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己诚是也,人诚非也,则是己君子而人小人也;以君子与小人相贼害也,忧以忘其身,内以忘其亲,上以忘其君,岂不过甚矣哉?是人也,所谓“以狐父之戈钃牛矢”也。将以为智邪?则愚莫大焉;将以为利邪?则害莫大焉;将以为荣邪?则辱莫大焉;将以为安邪?则危莫大焉。人之有斗,何哉?我欲属之狂惑疾病邪?则不可,圣王又诛之。我欲属之鸟鼠禽兽邪?则又不可,其形体又人,而好恶多同。人之有斗,何哉?我甚丑之。(《荀子·荣辱》)
注
①凡:表示总括的副词,全部,所有。斗(dòu):争斗。是:正确。自以为是:以自己为是,认为自己是正确的。非:错误的。②诚:果真,确实。③是:指示代词,这。④以:凭借。贼:伤害,残害。⑤忧:杨倞注:“‘忧’当为‘下’。‘下’误为‘夏’,又夏转为忧字耳。”按:“忧”的繁体“憂”与“夏”字形近似。梁启雄《荀子简释》说:“‘忧’与‘内’‘上’对举,作‘下’义较长。”下,指自身而言。⑥岂:难道。过:错误。甚:过分,严重。⑦是:这,这样的。狐父:地名。狐父之戈:《艺文类聚》卷六十:“《典论》曰:昔周鲁宝雍狐之戟,屈庐之矛,孤父之戈,徐氏匕首,凡斯皆上世名器。”按:“孤父”即“狐父”。钃(zhú):砍,刺。矢:通“屎”。以狐父之戈钃牛矢:用名贵的狐父之戈去戳弄牛粪。按:这大概是当时的习语,比喻拿贵重的东西用于低贱的用途。⑧以为智:以此来表现自己的聪明。邪(yé):也写作“耶”,相当于“吧”“呢”,表示疑惑、探询的语气。大焉:大于是,比这种(争斗)的做法更大。⑨为利:追求利益。⑩荣:荣耀,光彩。?属:归属。狂:精神分裂、神经错乱。惑:神智不清,心智迷乱。狂惑疾病:心神错乱的病。?圣王:指德才达到最高境界的帝王。按:“圣王”是荀子思想中的重要观念。《荀子·解蔽》:“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圣是对最高道德人格的称述,王则对最高政治权力人格的表述。圣王实际是荀子心目中尽善尽美的社会政治理想的人格寄托。诛:处罚,包括对有罪过者实施杀戮。?好(hào):喜欢。恶(wù):厌恶。?丑:对……感到羞耻。
译文
大凡人与人争斗,一定是认为自己正确,而认为别人错误。假如自己的确是正确的,别人确实是错的,那么这就是说自己是君子而别人是小人;可凭借君子的身份去跟小人相互残害,对下来说因此忘记了自身,对内来说因此忘记了亲人,对上来说因此忘记了君主,难道不是错得太离谱了吗?这样的人呀,就是人们常说的“用名贵的狐父之戈去戳弄牛粪”。要说以此来表现自己的聪明吧,可没有比这种做法更愚蠢的;要说以此来追求利益吧,可没有比这种做法的危害更大的;要说以此来求取荣耀吧,可没有比这种做法的耻辱更大的;要说以此来得到安定吧,可没有比这种做法的危险更大的。人与人之间的争斗,是为了什么啊?我想要把这种人划归到精神有病、心神错乱一类吧,那又不可以,因为圣明的帝王一定要诛罚这些人。我想要把这种人划归到飞鸟老鼠一类的禽兽吧,那还是不可以,因为他们的形体明明还是人,而且他们的喜好厌恶的情感大多与人相同。人与人之间的争斗,是为了什么啊?我深深地为这些人感到羞耻。
读后感
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但是人应当是理性的社会动物,不应一言不合便拔拳相向。如果在一个社会里,争吵骂詈、打架斗殴等现象司空见惯,拳大为王,戾气弥漫,那么这一定是一个病态的社会,是一个不讲道理的社会,而且是没有道理可讲的社会。
荀子首先分析人与人争斗的原因。他设定的心理前提是正确的:“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自以为是的确是引发争斗的原因之一。荀子认为这些人的问题是,因陷溺在某种情绪中,因而丧失理性,动辄暴跳如雷,甚至忘记生命的本来价值。他觉得这些人实在难以理喻,如果觉得自己是君子,那么君子不跟小人一般见识,又何至于到了与对方暴力解决的地步呢?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自以为是只是引发争斗的很小的一部分原因。更多的情况下,人们为了争夺利益或是维护自己的利益,不惜采用各种野蛮的手段相互争斗。因此,社会需要道德体系的规范和法律措施的约束,防止人与人之间为利益而争斗不休,导致整个社会的失序。只是,如果道德崩溃,法律机器又为权贵所挟制而丧失了公平正义,人们只好求助于最原始的武力手段了。
再深一层分析,一个社会崇尚好勇斗狠,并非是文化的原因,也不能归因于社会成员的个人道德。如果权力肆意妄为,社会毫无公平与正义,残酷的社会环境迫使人们不爱惜生命,更不会爱惜做人的尊严,如此社会的撕裂和戾气就无法避免。而且这种环境将形成可怕的恶性循环。因为没有尊严感,所以要依靠暴力获得人们的肯定与畏惧。在这样的社会里,即使是被人憎恨,毕竟也能使人获得存在感。因为社会道德彻底崩溃,于是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评价,已经并不重要了。
北城海赞赏
长按北京治白癜风的大医院中科白癜风医院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zz/15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