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新闻 >> 谈新编诸子集成的辑录始末
子书,是我国古籍中的一个大类,即传统四部分类法中“经史子集”的“子部”,这类图书主要收录了诸子百家的著作及类书,大致包涵了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释家、道家和小说家等14个大类别,其中天文算法类又分推步、算书2属,术数类又分数学、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7属,艺术类又分书画、琴谱、篆刻、杂技4属,谱录类又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3属,杂家类又分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6属,小说家类又分杂事、异闻、琐语3属。
世界书局版《诸子集成》
我们今天了解先秦社会概况,主要是通过诸子来加以了解的,而民国时期国学整理社辑录的《诸子集成》成为我们了解先秦语言、社会、文化和思想的普及性读物。据传此套书价格低廉,辑录了清代子学研究的集大成者。民国24年,由世界书局出版了国学整理社辑录的《诸子集成》集合了子学28种典籍,对文史学界产生了极大影响,为读者提供了检索和借阅的方便,加之清代学者的校注和考据学的成就,使得此书具有极高的价值。
中华书局版《诸子集成》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排校存在很大不足。20世纪50年代,中华书局按照世界书局原版重印,其中就发现了许多的脱漏,后经中华书局再次校对,但仍存在此项不足。另外一个缺点,世界书局版《诸子集成》的许多子书没有注释,有的虽有汉唐旧注疏,已不能适应时代。最后,《诸子集成》所收子书范围仍然不够广。
恢复后的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制定的九年规划(-)过程中,将编辑《新编诸子集成》的计划纳入其中,受到李一氓先生的重视。于是,年下半年,中华书局就开始了编辑《新编诸子集成》的工作。中华书局集合了众多学有专长学者,开始对没有校注的子书进行校注,这些学者学风严谨,恐目前很难寻觅像这样能够沉下心做学问的先生了。据陈金生先生《新编诸子集成编辑琐谈》一文,其中王明先生所著的《抱朴子内篇校释》,约稿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而完成时间则在年。
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
中华书局版《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已出版完毕,而第二辑也有出版,但并未注明“第二辑”字样。目前,市面上的《新编诸子集成》有40种65册,所收书目与世界书局版《诸子集成》大略相同,而选题更为丰富和广阔。
01.儒家
.论语集释(全4册)程树德撰,程俊英蒋见元点校,
.孟子正义(全2册)(清)焦循撰,沈文倬点校,,原为“十三经清人注疏”的一种,年收入“新编诸子集成”
.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撰,钟哲点校,
.荀子集解(全2册)(清)王先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
.晏子春秋集释(全2册)吴则虞撰,,年收入“新编诸子集成”
.新语校注(汉)陆贾撰,王利器校注,
.新书校注(汉)贾谊撰,阎振益、钟夏校注,
.春秋繁露义证(清)苏舆撰,钟哲点校,
.盐铁论校注(全2册)王利器撰,
.法言义疏(全2册)汪荣宝撰,陈仲夫点校,
.太玄集注(宋)司马光撰,刘韶军点校,
.白虎通疏证(全2册)(清)陈立撰,吴则虞点校,
.潜夫论笺校正(汉)王符撰,(清)汪继培笺,彭铎校正,
.颜氏家训集解(增补本)(全2册)王利器撰,
.刘子校释(北齐)刘昼撰,傅亚庶校释
02.墨家
.墨子闲诂(全2册)(清)孙诒让撰,孙以楷点校(),孙启治点校()
.墨子校注(全2册)吴毓江撰,孙启治点校,
.墨辩发微谭戒甫撰,,年收入“新编诸子集成”
.墨子城守各篇简注岑仲勉撰,,年收入“新编诸子集成”
03.道家
.老子道德经注校释(魏)王弼撰,楼宇烈校释,
.老子校释朱谦之撰,,年收入“新编诸子集成”
.帛书老子校注高明撰,
.庄子集释(全3册)(清)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年收入“新编诸子集成”
.庄子集解庄子集解内篇补正(清)王先谦撰,刘武撰,沈啸寰点校,
.列子集释杨伯峻撰,,年收入“新编诸子集成”
.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王明撰,,年收入“新编诸子集成”
.文子疏义王利器撰,
04.法家
.管子校注(全3册)黎翔凤撰,梁运华整理,
.管子轻重篇新诠(全2册)马非百撰,,年收入“新编诸子集成”
.商君书锥指蒋礼鸿撰,
.韩非子集解(清)王先慎撰,钟哲点校,
05.名家
.公孙龙子悬解王琯撰,
.公孙龙子形名发微谭戒甫撰,,年收入“新编诸子集成”
06.兵家
.十一家注孙子校理(春秋)孙武、(三国)曹操等撰,杨丙安校理,
.孙膑兵法校理张震泽撰,,年收入“新编诸子集成”
07.杂家
.吕氏春秋集释(全2册)许维遹撰,梁运华整理,
.淮南鸿烈集解(全2册)刘文典撰,冯逸乔华点校,
.淮南子集释(全3册)何宁撰,
.论衡校释(附刘盼遂集解)(全4册)黄晖、刘盼遂撰,
.抱朴子外篇校笺(全2册)杨明照撰,(上),(下)
年,中华书局又适时推出了精装版本的《新编诸子集成》,装帧设计大气,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续编》
与此同时,《新编诸子集成续编》出版,现共出版23种28册。
1、新辑本桓谭新论一版二印
2、鬼谷子集校集注二版五印
3、风俗通义校注(全2册)二版三印
4、论衡校读笺识一版三印
5、鬻子校理一版二印
6、孔丛子校释一版二印
7、政论校注昌言校注一版二印
8、太玄校释一版二印
9、申鉴注校补一版二印
10、中说校注一版一印
11、慎子集校集注一版二印
12、意林校释(全2册)一版一印
13、鹖冠子校注一版一印
14、中论解诂一版二印
15、晏子春秋校注一版二印
16、庄子补正(全2册)一版一印
17、司马法集释一版一印
18、四民月令校注
19、新序校释(全3册)
20、长短经
21、曾子辑校
22、李卫公问对校注
23、韩子浅解
四川人民版《诸子集成(新编、补编、续编)》
研究子学,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和《新编诸子集成续编》应当为我们最为权威的版本,至于中华书局和世界书局版《诸子集成》可以作为一个参考。另外,四川大学编辑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诸子集成新编》、《诸子集成续编》和《诸子集成补编》共40册,收录内容更为广泛,书籍为影印本,美中不足是缺乏版本所选底本的介绍,对于一般读者来说阅读难度较大。
参考资料
〖1〗陈金生,《新编诸子集成》编辑琐谈,选自《书品(年第3期)》第37-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