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荀子性本恶

发布时间:2020/10/11 2:18:14   点击数:
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http://pf.39.net/bdfyy/qsnbdf/160304/4780798.html
儒家圣人辈出,在孔孟之后,又有荀子。荀子既不谈仁,又不谈善,却主张性恶。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儒家的现实功用。“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人生来就是趋利的,避害的,追逐声色的。但如果顺从人性,秩序会被破坏,暴力主宰一切。所以要学习圣人,遵守礼义,天下才会太平。因此,人是性本恶的,善良是伪装出来的。荀子并不是说因为性恶,就该纵容,因为伪善,就不要善。恰恰相反,他认为:“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礼义是圣人才能做到的,圣人是所有人学习的榜样。但圣人的本性还是恶的,这一点任何人都一样。圣人不同于常人的就是伪善,就是人为的善。这里的伪善没有贬义。但这种说法很难被成为正统思想的儒家门生接受,所以后来大体还是承袭孟子的性善论。当然这也是表面,人心到底怎么想的,不说就没人知道。但这不影响性恶论的正确性,所有的历史也证明了这点。我也十分赞同。荀子对于儒家的主要贡献不是性恶论,而是在抨击其他各派上总能切中要害。荀子批评墨家:“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故人一之于礼义,则两得之矣。一之于情性,则两丧之矣。儒者将使人两得之者也。墨者将使人两丧之者也。是儒墨之分也。”礼是为了使人的欲求和物质达到一个平衡,墨家会让人失去欲求和物质,儒家能够让二者兼得。墨家的生活是比较苦,这样说来,我也会被儒家所打动。如果这样说,如今的多劳多得,社会分工不也是儒家所倡导的礼吗?儒家的本心自然是好的,可礼教的固化也带来了很多不公平,关键还是人性向恶,这不用我多说了。荀子更多从物质现实出发,纯理智的,不太讲人与人之间也会存在的真实感情。他认为礼,是人群面对物质生活的需要,能够进取满足欲望就进,不能进就退而节欲。全赖个人的心智作出选择。荀子还按智识将人分为四等。“有圣人之知者,有士君子之知者,有小人之知者,有役夫之知者。”对应大儒、雅儒、俗人、俗儒四类。孔子这样的圣人是大儒;士君子这样尊贤畏法不敢怠慢的是雅儒;小人指无知无识的平民,是俗人;最后一等却有知识,但是奸人,反对儒术,欺下瞒上。荀子认为只有第一等人,即“知通统类者”才配治历史,法先王,开创法制,后三者都不能。特别是最后一种应该先诛。这一理论,在思想上转为韩非法家,李斯相秦,焚书坑儒,禁止以古非今。李斯、韩非都是荀卿弟子。看到这,不禁冒汗,我定属于后三种,不配谈荀子。幸运的是,大清已亡。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zz/16194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