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新闻 >> 友情与认知的故事月亮走谁家
阿高是我的老乡、同龄、同学、好友,我们两个人都是骑士星座。我比较着急,因为我比他早几个月来到这个世界。然而,他却在身高上“后来居上”,一直比我高那么半个头,我努力追赶了几十年,到现在还没有赶上他。
我们来自同一个村庄,同时出生在三个家族的老末子。或许是因为我和阿高投缘,所以从小就喜欢黏在一起。我们一起玩泥人、抓蝌蚪、捉蛐蛐、掏鸟窝、玩纸牌、玩捉迷藏、弹玻璃珠、玩弹弓、滚铁环、还有一起捉特务……我们一起度过了童年那段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
有时候我们也会因为一些小事而争吵,但我们从来没有动手解决问题。吵架后,我们会冷战一会儿,但很少憋过一天。重要的是,我们谁都离不开谁,都希望和解。从小学到高中,我们一直在同一所学校读书。考大学时,我们也一同经历了那个艰难的独木桥。
有一件有趣的事情让我终身难忘。大约在我们六七岁的时候,因为我们对相关知识的缺乏以及自信心爆棚,发生了一次激烈的争执。有一天,他突然兴奋地告诉我,昨晚他发现月亮一直跟着他走,他走月亮也走,他停月亮也停,他跑月亮也跟着跑,他回家的时候,月亮就在他家的屋檐上停留着,他进屋后又出来看了一眼,月亮还在呢。我说我早就发现月亮一直跟着我走的,怎么会跟着你走呢?于是我们两个人愤怒地争吵起来,互不相让,彼此都非常生气,互相指责对方不诚实,说对方在撒谎。
为了证明月亮是跟着我走的,我建议他一起走到我家,我指着屋檐上的月亮对他说:“这月亮不是跟着我回家了吗?”他很不服气,也把我带回到他家门口,他也指着月亮对我说:“这月亮不是跟我回家了吗?”我争辩说:“月亮刚才是跟着我来的,等下就跟着我回家去了。”他说:“你在骗人!”他又说:“我站着,你走两步看看。”我快速地走了十几步,回过头对他说:“月亮确实是跟着我走的。”他说:“我盯着,月亮根本没有动。”我说:“你在撒谎!”
之后的几天,我们彼此都不理对方。我认为自己亲眼所见,怎么会错呢?我猜想,他当时也是这样认为的。有位心理学家说过:我们看到的东西不一定都是真实的,大脑有时会进行篡改。这件事就这样不了了之,我们都害怕破坏了友谊,所以不再争论这个问题,我们将争议搁置了几十年。如今,他早已忘却这段小事,而我仍然难以忘怀。
荀子曾说:“凡是争辩的人,总是自以为是,却认为别人都是错的。”争论的人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而别人都是错的。有时候,我们对客观事物有不同的认识角度,或者存在某种局限性,甚至将片面的、错误的观点视为正确的而不自知。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别人是在强词夺理,是不愿意承认错误、不肯认输。然而,有时恰恰是别人是正确的。
记得少年时骑着竹马,转眼就已经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几十年过去了,这件事好像就昨天发生的。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好笑。更不用说我们两个幼稚无知的孩子争论月亮跟谁走的问题了。就连号称“文化巨人”的苏东坡,也有认知上的局限,也有自以为是别人错的时候。有一次,苏东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苏东坡在王安石的书桌上看到了一首咏菊的草稿,开头两句是:“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认为菊花是抱香枝头宁愿枯死也不会落瓣的,所以怎么会被秋风吹落呢?"吹落黄花满地金"明显是错误的。于是他继续写下去,以炫耀自己的才华:“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后来,苏东坡被王安石贬去了黄州,才恍然大悟,原来黄州的菊花真的会落瓣,他这才明白了王安石那首“吹落黄花满地金”是正确的。
最后,我引用《三言二拍》的名言作为结束语:“见不尽者,天下之事;读不尽者,天下之书;参不尽者,天下之理。宁可懵懂而聪明,不可聪明而懵懂”。
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