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作者 >> 讲稿12荀子是先秦哲学的总结者
作者:杨立华(北大哲学系教授)
来源:《杨立华中国哲学讲稿》整理:学长
版权归作者所有,侵删(联系wsf_ww或后台)
这讲了一学期,快,终于快讲完了。不小心用了一个词,叫终于,实在是。刚当老师的时候,可兴奋了。有课讲的时候,就高兴,特别想去讲课。当了几年下来以后,发现自己对讲课可厌倦了。对不起。振作起精神来。我们先秦讲了将近一学期了,下面这两个人物就是先秦哲学的一个总结性的人物。荀子可以说是先秦哲学的总结者,而韩非则是一个新的帝国的意识形态的开创者。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会进入一个秦汉的帝国。我不知道我还有没有时间给你们讲两汉今古文经学以及相关的问题。这里就简单说一下。韩非的思想其实很重要,只是我不爱看,我因为,觉得我不研究他也就算了,没关系,有很多同学去研究好了,所以我,韩非的时候我可能就直接照着教材讲课了。但荀子我还有很多的兴趣。
荀子在《史记》里面是跟孟子放在一块的,叫《孟子荀卿列传》,这个大家可以去看。他的生平大概比较简单,第一,他年纪活得非常大,大概,有人说87,有人说90,在那个时代,实在是非常长寿了。孟子已经活得很长寿了。荀卿呢,也是赵人,到50岁的时候才到齐国的稷下学宫去游学。而当时田骈这些人,都也已经死了。当时,在稷下学宫里头最有名的那些前辈学者都已经死了。所以到了齐襄王的时候,荀卿就已经是“最为老师”,也就是最老的老教授。曾经三为祭酒。祭酒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掌效了。后来呢,他又去了楚国,因为在齐国有人进谗言,说荀子坏话,那么荀子就去了楚国。去楚国就投奔春申君。春申君给了他一个小官做,叫兰陵令。而春申君死了以后,他这个兰陵令也没有做成。也做不成了,就在兰陵那个地方,因为已经很老了,就留在兰陵那个地方,最后就死在那个地方。他有两个著名的弟子,李斯跟韩非。可见他的学术之不纯啊。能教出这样的弟子来,也可见。
所以,到唐代韩愈的时候,也说,韩愈对荀子还是有些推崇的:说他“大醇而小疵”。说他总体上是不错的,但有一些小的毛病。但到了宋代以后,基本上都认为,叫千古之学,荀学也;儒学之坏,坏于荀子之手。到了清代,荀子的研究有一些兴起,又重新有一些兴起。在清代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学者,叫汪中。是一个才气横溢的年轻人,死得很早。汪中,是乾嘉汉学中的中坚人物,而且是乾嘉汉学中既有学问又有思想的人物。乾嘉汉学中有一些人是有学问没思想的,有些人是有思想没学问,比方说,章学诚。章学诚学问就不大,章学诚那时候老在说,我要重新写一部宋史,但他对宋史知识了解得很少,写信给邵晋涵,说拜托你给我写一个提纲,然后我来下论断好了。邵晋涵不理他。然后有一些人就是有文采,无德性也无学问跟思想,比方说袁枚。章学诚晚年怒骂袁枚:袁枚,这个无聊文人。袁枚确实是个无聊文人,是一个闲文人,基本上属于鲁迅骂的梁实秋这伙。我们这边还出了《袁枚全集》,不能理解,花那个纸干嘛。
那么,在汪中曾经作过一本书,叫《荀卿子通论》。说毛诗,鲁诗,韩诗,毛诗是古文,诗学传统里古文的这一派;鲁诗跟韩诗都是诗学传统里的今文这一派。所谓鲁诗和韩诗是因为当时立于汉代学官的《诗经》的解释者,解释家,一共有三家,叫鲁、齐、韩三家。这是今文家,今文派。只有另外一家就是毛公,毛诗是古文家,古文派。今古文之争我们到汉代那部分可能会讲。我们可以看到,他既传今文的这个学脉,又传古文这一学脉。《春秋左氏传》《谷梁传》以及《礼记》这些重要的经典,这些后世,对后世的文化影响至巨的经典都跟荀子有关。他的整个传承都经过荀子。荀子是个焦点。因此在汪中的《荀卿子通论》中说,“周公作之,—孔子怎么—孔子述之,荀卿子传之。”我们可以看到荀卿在汪中的思想谱系里面,荀卿的重要性。这个说法基本上是成立的。孟子的思想,孟子在经学传承里是没有什么地位的。