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价格 >> 颗斋随笔如果不善言辞,那就学会聆听
谈天说地,有“贝”而来。光影之间,方晓冷暖。大家好,我是天贝兄~
犹记着自己还是孩童的时候,跟着父母还有他们的朋友一起出游。同行的还有几个初次相识与我年纪相仿的小朋友。
那时的我就不善言辞,也不太喜欢与陌生人交流,在很大程度上与自己的性格有关。
看着他们聊得热火朝天,喜笑颜开,自己只是在旁边静静地听着,偶尔用点头和认真的表情,回应一下他们投来的目光。
时至今日,我依旧不是一个特别喜欢说和特别能说的人,说“社交恐惧症”确实有点矫情了。
相比于在人前侃侃而谈,我更喜欢一个人独处,在内心深处自我对话,静静思考,反思自省。
当然,不得不承认,我也很羡慕那些能说会道、见多识广的人。他们总能在与别人的交流中找到良好的共同话题,或是在讲台上自信满满地谈天说地,发人深省。
会说话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项宝贵的本领。思想家荀子曾说过:“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
但是,如果我们本身就不善辞令,不喜交流,那不妨先去学会聆听和倾听,听他人的独到见解,听他人的独特经历,感受他人的人格魅力,进而丰富自己的阅历和见识。
除了像我这样不善言说的人需要更多地聆听,那些总在抢夺话语权,试图让自己一刻不停歇地站在话语权顶端的人更需要学会聆听。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只愿说而不愿听,是贪婪的一种形式。”
相比于说而言,听更难一些,长时间地用心聆听则是难上加难。
前段时间,在读《人性的弱点》时,对聆听的重要性又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
戴尔·卡耐基分享了自己的一个小故事。
在一场重要的晚宴上,卡耐基碰到了一位世界知名的植物学家。但他从来没有跟植物学家谈过天,从始至终他都只是全神贯注地听那个植物学家讲着。
等到晚宴结束后,这位植物学家向主人极力称赞了戴尔·卡耐基,说他是这场晚宴中“能鼓舞人”的“有趣的谈话高手”。
其实卡耐基并没有说多少话,因为他对植物学家所讲的知识和趣闻一无所知,但他却能细心聆听,用心倾听,谦虚待人,给予尊重,进而博得了这位植物学家的好感与认同。
你能说卡耐基不会说话,不善言辞吗?显然不能,他只是懂得在什么场合,什么时间说话,知晓在什么时候需要聆听。
真正会说话的人一定也是一个善于聆听的人。
著名作家莫里斯认为:“要做一个善于辞令的人,只有一种办法,就是学会听人家说话。”
苏格拉底也曾用诙谐幽默的话说过:“上天赋予我们一个舌头,却给了我们一对耳朵,所以我们听到的话比我们说的话多两倍。”
善于聆听,真诚相待的人,能够最大程度上给人以尊重和信任,也就能很快与别人产生共情。尽管别人的话我们可能似懂非懂,但也应该认真耐心的聆听,体会其中的乐趣和真谛,滋养自己的见识与阅历。
如果我们不善言辞,那就先去打磨自己的耐心和真心,多去聆听那些阅历丰富、见解颇深的人的那些真诚话语,将心比心,以诚换诚,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有所收获,进而提升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思考表达能力。
当然,也别忘记多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认识世界,也许应该始于认识自己。
本文图片均出自作者原创。
云淡风轻闲暇处,正是交心会友时。这里有影视作品中人生百态的理性分析,有美好生活中情感交流的真切感悟,有个人成长中前行力量的深入思考。在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g/168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