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李斯成功在于不甘平庸,失败也在于不甘平庸

发布时间:2023/12/11 11:54:39   点击数:

李斯担任秦始皇时期的左丞相,他的出生并不显赫,也是布衣一名。他是个功过毁誉各一半一半的人,他帮助了秦国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并且,秦始皇也依靠他任人唯贤的谋略统一全国。

他从布衣开始,一步一步做到左丞相,也是非常的不易,这来自于他不甘平庸的精神,但是,他最后却也因为这种精神。导致自己身败名裂,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逐步分析分析。

李斯原本乃一介平民,最开始的时候仅仅做了一个郡中的小的不能在小的官。但是他不甘平庸,一直在想着各种提升自己的办法。有一次他看见官舍厕所里面有老鼠在偷偷的吃污秽之物,这些老鼠一看到人或者狗,马上四处慌乱的逃跑。

李斯的作品

然而又看到了在粮仓当中的大老鼠,经常肆无忌惮地吃着粮食,这让他想到了自己。嗯我们也可以看看,同样一个物种,在不同的环境下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境遇,这不仅让李斯下定决心,打算改变环境去当一个“大老鼠”。于是李斯便辞去了官职,来到了齐国,经过一番不懈的努力,终于拜荀子为老师,和韩非一起学习帝王之术,和儒家的知识。荀子是当时的儒家代表,他学术发展了孔孟的思想,并且倾向于法家的一些理论。所以李斯和韩非后来也就成为了法家的理论实践者。

李斯学成之后,打算找一个地方施展自己的才华,他纵观七国,觉得除了秦之外,六国日渐衰弱。然而,秦国已经奠定了雄霸七国之首的政治军事经济的基础,于是打算去秦国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他是真的不甘于平庸,他想去那种更广阔的天地,让自己的才华可以尽情的释放,也让自己的名声得以名扬天下。李斯来到秦国之后,当时的秦国是吕不韦大权在握,由于吕不韦知道他是荀子的徒弟,与李斯交谈之后就重用了他。

李斯也也因此得到了接触秦王嬴政的机会,他亲自向秦王表明了秦国统一天下吞并六国的步骤。这与秦王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乎似乎这二人便互相欣赏,后来吕不韦篡权的面目日益暴露,李斯敏锐地感受到秦王与吕不韦的矛盾。

权衡之下,李斯坚定地站在了秦王这边,最终在二人的努力之下扳倒了吕不韦。但是,不久后秦国宗室掀起来一场排外运动,就是这时候的秦国宗室认为客卿是秦国动荡的根源。

秦王嬴政打算清除秦国竹所有的客卿,包括李斯在内。李斯由于那不甘平庸的精神,再次努力,向秦王上书,列举了秦国客卿的功绩,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谏逐客书》。这让秦王嬴政彻底的同意了李斯的治国之能,重用了李斯。

李斯开始飞黄腾达,他辅佐秦始皇嬴政一统天下,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量衡,修驰道和定车轨等等举措。这些对后世影响深远,李斯也位极人臣,开始了自己春风得意的生活。他不甘平庸让自己一步一步走向了历史的舞台中央。

正是由于他不甘平庸的精神,让自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让世界认识了李斯这一名字。

然而秦始皇37年,李斯的人生开学了转变,他的不甘平庸的精神,慢慢的变质了,也成为了他最终惨死的祸源。大家都知道,秦始皇死在了第五次出巡途中。秦始皇死前,已经写好了遗诏,但是还没有送出去,秦始皇就去世了。这时候的遗诏和印玺都在赵高那里,只有胡亥李斯等少数人知道皇帝已经死了。

李斯担心皇帝之死,会引发举国慌乱,并且生前又没有确立太子,他担心天下动荡,所以决定秘不发丧,并且偷偷地赶回咸阳。赵高因为扣留了玉玺和遗诏,就打算和胡亥一起夺取秦王朝的大权。

开始李斯是想遵循秦始皇的遗诏,但是赵高、胡亥的人不断的威逼利诱。李斯怕自己的地位不保,害怕失去自己已经取得的富贵和地位,就屈服了。然后,一起害死了扶苏、蒙恬,赵高开始大权独揽。

胡亥才疏学浅,宦官干政,导致苛捐杂税,横征暴敛,诬陷冤案大行其道。对于种种作为,李斯有时候随声附和,有时候默许退让,为了不甘平庸,完全丧失了一位政治家应该有的谋略与胆识,成为了一个保全自己的庸人。

后来,赵高打算除掉李斯,便怂恿胡亥,刚开始将李斯免相,降职为郎中令。然后又用谋反的罪名逮捕李斯,赵高便开始对李斯严刑拷打。李斯身为一个文臣,当然受不住只好屈打成招。

赵高严刑逼供完李斯之后,怕李斯更改口供。于是派他的死党假扮成御史、侍中等官员,对李斯进行轮番的审讯。一旦李斯更改了自己的口供,便马上严刑拷打。后来,秦二世派人调查李斯的事情之后,听到了李斯亲口承认自己的罪过,便判处李斯腰斩之刑。

真的是成也不甘平庸,败也不甘平庸,李斯的下场真可谓是让人呜呼哀哉。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xw/16851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