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价格 >> 孟子整本书阅读测试题
一、初步感知
1.四书是《论语》、《大学》和《中庸》的合称。
A.《荀子》B.《孟子》C.《韩非子》D.《墨子》
2.孟子授业于子思之门人,他将孔子德治思想发展为学说。
A.法治B.仁政
C.阴阳D.刑名
3.四端,是儒家称应有的四种德行,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之心,智之端也。
A.谦和B.笃定C.是非D.坚韧
4.孟子在和梁惠王的对话中认为“养生丧死无憾”是之始。
A.王道B.霸道C.大同D.治世
5.孟子仁政学说的核心是
A.民贵君轻B.科学发展观C.王道学说D.四端说
6.《孟子·离娄上》中孟子说“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表明孟子推崇的教育方法。
A.易子而教B.因材施教
C.有教无类D.专才教育
7.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
A.信B.智
C.勇D.孝
8.孟子提出了,提出了教育的可能性。
A.性善论
B.性恶论
C.法先王
D.法后王
9.《孟子》文风的特点是。
A.文风犀利,峭刻。
B.汪洋恣肆,想象奇幻诡谲。
C.语录体裁,词约义丰。
D.雄辞激越,气势磅礴。
10.孟子提出了“养气说”,这种“气”是指。
A.浩然之气B.正气
C.文气D.气质
二、下列成语出自《孟子》,请在阅读的时候勾画相关段落,并选择其中两个成语,用白话文的形式写下来。
1.再做冯妇:
2.以邻为壑:
3.习焉不察:
4.一傅众咻:
5.杯水车薪:
三、孟子曾说:“余岂好辩哉?余亦不得已也!”孟子文章长于辩论,请从《孟子》一书中摘录3-4个文段,并分析说明《孟子》的论辩艺术。
四、孟子提出仁、义、礼、智四德作为德育的主要内容,解释这四个字并谈谈我们在生活中哪些方面体现了孟子的德育思想。
五、《孟子·万章下》:“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①论古之人。颂②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注释
②尚:同“上”。
②颂:同“诵”。
(1).将上述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2).在理解本文段的基础上,选择你熟悉的一位作家的作品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之。
六、(1).春秋时期宋襄公高举仁义大旗,兵败受辱。司马迁《史记》中对宋襄公评论曰:“襄公既败于泓,而君子或以为多,伤中国阙礼义,曪之也,宋襄之有礼让也。”
(2).赵国有颇、赵奢、李牧,便能抵抗侵略。
燕国有乐毅,便能收复全国,并深入齐境。
齐国有田单,便全部收复失地。
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变法,便“为田开阡陌封疆”(《史记.商君列传》),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
(3).孟子说:“故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
(4).司马迁评价孟轲“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春秋,战国的时代特点以及差异,你是否认同司马迁对孟轲的评价。
七、写一写
(1).《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2).《孟子.梁惠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3).《孟子·告子上》:“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4)武汉发生的“让座门”事件就令人大跌眼镜,主动给孕妇让座的小女孩非但没有得到应有的褒扬和微笑,反而遭到因没有得到让座的老人的辱骂,甚至大打出手,让小女孩很受伤。
阅读以上四则材料,谈谈你的感想。(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