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最新丨厦门市届高三第三次质检电子

发布时间:2022/4/24 15:56:26   点击数:

最新丨厦门市届高三第三次质检电子版及考场优文!

▲      )高跷的造型奇特。人物角色多来自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造型以戏剧人物为主,化妆用色夸张大胆。高跷艺人们把真脚“扎”起来,假腿动起来,以栩栩如生的表演给人以艺术享受。高跷的表演难度大。艺人要经过无数次摔倒爬起,才能在高跷上表演出耍龙舞狮、腾跃盘旋等高难特技。

高跷植根于民间,深深打动着一代又一代乡民,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求和心灵寄托,使之成为乡土生活的一部分。

18.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A.备受瞩目B.谐趣C.夸张D.栩栩如生

19.下列填入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成为乡民心中的神灵巨人,现实生活中的形象与之相距甚远。

B.远远超出了现实生活中的形象,成为乡民心中的神灵巨人。

C.成为乡民心中的神灵巨人,与现实生活中的形象相距甚远。

D.远远超出了现实生活中的形象,乡民心中便有了神灵巨人。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为什么真人往往比照片好看?这就涉及大脑视觉处理时的选择性问题——①   ,大脑更容易识别动态的脸。

研究者做过一个试验:让参与者对20个人的2秒钟视频,以及从这些视频里截下的帧静态图打分,结果发现、同样一张脸在视频中的得分比在静态图中要商,也就是说,在人们眼中,②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视觉中枢会对在不同位置、不同角度的同一张脸进行信息提炼、并倾向于抓住特征最明显、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信号。此外,大脑在动态识别时,还会下意识地对五官下对称的地方进行修饰,选择性地忽略一些不完美的细节。

有研究者认为大脑对动态图片的加工优势是进化的选择。照相机被发明出来不过两百余年,而人类进化了几千万年,在漫长的时间里,③   ,而短短两百年不足以让它习惯并擅长处理静态图片。

看到这里,希望不上相的朋友们可以释然一些。

21.在上文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字。(6分)

22.一位朋友向你吐槽自己不上相,没有好看的照片发朋友圈。请根据材料信息写一段话,安慰朋友并传达其中的科学道理。要求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70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家里的闲置物品越来越多,怎样处理它们,李明家发生了争执。

奶奶说:“扔掉怪可惜的,整整还能用。再说,用久了也习惯了。”

爸爸说:“直接扔掉多省事,该简单就简单,当然也可以捐掉。”

读中学的李明说:“挂到网上卖,既经济又环保,根本不愁卖不掉。”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从三方中选择一方,写一封信与之交流,落款统一为“明华”。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

厦门市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评分参考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19分)

1.(3分)D(涉核项目“污名化”以及“邻避”问题在福岛核事故之前就存在。)

2.(3分)B(发展核能是手段,而非目的。)

3.(3分)A(A项中的机制是利用密度差来实现传热功能,为本题答案:B项属于“安全屏障”而非“安全系统”:C.项中的柴油机为水泵供电,属于能动安全系统:D项描述了核电站的发电原理,与安全系统无关。)

4.(4分)

①为分析“污名化”现象提供理论依据,增强文章说服力:(②)用以分析“污名化”现象产生的社会传播机制,为解决问题提供启示。

评分参考: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6分)

①向公众普及核能与涉核项目的基本常识,减少误解和恐慌:②让公众充分了解我国在核电安全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③讲究对话艺术,改变由企业主导核科普和公众沟通的现状:(①做好舆论引导,防止涉核项目的风险在传插过程中被放大。

评分参考: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6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的情给分、

(二)(16分)

6.(3分)D(“一字不提”,希望他“碰了钉子”,称之“抗日英雄”皆出自深沉的父爱,前后并不矛盾。)

7.(3分)C(“周围的人求全自保、冷漠疏离”有误。)

8.(4分)

①榆树是家园环境的一部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2)养树、惜树象征对家园的热爱,对血脉传承的重视:③伐树隐喻了家庭命运的转折、家败人亡的悲剧:①焚树表现了沦陷区人民不屈的信念和玉石俱焚的决心。

评分参考: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的情给分。

9.(6分)

示例:

①说弟弟们尽念日本字,隐含了北中国已沦陷的现实,这解释了耿振华离家的原因。②母子间平实的对话,暗示了抗日斗争的艰辛,凸显了坚韧不屈的民族气节。③这样处理反映了作者以小人物的命运表现时代主题的审美追求。

评分参考: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6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20分)

10.(3分)A

11.(3分)C(武库,文中用来称誉杜预学识渊博,干练多能。)

12.(3分)B(原文“预以孟津渡险,有覆没之患,请建河桥于富平津”,“有覆没之患”的主语应为船只。)

13.(8分)

(1)(4分)杜预美任征南军司,到了驻地后,就挑选精锐士兵,袭击吴国西陵督张政,大败张政军。

评分参考:

译出大意给2分;“领”“简”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4分)如今炎夏将至,雨水增多,容易发生瘟疫,应该等到冬天,再大举进攻。

评分参考:

译出大意给2分:“俟”“大举”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4.(3分)

