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新闻 >> 读荀子middot王制篇,悟领导
《王制》篇是荀子治国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领导力的经典。这一篇共多字,分为18段,内容非常丰富,阐述了奉行“王道”从而成就圣王大业的治国之道,包括政治纲领、策略措施、用人方针、听政方法、管理制度、官吏职事等等,其核心在于秉承礼义之道,加强自身修为并选贤任能、惠民安政、增强国家实力,其精髓却是一个领导力的体系。因此,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圣王如何治理国家,也可以将其精髓引申到如何经营和管理企业,道理都是相同的。
按照麻省理工大学斯隆管理学院奥托·夏默(OttoScharmer)的看法,关于领导力,可以有三个研究维度:第一,“产出成果”,也就是领导做了什么;第二,行为与过程,也就是领导是怎么做的;第三,起源,也就是领导为什么会做哪些、为什么会那么做。他拿作画来比喻,第一个维度是研究画出来的画,第二个维度是研究作画的过程,第三个维度是艺术家面对一块空画布时的内在状态。
同样道理,用一棵树作为比方,第一个维度是观察领导的成果,第二个维度是领导的行为,第三个维度是领导的内在修为。在我看来,在《荀子·王制》篇中,就隐含着一棵领导力的大树。
首先,荀子在这一篇讲到,国君是成为王,还是成为霸,或者保持国家安存,抑或危亡,这些都是结果,就像树上结的果实,但是,在荀子看来,有什么样的结果其实取决于领导者选择什么样的行为模式和治国的机制。就像荀子所说:“善择者制人,不善择者人制之。善择之者王,不善择之者亡。”
那么,这些结果是怎么来的呢?这就要具体阐述成王、成霸、保持安存或使国家危亡的不同领导模式的具体行为或过程。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枝繁叶茂,才能硕果累累。
在本篇,荀子从内政和外交两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内政上,荀子分为三个方面:第一,选拔人才;第二,发展生产,搞好经营;第三,做好管理,增强实力。在这些方面,荀子都给出了很多深刻的建议。比如,在人才选拔、任用方面,要搞好民众的教化,培养更多君子,尚贤使能。经营方面,要发展农业,加强生产。在管理上,既要明确职责,又要充分交流、沟通;既要平政爱民,又要做好备战,确保兵劲城固。
在外交方面,要保持中立,主持正义,和诸侯友好相处。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内容,包括“王者之制”、“王者之论”、“王者之法”、“圣王之制”、“圣王之用”、“序官”,等等,其基本原则都值得参考。
更进一步讲,行为模式又取决于很多条件,就像俗话所说:根深才能枝繁叶茂。领导力也是如此。
要想实行圣王之制,在领导力的条件这方面,荀子认为,一把手(也就是君主或天子本人)是至关重要的,他们是否善于群分,是否精通礼义之道,是否能在仁、义、威等方面作为天下的表率,能否隆礼敬士,在自身修为方面成为圣王,这是根本。
展开来说,领导者注意力的焦点在哪儿,他对其职责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xw/167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