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究竟人性本善还是本恶荀子告诉你答案

发布时间:2022/9/2 14:28:47   点击数:
北京哪家医院能看好白癜风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人性问题,是告子提出来的。

告子的观点认为:其一,人性是存在的,就是人的天性;其二,人的天性就是自然属性,饮食男女,谓之“食色性也”;其三,无论是自然属性还是人的天性,人性本无善恶。

对此,孟子不能同意。

孟子认为,要么别谈人性,要谈就谈社会性。

“人之初,性本善”,我们耳熟能详的《三字经》中早有答案,不过人性向善是孟子所相信的,而本善不是。

向善,正如水性,是向下,往低处流,而人的特性,是趋向于善良。这就叫“人性之善也,犹水之下也。”

那么这样看来,所有人都是向善的么?是的,这就叫“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可是为何当今还会有许多恶人,不少恶性社会热点层出不穷,许多人感慨“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呢?

“其势则然也”,条件和环境使然,人性向善,只是一种可能性,并不等于就善,这就好比数学中的随机事件概率,是不确定因素。

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这就是共同人性,是每个人固有的,只要人们向善,则人人都是活雷锋;若舍弃向善的可能,就成为恶人。

这就是世人有善有恶的原因。

然而,孟子的观点有个漏洞,这个漏洞是荀子帮忙填上的。

荀子的主张,是把人性分为两半,坏的那一半叫性,谓之恶;好的那一半叫伪,谓之善。

根据荀子的观点我们知道了,孟子主张的向善之心是教育熏陶之下的,用以改造之前的性(恶)。

这就是荀子的“性恶论”。

但是性恶,说的是人的自然属性恶,而不是本恶,若是本恶,那就没救了。

不把它看做本恶,是因为还有希望。因为人性之中除了性,还有伪。性战胜了伪,就是恶人;伪战胜了性,就是好人。一个人是善还是恶,端看他如何做选择。

电视剧或电影中,主人公遇到道德抉择时,总会有两个小人跳出来,一个代表善的小人,一个代表恶的小人,而小人之间经常发生争吵和斗争,善恶的选择只在一念之间。

总之,世间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譬如一个被大家公认的好人,有一天不做好事了,人们就会觉得他有点变坏了。而一个公认的坏人,有一天突然开始做好事了,人们就会认为他已经改过自新,重新开始了。

不过要相信,这世间,好人还是很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xw/16753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