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作者 >> 历史中考一轮七上专题复习
初中文综教师交流QQ群:
道法
历史
地理
政治制度篇一、禅让制——尧舜禹时期
含义: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实质: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借鉴意义:用人要发扬民主;要推选贤德之人。
二、世袭制——夏朝禹传给儿子启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开始
三、分封制——西周
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巩固统治)
对象:宗亲、功臣、先代帝王后代
权利:管理土地和人民,再分封
义务: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作用:积极作用—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消极作用—诸侯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强大后会威胁周天子的地位。
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四、中央集权制度
萌芽——战国时期
理论上:韩非子法家思想
实践上:秦国商鞅变法
创立——秦朝
秦朝秦始皇
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地方政府: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县的长官称县长或县令。
影响: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巩固——汉朝
西汉汉武帝
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
把全国划分为3个州部,建立了刺史制度,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完善——隋唐时期
三省六部制
发展——元朝
经济篇
一、原始社会时期
.旧石器时代:元谋人已会制作工具,北京人会制作打制石器,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2.新时期时代:原始农耕发展
我国的原始农业主要分布在北方的黄河流域,南方的长江流域,外加淮河流域。
生活
河姆渡人
半坡居民
所在地区
具体地点
南方长江流域
浙江余姚
北方黄河流域
陕西西安半坡村
距今时间
距今约年
距今约年
住房样式
干栏式建筑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骨耜sì
磨制石器
粮食种植
水稻
粟sù
家畜饲养
猪、狗、水牛
猪、狗
手工业
陶器、玉器、
雕刻、天然漆
彩陶、乐器、
纺织、制衣
二、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制工具和牛耕,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为开发山林、过大耕地创造了条件,也为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三、秦朝
秦始皇采取统一度量衡的措施,便利了经济的发展;还把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半两钱,在全国流通,改变了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四、汉朝
汉初:经济凋敝,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文景在位时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
五、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
.原因:①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②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③江南地区战乱相对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④南北方劳动人民辛勤的劳动。
⑤统治者比较重视
2.表现:
农业:生产技术进步,荒地被开垦、兴修水利;犁耕、粪肥;育秧移栽、麦稻兼作;生产方式进步,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多种经营。
手工业:快速发展;
商业繁荣: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3.影响: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4.启示:
①充分利用并保护优越的自然环境;
②重视科技和人才;
③保持安定的社会环境;
④加强区域间经济合作交流。
民族关系篇
一、炎黄时期
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相传黄河流域活动着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合并进而结成部落联盟。
经过长期发展,这一部落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二、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三、秦朝
命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成成;开凿灵渠,派兵征服越族地区,统一岭南和东南沿海地区。
四、汉朝
.秦末汉初,游牧于蒙古草原的匈奴族,首领冒顿单于统一了蒙古草原;
2.西汉建立之初,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
3.汉武帝,开始大举反击匈奴派卫青、霍去病率精骑出击匈奴,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4.公元前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人夹击匈奴;公元前9年,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
5.公元前60年(西汉汉宣帝)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今新疆)开始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新疆成为我国不可分割一部分,也促进了民族交融
6.东汉明帝派班超再次出使西域,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班勇继承父业,也出使西域,这些也是民族交融的例子。
五、魏晋南北朝时期
.东汉魏晋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五胡乱华)
3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2.4世纪后期即十六国后期,氐族前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励精图治,统一了黄河流域;年还发动了企图灭亡东晋的淝水之战。(草木皆兵、投鞭断流、风声鹤唳)
3.4世纪后期,鲜卑族建立北魏政权,年,北魏统一北方。北魏孝文帝即位后推行一系列的汉化措施:年迁都洛阳;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思想科技文化篇
一、思想
学派
人物
著作
思想主张
儒家
孔子
《论语》
思想核心“仁”;以德治国
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孟子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荀子
《荀子》
“礼治”
道家
老子
《道德经》
顺应自然;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相互啊转化;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
《逍遥游》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墨家
墨子
《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法家
韩非子
《韩非子》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二、科技
时期
人物
科学技术
影响(地位)
西汉
用麻做的纸
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东汉
蔡伦
改进造纸术
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
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保存。
东汉
《九章算术》
其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春秋
扁鹊
望闻问切
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东汉
华佗
麻沸散、五禽戏
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东汉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
南朝
祖冲之
圆周率
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7位,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北朝
贾思勰
《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农业著作
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文化
.文字的演变:
半坡遗址的陶器刻划符号(陶器)→甲骨文(龟甲、兽骨)→金文/铭文(青铜器)→小篆(竹简、丝帛)→隶书(秦朝时竹简、丝帛;汉朝时麻纸、蔡侯纸)→楷书(三国两晋)→草书、行书(三国两晋)
2.俑——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水平很高,它的杰出代表作是秦始皇陵兵马俑。兵马俑的艺术群像,形象展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横扫六国的磅礴气势,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3.史学:西汉汉武帝时期,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写成中国古代第一部史学巨著——纪传体通史《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年的史事。“史家之绝唱”——司马迁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韵之《离骚》”——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4.书——东晋的书法家王羲之他的代表作《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他被后人称为“书圣”,他写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5.画——东晋的画家顾恺之他的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他笔下的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
6.两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这些宏伟精巧的雕像,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
改革篇
时间
背景
目的
内容
作用
管仲改革
春秋时期
齐国(齐桓公)
春秋时期,王室
衰微、诸侯争霸
增加政府收入,实现
富国强兵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
商鞅变法
BC年
(战国时期)
秦国(秦孝公)
①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根本原因)。
②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
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政治:①确立县制;
②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③改革户籍制度;④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①废除井田制②鼓励耕织,(富国)
③统一度量衡。
军事:奖励军功,(强兵)
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富国强兵)
王猛改革
4世纪初
前秦(苻坚)
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
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前秦逐渐强盛,统一了黄河流域。
北魏孝文帝改革
5世纪末
北魏孝文帝
①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②民族组交融的趋势
移风易俗,
巩固统治。
()迁都洛阳。
(2)汉化措施
①(说汉话)
②(穿汉服)
③(改汉姓)
④(通汉婚)
①促进了民族交融②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决定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否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②最高统治者的态度
③改革的策略方针与用人是否得当
④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
古代改革对我们的启示?
①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与产物
②正确的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③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
④改革不会一帆风顺,必将遭到旧势力的反对,充满着尖锐的斗争
战争篇
战役
时间
对战双方
结果
意义
成语典故
阪泉之战
远古
炎帝VS黄帝
黄帝胜
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涿鹿之战
远古
炎黄VS蚩尤
炎黄胜
以后逐渐形成华夏族
长平之战
战国
秦国VS赵国
秦国胜
为秦统一东方六国奠定了基础
纸上谈兵
巨鹿之战
秦末
项羽VS秦军
项羽胜
歼灭秦军主力,加速秦的灭亡
破釜沉舟
官渡之战
年
曹操VS袁绍
曹操胜
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赤壁之战
年
曹操VS孙刘
孙刘胜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淝水之战
年
前秦VS东晋
东晋
北方的前秦土崩瓦解,陷入混乱;南方暂时稳定,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东山再起
-END-
历史中国近代史周年大事梳理历史
中考00个考点中外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七上
第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代表与文明起源
?星标我?每日及时查收新鲜文综干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