那么经学的传承是跟这个,然后汪中另外的一部分,然后他说《荀卿子》这本书,《荀卿子》这本书,就是《荀子》这本书始于《劝学》,终于《尧问》。第一篇是《劝学》,最后一篇是《尧问》,这是仿什么呀?仿《论语》。显然是在仿《论语》。他有一个推论,汪中有一个推论,说:“荀卿之学盖出于子夏仲弓之门”,这个地方我觉得是个大错,非常明显的一个大错。这个以后我会说到为什么错。这是对他的一个介绍。那么,如果你们要看《荀子》的注本,当然最好的是王先谦的那本,就是《荀子集解》。清代这个谱学家里面有很多人姓王,王先谦弟弟大概叫王先慎,都是非常重要的清代谱学家,还有王念孙和王引之父子。叫高邮王氏。我们这里有没有高邮的同学啊?有空大家去看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或者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都可以。这段我觉得值得了解。以及艾尔曼的《理学与谱学》。都可以。
然后我们接着来看,为什么说这个荀子之学出于子夏仲弓之门是不对的。因为荀子在《非十二子》篇里面,怒骂谁呀?骂子夏骂得非常凶。荀子对先秦思想有总结性的学术史篇章里面《非十二子》篇,还有一篇叫《解蔽》篇。我们引过一段《解蔽》篇的话,在讲墨子的时候,说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说庄子是蔽于天而不知人,这都是在《解蔽》篇里。《非十二子》骂了这个,骂一遍之后,最后,十二子的最后两子是谁啊?是子思跟孟子。他把子思跟孟子骂了。在《非十二子》篇的结尾,他把孔子的第一代弟子快骂了个遍,我给你们念一段哈,叫,这个你们自己去看,叫“禹行而舜趋,是子张氏之贱儒也”,用了一个词叫“贱儒”,骂得够狠的,然后说“正其衣冠,齐其颜色,嗛然而终日不言,是子夏氏之贱儒也。偷儒惮事,无廉耻而耆饮食,必曰:‘君子固不用力’,是子游氏之贱儒也”,连骂了三个“贱儒”,其中有一个“贱儒”就是子夏,怎么可能出自子夏之门呢?但他可能出自仲弓之门,因为他在《非十二子》篇里头讲,仲尼跟仲弓这两人,强调这两个人是孔门正统。很有可能出自仲弓。但这个“贱儒”啊,我怀疑不能读成形容词,我猜大家都读成形容词了,读成贱人之贱,这个不对,这其实是动词说,可以读成动词最好,是子张氏把儒学变得低下的,明白吗?否则,我觉得,荀子有点像骂街的,否则我对荀子的尊重会更加低。
那么他是一个总结者。荀子的思想,基本上作为一个总结者的思想,常常它具有一个特点就是全面。全面,思考的周全。所谓一个时代的思想的总结者,实际上就是这个时代的精神的最后展开,也就是,我们用黑格尔的正反合的精神史的观点话,我们一般知道,所谓有一个正题,后面会有什么?会有一个反题,接着什么?会有一个和题,对吧。这是马克思,发展不就是就这样发展出来了吗?我们写哲学史,常常就是正反合啊。一讲到魏晋的时候就讲,正史玄学是贵无,而竹林玄学是崇有,到郭向的那个时候,就是无无。那么这个就是对这两者的正反和的一个逻辑的圆圈,所以你去看哲学史的有些写作,圆圈地写作,圈套圈。那么这样一个正反和,它的方式,它也就意味着他几乎研究了当时先秦所有的重要思想,也研究了所有重要思想的得失,他自以为他得到了这个得失,所以通过这个得失,又反过来他又总结出了自己的一个完整的体系。一个完整的体系。所以在体系的庞大上,在体系的周全上,荀子是在先秦思想家中,无出其右。这个是没有问题。但是在思想的不深刻上,由于全面,我觉得,往往就意味着缺乏穿透力,因为有的时候思想的穿透力要靠思想的极端性来维持。比方说我们看庄子的穿透力常常是靠庄子思想的极端性来完成,孟子思想的穿透力也靠孟子思想的单纯和力量。所以,荀子的思想,在相当程度上,我觉得不是那么太深刻。当然比告子还是要深刻些。一会我们会来看这个。这是对荀子的一个简单的,简单的生平以及学术状况的一个总结。
那么,荀子的思想,我在总体上再说两句,荀子的思想是一种治疗头部白癜风的有效偏方中科携手共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zz/14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