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高中必修一劝学1

发布时间:2022/12/19 22:12:11   点击数:
白癜风病友QQ群 http://www.guannews.com/yiliao/155957.html

选自《荀子》,有删节。《荀子》全书现存32篇,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战国末期思想家。劝,鼓励。本文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附录1“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32篇文言文背诵篇目之一。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学不可以已:已,停止。

开篇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靛青,从蓝草中取得,但比蓝草颜色深;冰,水凝结而成,却比水寒冷。木材直得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把它制成车轮,它的弯曲度符合圆规(画出的圆)。即使又晒干了,(这个木材也)不会再直了,是煣的工艺让它这样的。所以木材经过墨线比量就能取直,金属制的刀斧等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那么(他就会)见识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青,取之于蓝:青,靛青,一种染料。于,从。蓝,草名,叶子可提取靛青。

水为之:为,动词,可译为“凝结”。之,动词后面凑足音节,可不译。

木直中绳:中,符合。中绳,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

其曲中规:规,圆规。

虽有槁暴:虽,即使。槁,枯。槁暴,晒干。

不复挺者:挺,直。

故木受绳则直:受绳,经过墨线比量。

金就砺则利:就,接近、靠近。砺,磨刀石。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而,连词,表递进。参,检验。省,省察。

通假字:

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虽有槁暴(“有”通“又”;“暴”后作“曝”,晒)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同“智”,见识)

古今异义:

輮以为轮(把……制成)

金就砺则利(金属制的刀斧等)

词类活用:

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天)

状语后置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于:从/比/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于”,对)

第二小节开始论证中心论点,阐明学习的重要意义,说明了学习在改变人的方面意义重大,主要论证手法是比喻论证。

比喻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表明任何人通过学习,都能进步,都能“青于蓝”“寒于水”,但必须不断学,由此证明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比喻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通过“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会取直,金属制成的刀剑之类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会锋利”这样的比喻,告诉我们学习是可以改变人的,这就好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只要广泛学习,而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会知识通达,行为没有过错。所以要成为君子,就必须不断学习,再次证明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xw/16766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