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荀子里的30句名言

发布时间:2021/7/29 11:32:25   点击数:
中医治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790113.html

荀子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著名思想家。荀子学识渊博,继承了儒学并有所发展,还能吸收一些别家之长,故在儒学中自成一派。清末民初学者章太炎认为,周公、孔孟之后最能代表儒家发展创新的人物是荀子,推其为“后圣”。1、利少而义多,为之。利益少,但是道义多,这样的事要做—《荀子·修身》在利与义之间要舍利而取义,强调的是一种修身原则。2、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赠人以有益之言,比赠人以金石珠玉更显珍贵—《荀子·非相》说明有益的建言对他人事业人生的助益作用。3、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服从真理而不服从君主,服从道义而不服从父命。—《荀子·子道》说明在真理、道义与君令、父命相矛盾时要服从前者,意在强调唯“道”、“义”是从的理念。4、礼以顺人心为本。本,根本。礼以顺应人心为根本。—《荀子·子道》说明制定礼仪制度的目的在于顺应人类希望社会井然有序、和谐稳定的心愿。5、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鸟被逼得走投无路之时就会用嘴啄人,兽到困窘之时就会用爪抓人,人到穷困潦倒之时就会设计骗人。—《荀子·哀公》以鸟兽困窘之时的行为为喻,说明人到穷困潦倒之时便会放弃道德操守的原因。6、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察看一个人的外貌,不如用心体察他的心理;体察他的心理,不如考察他做事的方法。—《荀子·非相》说明对人的考察应当重视其内心与做事的方法,而不应该停留在外表的体貌特征上。7、贵贤,仁也;贱不肖,亦仁也。尊重贤能的人,是“仁”的表现,鄙视道德不好的人,也是“仁”的表现。—《荀子·非十二子》说明“仁”正反两个方面的标准。8、居必择乡,游必就士。定居一定要选择适当的邻里,交游一定要接近贤士。—《荀子·劝学》说明要加强道德修养,就应该注意周围环境。9、生死俱善,人道毕矣。生是人的开始,死是人的终结。开始与终结都做得好,那么他的为人之道就完善了。—《荀子·劝学》说明意在劝人行仁行善,要善始善终。10、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赠人以善良之言,好比冬天的衣服一样让人感到温暖;说伤害别人的话,比用矛戟刺人还要厉害,为人说话不可太刻薄。—《荀子·荣辱》11、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一个人知道爱惜生命、安于快乐而抛弃礼义,那就好比想长寿而自刎其颈一样。—《荀子·强国》此以比喻来说明坚守礼仪对于“贵生乐安”的重要性,强调治国安邦不可缺失礼义的意义。12、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君子自己贤能而对他人的疲弱无能也能容忍,自己机智而对他人的愚蠢也可容忍,自己知识广博而对他人的浅薄也能予以宽容,自己道德纯粹而对他人的道德不高也能宽容。—《荀子·非相》说明君子要有容人的雅量,不可以自己的标准衡量一切人。13、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批评我而又批评得恰当的,他便是我的老师;肯定我而又实事求是的,他便是我的朋友;讨好奉承我的,他便是我的仇人。—《荀子·修身》说明修身养性要有闻过则喜的雅量,要亲近正人君子而远离谄谀小人。这样,才会有利于自己道德的修炼进步。14、不诱于誉,不恐于诽。不被荣誉所诱惑,不为诽谤中伤之言所吓倒。—《荀子·非十二子》说明不求虚荣、不做亏德之事,自然可以堂堂正正、问心无愧地做人。15、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大凡是人,往往都有惑于枝节问题而看不清大局的毛病。—《荀子·解蔽》说明人性的弱点:看问题不全面,往往惑于表面现象,结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捡了芝麻,丢了西瓜”。16、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说得到,也能做得到,这种人就是国家之宝。—《荀子·大略》说明言行一致、身体力行的人才是治国安邦的有益人才。17、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嘴巴说好话,行动做坏事,这是国家的妖孽。—《荀子·大略》这是对那些口是心非、伪善无耻之徒的斥责之语。18、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对于所知道的东西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样,对内是不欺骗自己的良心,对外是不欺骗他人。—《荀子·儒效》说明为人应当诚实的道理。19、不知其子,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左右。不知儿子的为人,看看他的朋友就清楚了;不知国君是否贤明,看看他左右的大臣是什么德行就知道了。—《荀子·性恶》20、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他事矣。君子加强道德修养没有比“诚”更重要的,达到了“诚”的要求也就到了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了。—《荀子·不苟》21、蓬生麻中,不扶则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会变得和土一样黑。22、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路途再近,你不走,也不会到达。事情再小,不去做也不可能完成。2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天是多么高远;不亲临深溪,就不知道地是多么深厚。24、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眼睛不能同时看清楚两样东西,耳朵不能同时听清楚两种声音。25、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荀子·劝学》肉腐了就会生蛆,鱼枯死了就会生虫,懈怠疏忽忘记了做人准则就会招来灾祸。26、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儒效》没有听到的不如听到的,听到的不如见到的,见到的不如了解到的,了解到的不如去实行,学问到了实行就达到了极点。27、不知其子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左右。—《荀子·性恶》不了解儿子就看和儿子交往的朋友,就清楚了;不了解君主就看看君主身边的人,就明白了。28、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荀子·荣辱》饥饿了就想吃饭,寒冷了就想温暖,疲劳了就想休息,爱好利益而厌恶祸害,这是人生下来就具有的本性。29、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荀子·大略》不经过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无法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不经过艰难的考验,无法知道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君子。30、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荀子·议兵》

大凡在各种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一定是非常敬业,把事情认真对待的;那些失败的,一定是因为轻慢了。

版权声明:文字、图片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创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更多学习资料汇总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g/16513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