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作者 >> 诗词歌赋中的赋去哪儿了
我们来看“赋”这种文体的发展和特色,顺便回答题主。
“赋”的出现。《诗经》之后的春秋晚期,南方出现了《楚辞》,而中原北方则出现了另外一种韵文。它交叉使用《诗经》的四言和先秦散文的散句,比《诗经》灵活,比《楚辞》规整。这种新文体采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中是“赋”这种手法。也就是“平铺直叙,铺陈、排比”,文章多不长,所以又称为“短赋”。
写“赋”从荀子开始。荀子既是散文家,又是开宗立派的儒学大家,所以在写散文的时候结合《诗经》四言写法,开创了这种新文体。
而真正给“赋”命名的是司马迁,他发现这种文体和南方楚辞都不能用“诗”来指代,会产生混淆,就统一命名为“赋”,后来班固进一步把《楚辞》剔出来,把屈原的“骚赋”,称为“楚辞”。文学观点和分析是不断进步的,所以我们会经常看到赋、词、辞赋、骚赋、短赋等多种称谓,都是这种文体,也有微妙不同。真正以“赋”自称的是司马相如,他的《上林赋》,《子虚赋》都是直接称赋了。
汉大赋发展到了极致,以儒学经学为底蕴,气势磅礴,还有思辨性,有讽喻力。进入东汉,经学衰落,兴起谶纬学,大赋凋零,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zz/169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