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新闻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第1期
社会科学版
目录·摘要
特约稿
祭祀、民俗、燕礼、结集与中国早期文学的生成与传播
伏俊琏,周晓
周秦文化与青铜器
“则故言性”与孟子人性论
——《孟子·离娄下》“天下之言性也”章新解
陈志伟
周秦儒学中人性平等通义的伦理意蕴
鲁建辉
批判血缘制以求阶级自由流通的荀子思想
李天赐
西周金文所见粮食作物用途考
李春艳
论《吕氏春秋》的农学思想及其生态价值
秦晓
儒释道与传统文化
汉魏两晋南北朝僧人社会身份考略
叶德荣
从佛教“体用一致”原则看朱熹“理一分殊”思想
刘飞
哲学
《老子》对“名”的重审与运用
施阳九
纲纪与法治:《明夷待访录》在清末受到的批评
王格
乡村振兴
生态扶贫与乡村生态振兴的内在逻辑与有机衔接
孙百亮,柴毅德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关中西部传统民居保护利用的价值与模式
降波
经济管理学
交易模式视角下的公募REITs税收政策探讨
徐珊,欧忠辉
文学
论明清戏曲中梅妃形象的演绎及寄托
郑雅宁
试论明代世情小说“图文评本”中插图、文本、评点之关系
——以崇祯本《金瓶梅》为例
冯韵
论年代农村破产小说的文学史意义
孙泰然
教育教学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农村普惠性幼儿园建设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闫世笙,郭学旺
基于“四个相统一”的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
彭静,姚刚
/////////
祭祀、民俗、燕礼、结集与
中国早期文学的生成与传播
伏俊琏,周晓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
[摘要]中国早期文学的生成与传播问题,可以从祭祀、民俗、燕礼和作品的结集四个方面进行探讨。祭祀对于文学来说,既是文学的一种传播方式,也是文学生成的场所。由祭祀仪式演变而来的民俗活动和各种典礼是早期文学生成和传播的另外一种方式。燕礼是文人文学产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也是文学传播的原因。作品的结集也是文学生成和传播的重要方式,文学作品或文章的流传过程就是作品结集的过程。
[关键词]早期文学传播;祭祀;民俗;典礼;燕礼;作品结集
“则故言性”与孟子人性论
——《孟子·离娄下》“天下之言性也”章新解
陈志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陕西西安)
[摘要]《孟子》文本难解者少,而《离娄下》“天下之言性也”章却是公认的难解文字。解读此章的关键是对“故”字的训释以及判定孟子在此章是自述其人性观点还是批驳时人论性的言论及言说方式。结合《荀子·非十二子》中对子思、孟子思想学说的批判来看,此章中的“故”是旧说、旧典、往旧故实之义,而“则故”即因循旧说、依据往旧故实。对“则故言性”即只是因循旧说、依据往旧故实来言说人性的方式,孟子有所保留地加以批评,这与他自己的人性论观念若合符节。
[关键词]孟子;“天下之言性也”章;则故言;人性论
周秦儒学中人性平等通义的
伦理意蕴
鲁建辉
(1.宝鸡文理学院政法学院哲学系,陕西宝鸡;2.宝鸡文理学院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研究中心,陕西宝鸡)
[摘要]周秦儒学三巨擘孔子、孟子和荀子,讨论了人性的“相近”“善”“恶”问题。然而,人们以往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xw/166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