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作者 >> 那些能成为历史刻度的书籍
”
于天翼图书商学院事业部6年11月,起点在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在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时间最长。
期间遇见了许许多多出色的人物,或勤奋、或风趣、抑或温暖。也得以接触多样而宝贵的学习资源,第一是课堂和讲座,第二,则是图书。
工作当中所触及的书籍,既有赖于公司团队15年来孜孜不倦的筛选,也得益于老师和学员朋友们的不吝推荐,在此整理拣选部分,以为工作的某种回顾。
▼
回望
●●
关键词中国历史儒家经典百家争鸣汉赋史记魏晋风流隐逸之宗唐诗神话与史诗西方哲学圣经中世纪文艺复兴资本主义精神管理思想史历史是随时准备被改写的,一旦考古有新的发现。那么阅读史书还有什么作用呢?
《大英百科全书》第十五版编导莫提默·J·艾德勒说过一段话,大意是:「每代人都会试图了解历史,并从中引发思考,用作自身行动的某种指导,这样社会就被个体一点点看似微弱,但宏观累积可见的力量形塑着。」尤其是有伟人出现的年代,形塑的痕迹就更加明显。
透过史书,有助于认清现在为何是这个样子,如能汲取教训,亦可指引未来。
01
中国史
司马迁首创以“人物传记”来书写历史,后世沿袭其体例修订史书。《史记》是一部通史,记载上至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时期近年的历史。之后所修订的是“断代史”,近于单个朝代的历史。从《史记》到《明史》共二十四部,称“二十四史”。
▼
正史
编号图书名称/年代主要作者1史记
[约前年-前年]
西汉·司马迁
2汉书
[前年-8年]
东汉·班固3后汉书
[25年-年]
南朝宋·范晔4三国志
[年-年]
西晋·陈寿5晋书
[年-年]
唐·房玄龄6宋书
[南朝:年-年]
南朝梁·沈约7南齐书
[南朝:年-年]
南朝梁·萧子显8梁书
[南朝:年-年]
唐·姚思廉9陈书
[南朝:年-年]
唐·姚思廉10魏书
[北朝:年-年]
北朝齐·魏收11北齐书
[北朝:年-年]
唐·李百药12周书
[北朝:年-年]
唐·令狐德棻13南史
[年-年]
唐·李延寿14北史
[年-年]
唐·李延寿15隋书
[年-年]
唐·魏徵16旧唐书
[年-年]
后晋·赵莹17新唐书
[年-年]
宋·欧阳修18旧五代史
[年-年]
宋·薛居正19新五代史
[年-年]
宋·欧阳修20辽史
[年-年]
元·脱脱21宋史
[年-年]
元·脱脱22金史
[年-年]
元·脱脱23元史
[年-年]
明·宋濂24明史
[年-年]
清·张廷玉(25)清史
[年-年]
年起修表中所注年份是以朝代划分,但书中所记人物事件,在时间上会前后跨越。比如西晋年立朝,而《晋史》是从建安时期约年写起,因为需要追溯奠基人物司马懿的事迹,而司马懿活跃于汉末至三国时期。
正史详尽,篇幅也长,要概括性地了解中国历史,有通史。
▼
通史
编号图书名称/ISBN主要作者1中国通史
[ISBN:4]
傅乐成2话说中国
[ISBN:3]
李学勤等《中国通史》简约,《话说中国》则以一个个故事串起了中国上下五千年,且图文并茂。
在厚重的中国历史里,有两种文化对中华民族影响绵延,其一就是儒家文化。
02
儒家经典
“十三经”是儒家推崇的十三部经典文献,即《易经》、《尚书》、《诗经》、《仪礼》、《周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和《孟子》。
▼
十三经
编号图书名称/ISBN主要作者1周易译注
[ISBN:9787115369]
黄寿祺、张善文(1)乐天知命:傅佩荣谈易经
[ISBN:6]
傅佩荣
2尚书今古文注疏
[ISBN:9787021059]
孙星衍3诗经
[ISBN:9787111460]
王秀梅译注(3)诗经注析
[ISBN:9787126914]
程俊英、蒋见元4仪礼
[ISBN:9787085679]
彭林译注5周礼
[ISBN:9787098075]
徐正英译注6礼记译解
[ISBN:978719]
王文锦7春秋左传
