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价格 >> 古史萃丨李斯的老鼠哲学
李斯
李斯本是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的一介平民。刚成年时,在地方官府郡里当小吏。他见官舍厕所里的老鼠又脏又臭,在粪便堆中东嗅西寻,找到一点食物便如获至宝,刚要咬啮,有人或狗走近,又不得不舍弃,惊恐逃窜。而那官府粮仓中的老鼠,积谷多有,无饥馑之忧,高廊大厦,无风雨之愁,养得又肥又大,看见人来不但不逃,反而瞪眼看人,气定神闲。
看到厕鼠和仓鼠的不同处境,李斯不禁发出感慨:“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言下之意,人也如老鼠,本无贤良卑劣之分,爬到社会顶层,就安享荣华;居于人下,就要历经贫贱和磨难。
筚路蓝缕
李斯不满足于现状,要学仓鼠爬上高位。他前往齐国,拜荀子为师。学成之后,李斯却没有效力于乡梓故国。楚国此时已江河日下,留在这里,如鼠在厕,看不到希望。其他东边各国,也无不苟延残喘,都不是建功立业的理想之地。他把西边强悍的秦国当作可以栖身的“官仓”。
向荀子辞行时,李斯坦率表露心志:人生的耻辱莫过于卑贱,一世的悲哀莫过于穷困。我不想这样,我要到秦国有所作为。
李斯把秦国强盛的原因,归结为秦能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荀子批评李斯重利轻义是本末倒置,不懂得仁义治国的重要。李斯这种强烈而偏狭的功利观伴其一生,成为催他奋进的动力。但又是这名缰利锁,在关键时刻模糊了他的眼界,使他不能冷静地思考和理智地抉择。
李斯到秦国后,先依附吕不韦,后来取得秦王嬴政的信任,助其一统天下,自己也爬上丞相高位。李斯为了防止韩非抢了他的风头,夺了他的荣华富贵,设计害死这个昔日同窗。秦始皇驾崩后,赵高劝说李斯,一起发动沙丘之变,拥立胡亥继位。
临终前的李斯父子
赵高早已看穿李斯是什么人,于是有针对性地分析利弊:公子扶苏仁厚,与大将蒙恬私交甚好,一旦继位,就会用蒙恬为相,奉行严苛律法治天下的李斯,必然靠边站;如果拥立胡亥继位,李斯就是大功臣,其权位便可以保住。
信奉“老鼠哲学”的李斯,现在已是住进“金库”的老鼠,自然不愿意再住回“粮仓”。为了眼前的一己私利,他参与了这场阴谋:假借秦始皇的名义,赐死公子扶苏和蒙恬,立胡亥为帝。
赵高拉拢李斯,本来就是权宜之计。胡亥坐稳皇位之后,李斯就失去了价值。赵高早就觊觎丞相之位,他设计陷害李斯,将其满门抄斩,李斯被判腰斩之刑。
来源:廉政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