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邯郸市荀子中学党史学习专栏五

发布时间:2021/6/12 10:43:34   点击数:
看白癜风不请假 http://www.a5city.com/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

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反“围剿”与长征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红军经过三年艰苦曲折的游击战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多次“进剿”与“会剿”,中国工农红军已发展到约10万人,在十余个省先后开辟了大小十多块革命根据地。由于在党领导下的红军和根据地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立三路线”时期红军盲目攻打国民党中心城市的冒险行动,使国民党统治阶层感到巨大危机,年十月,蒋介石调集重兵,向各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围剿”。与以往由一省或几省军阀对红军的进剿或会剿不同,这时是由蒋介石统一调动全国的反革命军事力量,对红军进行围剿,形势非常严峻。中国革命进入了创建红军和根据地、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武装斗争的新阶段。国民党军事围剿的重点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一方面军。

第一次反围剿

年10月,蒋介石调集十万多人,以江西省政府主席、第九路军总指挥鲁涤平为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采取“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的战术,准备对江西南部地区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发动的第一次“反围剿”。

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在江西新余县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实行战略转变和不打南昌等大城市的问题,提出“诱敌深入”的方针,为粉碎敌人的围剿作了准备。11月1日,红一方面军总部下达“诱敌深入赤色区域,待其疲惫而歼灭之”的命令,最后,红一方面军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五天内打了两个胜仗,共歼敌1.3万人,缴获各种武器1.2万余件,胜利地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一次围剿。

第二次反围剿

年2月开始,国民党当局又以军政部长何应钦兼任海陆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调集约20万兵力,对中央根据地发动第二次围剿,其部队从江西赣江向东延伸,一直到福建建宁,构成一条里长但没有完全连接的弧形阵线。

红一方面军接受毛泽东的意见决定,仍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利用根据地的有利条件,集中兵力,先打弱敌,然后自西向东横扫各个歼灭敌人。从5月16日到31日,红军连打五个胜仗,自西向东横扫里,歼敌三万余人,缴枪两万余条,痛快淋漓地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二次围剿。

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红军乘势发起进攻,开辟了赣东、闽西北广大地区,巩固和扩大了中央根据地。

第三、第四次反围剿

从年7月开始,蒋介石自任围剿军总司令,以何应钦为前敌总司令,聘用英日德等国的军事顾问,调集部队30万人向中央根据地发动第三次围剿。年12月,国民党赣粤闽边区“剿匪”总司令部调集近40万兵力,准备对中央苏区发动的第四次“围剿”。

但最终结果却是第三次反围剿战役前后持续三个月,红军共歼灭敌人三万余人,缴枪1.4万余只,成功破灭蒋介石亲自指挥的第三次围剿行动。

第四次反围剿中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周恩来指挥部下,主力活动于黎川地区。他们运用和发展以往反“围剿”的成功经验,采取声东击西,大兵团伏击,集中优势兵力,坚决围歼的作战方针,在年二三月间,经黄陂、草台岗两次伏击,歼灭国民党军3个师,俘敌1万余人,打破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

第五次反围剿

年10月,蒋介石调集万军队、多架飞机,动用50万兵力,采用“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分路“围剿”中央红军,向各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这时,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红军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拒不接受毛泽东的正确建议,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使红军完全陷于被动地位。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李德等人先推行“军事冒险主义”策略,后在敌人的猖狂进攻面前采取“拼命主义”,最后发展成“逃跑主义”,经过一年苦战,终未取得反“围剿”的胜利,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年10月,中央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8.6万余人,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开始了长征。

红军长征

背景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必须进行战略转移,由此开始了长征之路。

历程

年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纵队离开江西瑞金就途。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然而博古、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中央军委决定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经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由于连续苦战,红军锐减。12月中旬,抵达湘黔边时,毛泽东力主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了覆亡的危险。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制定了红军以后的战略方针,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3月,组成了实际上以毛泽东为首,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特别是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中央红军灵活机动地创造战机,运动作战,各个歼敌,以少胜多,从而变被动为主动。随后出敌不意,主力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迅即西进,4月下旬以一部在翼侧策应。5月初,抢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由于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红军顺利通过大凉山彝族区。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6月中旬,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红军以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为战略方针,将两个方面军混合编为左、右两路军过草地北上。中共中央随右路军跨过草地,抵达班佑、巴西地区。8月底,右路军一部在包座全歼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师约五千余人,打开了向甘南前进的门户。9月张国焘率左路军到达阿坝地区后,拒绝执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并要挟中共中央和右路军南下。毛泽东等于9月10日急率第一、第三军继续北上,夺取腊子口,突破国民党军渭河封锁线,翻越六盘山,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县城),先期结束了长征。11月21~24日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为党中央和红军扎根在陕北奠定了基础。

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的红军二、六军团,于年11月从湖南桑植出发,转战湖南、贵州、云南三省,渡过金沙江,经西康、四川,于年6月底至甘孜,与张国焘率领的南下受挫的红四方面军会师。二、六军团合组为二方面军。7月,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在红一方面军接应下,10月先后在甘肃会宁县城和静宁县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红军长征结束。

红军在长征途中,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计歼灭和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红军也付出了兵力损失达四分之三的重大牺牲。最终,30万红军经过长征,只幸存下了3万。红军将士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长征精神

1.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2.长征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3.长征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4.长征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5.长征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历史上的今天

1.年5月7日“五七指示”

年5月7日 毛泽东看了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后,给林彪写了一封信(简称“五七指示”)。在这个指示中,毛泽东要求全国各行各业都要办成“一个大学校”,这个大学校“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与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也要批判资产阶级”。毛泽东还指出:“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五七指示”在“文化大革命”中曾经广为推行,在许多方面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2.年5月7日周恩来提出人民公社存在四个问题

年5月7日周恩来就前段时间在农村调查人民公社的有关情况,向毛泽东作电话汇报,提出人民公社存在四个问题:(一)食堂问题,绝大多数甚至于全体社员,包括妇女和单身汉在内,愿意回家做饭。应解决好如何把食堂散好和如何安排好社员回家吃饭的问题。(二)社员不赞成供给制,只赞成把“五保户”包下来和照顾困难户的办法。(三)社员迫切要求恢复到高级社时评工记分的方法。并发展为:包产到生产队,以产记分,包活到组。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多劳多得的原则,提高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这个办法势在必行。(四)邯郸专区旱灾严重,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恢复社员的体力和恢复畜力问题。对此汇报记录,毛泽东批示:“发给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参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xw/16450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