[ISBN:9787088335]
郭丹译注(7)春秋史
[ISBN:5]
童书业8春秋公羊传译注
[ISBN:9787070729]
刘尚慈9春秋谷梁传
[ISBN:9787119640]
徐正英译注10人能弘道:傅佩荣谈论语
[ISBN:8]
傅佩荣(10)论语别裁
[ISBN:9]
南怀瑾11尔雅
[ISBN:9787754]
管锡华译注12孝经郑注疏
[ISBN:9787119282]
皮锡瑞13人性向善:傅佩荣译解孟子
[ISBN:7]
傅佩荣(13)孟子译注
[ISBN:9787118797]
杨伯峻南怀瑾老师说:「中华文化的库存里累积的东西太多了,几千年的文化都借古文保存着,接受白话文教育的我们,自然不容易打开。」
从《论语》入手或许能找到一条门径。《论语》记录了孔子关于如何自我修养和人我互动的诸多见解,当下即可实践检验。经《论语》由知及乐培养对中华文化的兴趣,也可以进一步熟悉古文。
傅佩荣老师在前人的基础上,不仅译注《论语》,还能讲出一个“一”来。孔子曾对学生说:“吾道,一以贯之”。虽然无法穿越过去请教孔子是不是他讲的“一”,但傅老师所讲,置于整部论语前后观照,能做到圆融一致。南怀瑾老师的别裁,优点之一是旁征博引,拓展的文史哲知识相当丰富。
“十三经”从成书到先后取得“经”的地位,历经先秦至南宋。《易》《书》《诗》《仪礼》成于孔子之先,孔子作《春秋》,一字定褒贬,类似于报纸标题,《春秋左传》则是对其所记事件的详细描述。孔子时代之后,将迎来“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
03
列国争雄
春秋末期,孔子开平民教育之先河,及至战国,民间聚众讲学之风尤甚。而经历不同,人生观不同,代表的阶层不同,对于如何治乱则各持主张,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学派,所谓“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
编号图书名称/ISBN主要作者1老子道德经注
[ISBN:9787074888]
王弼(1)老子绎读
[ISBN:9787509]
任继愈2庄子
[ISBN:9787109528]
方勇译注3墨子
[ISBN:6]
毕沅译注4荀子集解
[ISBN:9787081817]
王先谦5韩非子
[ISBN:8]
高华平译注6战国策
[ISBN:9787085686]
缪文远译注7楚辞
[ISBN:7]
刘向撰道家主张“与民休息”的无为而治;墨子倡导“兼爱、非攻”;孟子肯定人性向善,继承孔子“行仁政”的思想主张;荀子则提出“性恶论”,重视礼、法的约束作用;法家强调严刑峻法,韩非为其代表;纵横家游说于诸侯间,谋划合纵连横,各式人物游说之词和各国政治主张集见于《战国策》。
远离中原的楚国,这时期诞生了一位重要人物屈原,因仕途多舛,忧国忧民的他作《离骚》、《九章》、《天问》和《招魂》。后世同《九歌》等作品一起辑录编成《楚辞》一书,《楚辞》对汉时期的汉赋影响较深。
04
秦皇汉武
秦统一天下后,文化专制,焚书坑儒,经秦火一炬,举国上下思想创作陷入沉寂。秦二世而亡,存留的作品主要为《吕氏春秋》,由秦相吕不韦召集门客编撰而成。
▼
吕氏春秋
编号图书名称/ISBN主要作者1吕氏春秋
[ISBN:0]
高诱译注两汉是中国历史上的昌盛时期。上层总结秦朝迅速覆灭的教训,积极调整政策发展文化,使得诵读五经,解读辞赋风靡宫廷内外。
另外,西汉诸侯王刘安,甚至武帝、宣帝都是文学爱好者,这对广大士人有很强号召力,激励他们借文学创作求取功名。赋和散文是两汉时期的主要文体,赋介于诗和散文之间。
▼
汉赋
编号图书名称/ISBN主要作者1新书
[ISBN:9787088281]
方向东译注2淮南子
[ISBN:9787083132]
刘向撰3全汉赋
[ISBN:7]
费振刚内容从反思历史,批秦暴政开始,比如贾谊的“过秦论”,见于《新书》。到汉武帝时期转入对现实的疗效好的白癜风医院北京专治白癜风的医院有哪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zz/15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