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荀子middot正名第二十二13

发布时间:2020/8/23 11:43:42   点击数: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费用 http://m.39.net/pf/a_4786409.html

文章编号XZ-22-13,总第期。

简介:

荀子第二十二篇正名第十三段。

故欲过之而动不及,心止之也。心之所可中理,则欲虽多,奚伤于治?欲不及而动过之,心使之也。心之所可失理,则欲虽寡,奚止于乱?故治乱在于心之所可,亡于情之所欲。

第六本与大家分享的书是荀子,因精力有限,每天分享千字左右,分享的内容包括原文、译文与学习心得。如果有朋友对某段很感兴趣或有见解,想进一步探讨,欢迎回复或留言。本书分段多根据内容数量,并非完全按照文意。

编号:XZ22-1-13

故欲过之而动不及,心止之也。心之所可中理,则欲虽多,奚伤于治?欲不及而动过之,心使之也。心之所可失理,则欲虽寡,奚止于乱?故治乱在于心之所可,亡于情之所欲。不求之其所在,而求之其所亡,虽曰我得之,失之矣。

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欲者、情之应也。以所欲为可得而求之,情之所必不免也。以为可而道之,知所必出也。故虽为守门,欲不可去,性之具也。

所以,有时欲望非常强烈,但是却没有完全这样去做,这是由于内心的节制。内心认为是符合道理的,那么欲望即使很多,对于国家的安定又有什么伤害!有时欲望不强烈,但行动超越了界线,这是由于内心的指使。如果内心认为有违理性,那么即使欲望很少,又怎么能制止国家的混乱呢!所以,国家安定混乱取决于内心所认可的是否合乎道理,而不在于人的欲望的多少。不去探求国家治乱的根源,却从没关系的地方寻找原因,即使自己认为找到了治乱的关键,其实却把他丢了。人的本性是先天造就的;人的情感,是本性的实质;欲望是情感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认为自己所希望的可以得到的而去追求它,这是情感所必不可免的现象;认为自己所希望的可以得到而去实行它,这是明智所必然产生的。所以即使是看门的下等人,他的欲望也不可能去掉,这是人的本性所具有的。

所以有的时候欲望非常强烈,但行动跟不上,是因为内心的节制,内心能够判断欲望是否合于道理,如果不合于道理,即使很强烈也会克制。如果内心的欲望符合道理,即使欲望很多,也不会对国家的安定有伤害。欲望不强烈但行动十分强烈,是内心役使了行动,内心知道行为是合于道理的,即使自己欲望并不强烈,也会强迫自己去做。如果内心的欲望不合于道理,即使欲望很少,也可能造成国家的混乱。所以国家的治乱与否取决于内心的欲望,不在于情感的欲望,和情感的多少是没有关系的,欲望是合于道的国家会治理得当,不合于道就会混乱,并不会因为情感的多少而影响。不去寻找国家治乱的根源,而从没有关系的地方找原因,即使自己以为找到了原因,其实也是偏离了根本。人的本性是天生造就的,情感是本性的实质,欲望是感情的反应,认为自己欲望能够实现而去追求,是情感所不能避免的现象,人的本性是天生的,情感会自然产生,自然就会有欲望,这是人本性所致,并无对错。内心认为自己能够得到而去实行它,是明智的必然选择。即使是地位最低下的看门的人,也不可能将他的欲望去除,因为这是人本性所具有的。

声明:文章与图片均为原创,转载请声明。

了解更多经典信息,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zz/16145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