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看历史,不是风花雪月听这位历史学家的治

发布时间:2017/12/23 19:04:29   点击数:

十多年前,在电视荧屏上,就曾看到过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立群。那时便知他将历史故事和背后的哲思讲得深入浅出。

11月29日一见面,新锐大众记者便被孙立群的学识打动。他眯起眼睛一笑,用“天津味儿”普通话聊起历史,更是旁征博引,娓娓道来。

个头不高的孙立群,身体硬朗,精力充沛。“我的兴趣爱好比较广泛,尤其对足球格外地喜爱。年轻时,我是踢前锋的,我个子不高但跑得很快,在校队是踢左前卫的。后来,留校以后我就踢后卫,再后来就把球门儿,现在踢不了球了就看足球。”孙立群打开了话匣子,足球使他受益颇多,有了更多的体能储备,以从事历史学研究。年秋,孙立群考入南开大学历史学专业,自此与历史结缘。在南开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孙立群耳濡目染,“当年老师带徒弟,口传心授,不是机械化生产。”那时候,孙立群如饥似渴地读书,带着问题去读,这个方法受益终身。“我从小爱读书、爱买书,静下来读书是人生一大乐事。除了专业书要精读熟读,其他书要尽可能博览,开阔眼界、触类旁通。读书可以让浮躁的心沉静下来,消除烦闷。我很欣赏清人张潮谈不同季节读书的感受:‘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不同季节、场合、环境都有读书的乐趣,就看自己的体验感受。”年大学毕业后,孙立群留校当老师。他为本科生教授“中国古代史”课程,跨度四十年。对此,孙立群也只是谦虚地表示,讲课是本行,自己乐在其中:“咱就是教书的料,讲课是个行当。既然咱们干上了,还见异思迁,那能成吗?”不求名利,在三尺讲台培育桃李,孙立群在教学、科研的同时,不断思考着历史如何传播。“‘学术品位,大众口味’应该成为史学工作者为社会服务的指针。其实,这正是我国历史学的传统——讲故事。《史记》最精彩的篇章,就是那些回味无穷的故事,没有故事情节,没有启迪性、教益性的历史读物,是不会受到社会大众欢迎的。”孙立群说。自年以来,从登陆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节目,到全国各地作讲座,向大众传播历史知识,孙立群从未停下匆匆奔走的脚步。“历史知识如果不能转化成老百姓的常识,历史就没有意义。大众化使史学传播生生不息,是史学传播的动力与归宿,史学回归民间是大势所趋。”他如是剖析自己的动力。不断地围绕“历史”讲学,使得孙立群对历史有着特殊的感情。“荀子说过这么一句话,‘观往事,以自戒,治乱是非亦可识’。观往事,就是看历史,但看历史不是简单的消遣,风花雪月小桥流水;以自戒,就是看历史主要是让自己警钟长鸣,让自己不能掉以轻心,什么事让自己随时警惕起来警钟长鸣啊?治乱是非亦可识。荀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告诉我们历史上的治乱兴衰,是有规律可循的。”而皇帝唐太宗,一口气说了三面镜子,让孙立群对历史有着常思常新的感悟。“第一面是以铜为镜,就可以照照自己,也就是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这三面镜子里面,以史为镜是最重要的。”在孙立群看来,忘记历史是可怕的。“今天我们的文化当中存在着我们认为不小的问题,就是人们对历史的掉以轻心,甚至不断地歪曲历史、调侃历史、戏说历史。这是我们在发展建设当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因为你把严肃的历史都戏说了,搞笑了,大家就觉得无所谓呀,也许成年人不会受影响,可对正在成长的青少年,会妨碍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对历史,从专业到通俗的不同角度,孙立群分享自己的心得:“我们现在看历史书,看得最多的就是王朝的兴衰,相互的替代,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历史就在我们身边。什么是历史?历史就是凝固的现实,现实就是流动的历史。”“当下研究、学习历史,就是以此得到启迪,增长人生智慧,办好现在的事,走好自己的路。”作为历史学者,孙立群指出汲取历史智慧的重要性。“据我个人感觉,今天和过去有一个最根本的变化就是质发生了变化。什么质啊?就是我们的治国理念。过去的历史,从夏商周我们都看到了家族、个人的影子。到秦以后,秦始皇是中国的千古一帝,更是把个人的位置凌驾于国家之上。他们对待国家就像对待自己的事一样。这个变化是我们逐渐认识到的,国家要发展,人民要幸福,必须要改变一个人、一个家族说了算的历史。”

编辑 傅欣迎

赞赏

长按







































白典风医院怎么样
复方氨肽口服液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zz/1446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