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历史上死不得的五位智囊,他们一死国家就要

发布时间:2023/2/17 11:17:17   点击数:

汉代的晁错足智多谋,他的颈下有一个类似肉瘤的赘生物,好像一个袋子一样,因此汉景帝常常称其为智囊。智囊随后被沿袭至今,代指那些神机妙算,谋略出众的人。纵观历史上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大多身边都有一个或者数个智囊人物,并且这些智囊人物的重要性甚至可以关乎一个政权乃至帝国的兴衰。下面就给大家盘点历史上死不得的五个智囊,他们一死国家就要灭亡,准确度堪比预言。

NO.1伍子胥

伍子胥是楚国太子太傅伍奢的次子,一家人都在楚国做官,后来因受费无极的谗言陷害,伍奢和长子伍尚被楚平王处死。伍子胥隐姓埋名,忍辱负重的逃至吴国,成为吴国公子阖闾的谋士。当时阖闾还不是吴王,但他对吴王之位一直觊觎已久。伍子胥知道他的意图后,就找来猛士专诸引荐给阖闾。

专诸刺杀吴王镣后,阖闾夺其位,自立为吴王。伍子胥被赐官行人,成为阖闾最为倚重的大臣,参与国事的制定和实施。在阖闾的支持下,伍子胥奖励农桑,疏导国内的江河,利于百姓灌溉,并整顿军务,实施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政策。吴国也在伍子胥的管理下,开始国富民强,走向了与大国争霸的道路。公元前年,吴王阖闾采纳伍子胥和孙武的策略,向西攻破强楚,北边威震齐国,晋国,南边收服了越人,称霸诸侯。

阖闾死后,夫差继位,夫差在降服越国后,听信太宰嚭的谗言,放过了勾践。其间,伍子胥多次极力劝阻,要求杀掉勾践,兼并越国,夫差不听。最终忠言逆耳,在太宰嚭的诋毁下,夫差对伍子胥恨之入骨,将他赐死,沉尸江底。伍子胥死后,勾践经过十年生聚,在吴国北上争霸时,偷袭吴国,最终灭掉了吴国。

NO.2李斯

李斯早年为郡小吏,后来从师荀子学帝王之术,入秦为相。秦王政执政后,李斯被重用,他多次献出攻灭诸侯的良策,都被秦始皇采纳,最终吞并了六国。秦王朝成立后,李斯尊嬴政为皇帝,开创了中国的皇帝制度。李斯也被任命为丞相,他坚持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秦法,统一了度量衡,文字等,是秦始皇身边不可或缺的智囊人物。

秦始皇死后,赵高拥立胡亥登基,李斯也助纣为虐。最终在权力的争夺中,李斯因功劳巨大,谋略出众被赵高妒忌,最终被冠以罪名,遭到腰斩之刑。李斯死后,赵高和胡亥倒行逆施,百姓民不聊生,秦王朝最终被楚霸王项羽和刘邦的反秦力量灭掉。

NO.3范增

范增是居巢人,平日在家就满腹韬略,好出奇计,其智谋完全不输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陈胜起义时,范增已经是70岁的年迈之人,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特别是在遇到楚将项梁后,范增的很多主张和策略都被项梁采纳,项梁是实力也迅速大增,成为继陈胜之后最强大的反秦领袖人物。只可惜项梁因为轻敌被秦国名将章邯杀死后,楚军的后起之秀项羽刚愎自用,虽然他拜范增为亚父,却猜忌范增,范增的正确主张和战略方阵,项羽也不愿采用。

范增痛心之下,请求还乡为民,以退为进,企图激醒项羽,结果项羽直接准许他回家养老。在回城路上,范增越想越气,还未走到彭城,背上的毒疮发作就死了。他死后不到2年时间,项羽就兵败垓下,自刎乌江,轰轰烈烈的西楚政权也灭亡了。

NO.4王猛

王猛出身贫寒,年少时隐居山中,博学好读兵书。虽然只是一介书生,但他却人如其名,不管治国,还是带兵打仗都非常的生猛。在得遇英主苻坚后,王猛一年内五次升职,从一个中书侍郎接连升为清河郡侯,可谓是火箭的速度。王猛执法严明,整顿吏治,强化中央集权,统兵灭前燕,平西陲,在职期间,威震北方,辅助苻坚称霸于长江以北。

公元年,王猛由于长期积劳过度,病重而亡。临终前,他一再叮嘱苻坚要注意防范姚苌和慕容氏等降臣,万万不可攻打东晋。结果苻坚当时答应,不久便将他的话当成了耳旁风。淝水之战,苻坚百万大军兵败如山倒。姚苌和慕容冲等人趁机割据自立,攻打苻坚,苻坚随后被姚苌勒死在五将山,前秦也紧接着就灭亡了。

NO.5孙承宗

孙承宗是明朝末年一位首屈一指的战略家。努尔哈赤攻占沈阳,辽阳后,对大明构成了军事压力。如何进行防御成为明廷的一个大问题,辽西经略王在晋主张固守关门,但孙承宗认为不妥,他主张坚守宁远,并以觉华岛互为犄角,提出用辽人守辽土的战略方针。明熹宗采用他的谋划,任命他为辽东经略。在孙承宗数年的艰辛努力下,辽东建立起了一条巩固宁锦防线,成为后金骑兵不可逾越的障碍。

后金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始终都没能突破这条防线。在四年的守边中,孙承宗还提拔了一大批文臣猛将,比如满桂,赵率教,袁崇焕等人。这些人成为辽东抵御后金的坚固力量。孙承宗虽然很有战略眼光,但却嫉恶如仇,他多次上书弹劾魏忠贤,最终在魏党的报复下,孙承宗被免去职务。其后到任的辽东经略高第根本不懂军事,一到任就拆除了宁锦防线,将孙承宗数年的心血毁于一旦。袁崇焕上位后,又斩杀了威胁后金后方的毛文龙,彻底让后金无了后顾之忧。

清军围困北京被击退后,崇祯帝处死了袁崇焕,并再次启用孙承宗。孙承宗临危受命,协调各路军队,将清军赶出山海关,但此时他提拔的很多抗金部将都已死去。面对人才凋零和城池被毁,孙承宗心中万分悲凉,无奈之下他只好再次筑城防御,但兵败后又被弹劾,辞官归乡。崇祯十一年,清军围攻高阳,孙承宗率领全城百姓与之血战,城破后被杀。孙承宗死后第六年,明朝就灭亡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zz/16786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