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新闻 >> 关于秋不仅有诗词,还有很多成语,这些
现在已经是深秋时节,天气越来越凉,距离冬日也就不远了。
关于秋天,不仅有众多的诗词,而且还有很多的成语。
关于“秋”的成语,有些我们耳熟能详,都知道意思。如:
一日三秋——形容思念人的心情非常迫切。
一叶知秋——比喻从事物的某些细微迹象就预料到事物的发展趋向和变化。
暗送秋波——原指女子暗中以眉目传情,现也比喻暗中勾勾搭搭。
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
千秋万代——指世世代代,时间久长。
有些却难得一见,意思更是不甚了解。
下面这些关于“秋”的成语,你知道几个?
秋水伊人
伊人:那个人,多指女性。
指思念中的那个人。
《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秋毫之末
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
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而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春兰秋菊
春天的兰草,秋天的菊花,在不同的季节里,各有独特的优美风姿。比喻各有专长。
战国楚·屈原《九歌·礼魂》:“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秋收冬藏
秋季为农作物收获季节,冬季则贮藏果实以待一年之需要。比喻一年的农事。
战国·荀子《荀子·王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利析秋毫
析:分析。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
形容管理财务极细心、精明。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准书》:“故三人言利,事析秋毫矣。”
秋扇见捐
见:被。捐:弃。
秋凉以后,扇子就被抛在一边不用了。旧时比喻妇女遭丈夫遗弃。
汉·班婕妤《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月明,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秋荼密网
荼:茅草上的白花。
秋天繁茂的茅草白花,网眼细密的渔网。比喻刑罚繁苛。
汉·桓宽《盐铁论·刑德》:“昔秦法繁于秋荼,而网密于凝脂。”
春秋鼎盛
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
比喻正当壮年。
汉·贾谊《新书》:“天子春秋鼎盛,行仪未行,德泽有加焉。”
春蛙秋蝉
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晋·杨泉《物理论》:“夫虚无之谈,尚其华藻,此无异于春蛙秋蝉,聒舌而已。”
琨玉秋霜
比喻人品高洁,言行谨慎庄重。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懔懔焉,皓皓焉,其与琨玉秋霜比质可也。”
皮里阳秋
阳秋:即“春秋”。晋简文帝(司马昱)母郑后名阿春,因为避讳“春”字所以称为“阳秋”。
指表面上不作评论,但内心里有所褒贬。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褚季野皮里阳秋。”
秋月春风
秋夜的月,春日的风。指良辰美景,也指美好的岁月。
唐·白居易《琵琶行》:“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春生秋杀
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唐·白居易《贺杀贼表》:“君临八表,子育群生,合天覆地载之德,顺春生秋杀之令。”
春蚓秋蛇
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像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唐·房玄龄等《晋书·王羲之传论》:“(萧子云)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望秋先零
零:凋零。望见秋天将到就先凋零了。
比喻体质弱,经不起风霜。也比喻未老先衰。
唐·房玄龄等《晋书·殷浩传》:“松柏之姿,经霜犹茂;蒲柳常质,望秋先零。”
冰壶秋月
冰壶:盛水的玉壶,比喻洁白。
比喻洁白明净。多指人的品格。
元·脱脱《宋史·李侗传》:“愿中如冰壶秋月,莹彻无瑕,非吾曹所及。”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秋”的成语?欢迎留言。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xw/169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