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民族英雄林则徐先生的著名联语。兼容并蓄的包容精神,是君子的修养之一。人的素质、禀赋各不相同,见其所长,知其所短。作为君子,习其长,避其短,各安其位,兼容并包,和谐而共生。亦所谓“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之意。
佛门大海,有缘者得入。不择贫富贵贱、高矮胖瘦、贤愚智钝,也不论肤色、人种,以其能容,所以几千年来流传不辍。这种包容,是佛教的优点,但同时也会在一定的时候产生模糊美学的效果。佛教的包容精神是缘起这个核心教理决定的。缘起,是说世间一切,包括有情生命和无情事物,乃至可见、不可见的,都在“因缘会遇时”发生、增长、谢灭,不断互相为因,互相为缘,互为条件,流转不息。因此有东半球的蝴蝶振动翅膀,会在西半球引起海啸的说法。人与人、人与物之间也是这样,互相依存,互为因缘,互为依托。但众生界中品类不齐,人类之中也是秉性各异,就像《普贤菩萨行愿品》中说的“种种众生,种种差别。”在不断提升修养,见贤思齐,向君子看齐的同时,亦应以君子之心临众,相互包容才能创造更宽阔的空间、更长远的希望。而佛弟子则善于在差异中见平等,在平等中了知差别。一体同仁,和光接物,做佛门中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