独秀写成《中国拼音文字草案》书稿。校核本稿方音的,“上海话为沈雁冰、陆缀文;广州话为杨殷、罗绮园;汉口话为项英;北京话为邓颖超”。“这部稿子,卖给商务,不能出版”。后来有胡适和赵元任等“送他千元稿费,维持了好久的生活"。
注意到一点,当年的zong书记写汉语拼音,还是会把汉语大致分成上海话、广州话、汉口话、北京话等的。
据说,这书的稿子最后不知所踪。
杨殷
一年后,那书的粤语校核人杨殷被杀,再过两年,另一个校核人罗绮园也被杀。
杨殷(-),是香山县翠亨村人,他的故居与孙中山故居直线距离不到百米。他年加入同盟会,年担任孙中山卫队副官兼大元帅府参军处参谋。年加入中共,并组织工人运动、粤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期间在省港澳各地建立情报站,算是中共特工的创始人。广州起义前,他把自己在广州、香港的几处房产出售,又回老家翠亨村动员弟弟把家里的50亩良田卖掉,全部作为广州起义的经费。起义初,他出任人民肃清反革命委员会主席,张太雷阵亡后,他被任命为广州苏维埃政府代理主席。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任中共中央军事部部长。年被捕,同年8月30日,被蒋介石下令枪决。
罗绮园(-)是番禺人,他和杨殷一样,也是年加入中共。年11月出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第二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主任。不久,又担任中共广东区委农委书记,与彭湃同为广东农民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年5月,广东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宣告成立省农民协会,罗绮园和彭湃、阮啸仙三人被选为广东省农民协会常务委员。
在年春,罗绮园和陈铭枢等曾率一团革命军到中山县石岐镇,支援当地农民,震慑地主团体“竞进会”,在中山各乡建立了农会组织。
年4月,中山县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石岐仁厚里召开,各级农会代表近人参加。大会宣告中山县农民协会成立,通过了农会章程、行动纲领、会员誓词。
年11月,罗绮园接替瞿秋白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同年12月,出任广州起义农军总指挥。
年7月初,罗出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与前文不冲突啊,有升有降嘛),就在这个月的25日,他和另一位香山人杨匏安等16人一同被捕,他写了自首书,因此被永远开除出党,但依然被当局稍后枪杀。
那16人的被捕,却是与罗绮园的风流事相关。
关于此事,国民党中统特务要员徐恩曾在《我和共产党战斗的回忆》中是这样写的:“一位曾受莫斯科训练的共产党员胡某,回国以后被派到共党江苏省委工作。他有一位年轻而又美丽的妻子陈小妹(应该是陈筱梅),也是共产党员,被派到江苏省委妇女部工作。他们夫妻二人感情很好,又同在一起工作。可是有一天陈小妹突然接到党中央转来的命令,派她去和中共的另一要员罗绮园‘住机关’。陈小妹接到命令,立即和胡某商量,二人心里虽不愿意,但是鉴于纪律,不敢违抗,只好忍痛分手……胡某对于‘领导方面’这种‘乱命’非常忿恨,就去找老同学陈绍禹(王明)商量。陈某却轻声对他说:‘除了向国民党告密,无法救回你的妻子!’……胡某接受陈的建议,向我们求救了。”
“在一天的早晨,胡君引导我们到马斯南路一座很华丽的巨宅中,把他的爱妻接出来,并把罗绮园捕到。在另一个房间里,又捕到共党的另一要员杨匏安。”
郑超麟的回忆录有提到一些革命与恋爱的故事,说当年张太雷提出一个原则:“恋爱只要不妨害政治,就是私人的事情,团体不来干涉。”张后来的夫人王一知,原本的丈夫施存统是中共最早的五名党员之一,张和当时尚是施夫人的她谈得投机了,常常一起去逛永安公司的天韵楼……
永安天韵楼
再提一提国语罗马字,它是一套汉字拉丁化方案,曾是中华民国国家标准。国语罗马字由林语堂倡议,赵元任作主要研究。年,由赵元任提出制订国语罗马字的25条原则和一个国语罗马字方案的草稿。教育部在年9月组织“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委员会”,以钱玄同、赵元任、林语堂等七人为委员会成员。年9月26日,方案由国民政府大学院正式公布。
赵元任先生在年出版《中山方言》一书,赵先生说这本书的材料,大部分是根据年发音人程伟任和年发音人刘振光的两次记录所得。
说到赵元任写的《中山方言》,得提一个瑞典人写的《隆都方言》:
年,丹麦大学生易家乐(So-ranEgerod,-)获得了洛克菲勒基金会经由哥本哈根大学和斯德哥尔摩大学授予的一项资助,用于中国方言的研究。当年26岁的他于是来来到中国南方,其中年7月至年1月主要在中山地区,这个勤奋且又充满天赋的靓仔在此期间学习了粤语、客家方言(中山)、石岐方言以及隆都方言。然后,写成了这本英文版的《隆都方言》。
易家乐
在该书的前言里,易家乐写到当年自己学习隆都话的方式,他先是在澳门遇到了来自中山沙溪申明亭村的张太太(本名杨彩霞)。张太太在申明亭村长大,后来移居澳门,是一位小学教师,除了隆都话,她还会讲流利的粤语和普通话。易家乐首先用钢丝录音机录制张太太的隆都话发音,再由张太太书写成中文,然后由易家乐本人标音。之后,再由申明亭学校的师生以及两位讲隆都方言的石岐居民进行核对。
年,易家乐据此完成了博士论文,年,经修改扩充后成书出版。
大概是10年前,我在孔夫子旧书网上发现了这本书的英文版,但由于不懂隆都话,于是告知了锦叔陈绍锦,锦叔让我帮他在网上买了这本书,后来,他通过有关部门找到人译成中文出版。
早两天看到,同样是瑞典人,名头响的多的马悦然(怎么也是诺贝尔文学奖十八位终身评委之一),也是在年获洛克菲勒基金的奖学金,到中国进行方言调查。他是到了西北,用两年时间学习了重庆、成都、峨嵋、乐山等地的方言。
老马
他后来将中国的古典名著《水浒传》《西游记》译为瑞典文,并向西方介绍了中国的《诗经》《论语》《孟子》《史记》《礼记》《尚书》《庄子》《荀子》等古代经典著作。
在想,当年除了他们二位,不知还有没有其他瑞典学子到中国学习方言呢?
舒饭谢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