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4/22 11:37:14 点击数: 次
从古至今,努力培养下一代,培养更多的人才,是很多人做的,但学校却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学校的产生,经历了很多过程。像封建时期的私学与官学,大家熟知的私塾就是私学的一种,就像印象最深刻的春秋时期,当时应该属于私学,有别于官学,注重学术,提倡百家争鸣。按各个学派的学术主张来办学,当时的孔子、墨子、孟子、荀子等都是著名的民间私学大师。还有形成于宋朝的书院,这些无不说明大概念上的学校一直都存在,只是由于一系列原因,向学之心的人多,但能够读得起书的人并不多。在奴隶社会时期,夏朝就有了学校的初级形态,称为“痒,序”。但这并没有考古材料的确切证明,仅仅在《孟子》等著作中猜测而来。但到了商代,学校的出现,已经在甲骨文中得到证实。直到西周,官学制度较为完善,六艺教育形成,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奴隶制官学体系,同时形成了居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六艺教育。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渐渐兴盛,其中规模最大的为现代人所知的孔子私学,而当时百家争鸣的场所则是齐国的著名学府——稷下学宫,它是一所由官家举办、私家主持的学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崇法排儒的文教政策,对私学采取严厉禁止政策,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使得是中国古代教育出现大倒退。汉朝汲取秦灭亡的教训,实行与前朝绝然不同的文教政策。之后实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从此确立了以儒为正统,辅之以法、道思想的文化格局。汉代私学与官学并行,确立了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基本框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的产生及消亡,使得考试选士的方法日益受到士人的欢迎,科举制度开始萌芽。到了宋朝,书院则成为了私学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元明清三代,元明清三代,国子监是古代学子的最高学府。
转载请注明:
http://www.daoqicar.com/xzxw/16993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