为了离间吴国君主和守边大将的关系,让孙皓对张政失去信任。

参考译文:

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人。他学识广博,多所通晓,明晓国家兴衰之道。泰始年间,杜预担任河南尹,遵奉武帝诏命制定升降罢免官吏的考核规章,大致是说:“我听说上古的政治,因循自然,为政者自身清虚而信用他人。到了后世,法令越来越明确,虚伪矫饰越来越繁多。哪里比得上重申唐尧时的旧制,摒弃细致繁琐的法令条例而依照简要的规章行事,这样事情就会变得简单,而政策也容易施行了。如今查核官员优劣,不如委任通达识远的官员考核所负责区域的官员的政绩,每年评出一个考核‘优’的官员记为上等,一个考核‘劣’的官员记为下等。这样六年下来,积累多次考核‘优’的就可以得到升迁,积累多次考核‘劣’的就要被降职或罢免。”几年后,官拜度支尚书。

杜预认为孟津渡口不安全,渡船常有翻没的危险,请求在富平津建桥。周庙欹器,到了汉朝末年社会动乱时失踪,形状和制作方法也失传。杜预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制成欹器送给皇上,皇上非常赞叹。咸宁四年秋,下起连绵大雨,蝗灾兴起。杜预上疏多陈述助益农业生产的要务。在朝为官七年,斟酌处理国家大事,数目多得数不过来,受到朝野的赞美,号称“杜武库”,因为他无所不能。当时,武帝有灭掉吴国的打算。杜预兼任征南军司,到了驻地后,就挑选精锐士兵,袭击吴国西陵督张政,大败张政军。张政因没有防备而失败感到羞耻,没有把战败受损的实情禀告吴主孙皓。杜预想离间吴主与边将的关系,于是向朝廷上表,把俘获的吴军归还给孙皓。孙皓果然把张政召回,派武昌监刘完代替他。所以在杜预大军来到吴国边境之际,使吴国将帅徙移变换,以造成分崩离析就要沦亡的态势。后来在江陵陈列军队部署兵力,派遣周旨、伍巢等人率领八百骑兵,驾船连夜渡过长江,张设旗帜,燃起火把,以让敌人军心涣散。吴国都督孙歆震惊恐惧,周旨、伍巢等人在城外埋伏好兵力,孙歆派遣军队出城抗击汪俊,大败后逃回。

周旨等人发动伏兵,随着孙歆的军队混入城中,孙歆没有发觉,混入城中的士兵直接来到军帐下,俘获孙歆后返还。当时众将聚会商议灭吴之事,有人说:“已经有百年经历的吴寇,难以一下子全部消灭。如今炎夏将至,雨水增多,容易发生瘟疫,应该等到冬天,再大举进攻。”杜预说:“现在我们军队的士气已经振奋起来,好比劈竹竿,劈开几节之后,下面的竹节就都会迎着刀口自己裂开了。”于是指挥众将帅,率军直奔秣陵,所经过的城邑,没有不束手投降的。杜预立下战功后,悠闲舒缓,没有要事处理,于是专心研究经籍,创作《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又创作《盟会图》《春秋长历》,成为完备的一家之学,到老年才完成。后来被朝廷征召入朝担任司隶校尉,行到邓县去世,终年六十三岁。皇帝嗟伤哀悼,追赠他为征南大将军,谥号为成。

(二)(9分)

15.(3分)C(“暗示自己处境凄凉”有误,借玉川之典表现自己清苦而自得。)

16.(6分)

同:两诗都以芒鞋竹杖等外在形象表现了诗人洒脱豁达的生活情怀。

异:吕诗以踏雪寻梅的细节表现对高雅志趣的向往和追求:苏词则以比较的方式表现对官场荣辱得失的淡然态度。

评分参考: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6分)

17.(6分)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评分参考: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2)

示例一: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示例二: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示例三: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示例四: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评分参考: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

(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评分参考: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9分)

18.(3分)D(“栩栩如生”通常比喻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19.(3分)B(根据主语的一致性,排除A、D:“成为……巨人”是与现实形象比较后的结果,应放在后面,故排除C,答案为B。)

20.(3分)

示例: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求,化为他们的心灵寄托,成为乡土生活的一部分。

(二)(11分)

21.(6分)

示例:

①相较于静态的脸

②动态脸比静态脸好看

③大脑习惯于处理动态画面

评分参考:

每写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2.(5分)

示例:

不上相也没那么要紧,我们眼中的你比照片美多了!据说大脑只对脸部最生动的地方感兴趣,还自带修图功能呢!

评分参考:

内容3分,表达2分。

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四、写作(60分)

23.(60分)

(1)作文评价整体要求

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

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情境与任务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家里的闲置物品越来越多,怎样处理它们,李明家发生了争执。

奶奶说:“扔掉怪可惜的,整整还能用。再说,用久了也习惯了。”

爸爸说:“直接扔掉多省事,该简单就简单,当然也可以捐掉。”

读中学的李明说:“挂到网上卖,既经济又环保,根本不愁卖不掉。”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从三方中选择一方,写一封信与之交流,落款统一为“明华”。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

▲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zz/16673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