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清明上河图临摹记

发布时间:2024/9/8 11:24:30   点击数:

一、临摹简介

  郑伟,观海楼主人。凭自身的兴趣爱好,长年研习书画,最近十年,持之以恒地临摹国宝名画《清明上河图》。

纸寿千年,绢寿八百。再好的名画都有保存寿命,即使经过再好的修复,数百年后也会融掉。而且古书画对环境要求非常苛刻,对温度、湿度、灯光都很敏感,一级文物规定展出时间不能超过10天,而且展出一次就得歇好几年。像《清明上河图》这样的国宝级文物,观众很难见到。因此古书画临摹复制被列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故宫里有很多名家画师在做临摹工作。因为真迹终将不能展示,临摹复制是唯一让文物永存的方式。其所临摹出的作品又被称为‘第二文物’。这也是临摹的意义。

  自幼喜爱书画,虽非美术专业科班出身,俗话说:勤能补拙。虽然发心自业余爱好,却长期专注于此,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相信也能提高水平出成果。临摹《清明上河图》这样的经典巨制,功力水平自然是关键,但也在于意志力和耐性。一幅作品要长达一年左右才能完成,一个细节有可能要研究和琢磨无数次,才能准确再现。知难而进,遂于画中学,于学中画。荀子曰: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十年过去,现已临摹完成多幅局部和全卷《清明上河图》。所绘之临摹作品,虽说不比故宫专家摹本,但余之优势在民间。尘不掩金,瑕不掩瑜。何哉?其质美也!贵在坚持,兢兢业业,正努力提升自我水平。所临摹之《清明上河图》,虽其出自幽谷,有志迁于乔木。假以时日,必能有大成自在。刘禹锡有诗云: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二、临摹的准备阶段

  《清明上河图》真迹深藏北京故宫,十年不能展出一次,难见真容。郑伟临摹《清明上河图》,意在复制与再现原画,让民间也有自己的观赏品。

临摹此画,完全按原画尺寸1:1进行,而非寻常放大后临摹,所以难度极大。摹本与原画一样为绢本设色,采用矿物质颜料永不褪色,相似度尽力与原作接近。因此从搜集资料,准备材料,到投入临摹,都要做得尽心尽力。为了能更好地画出全幅长卷,首先试画数幅局部画卷。正是由于做了这些功课,才在实践中探求了方法,总结了经验。如此数年钻研此画卷,临摹与再现,就为能使观者体验原作风貌韵味。

  即在临摹画卷后题跋道:

国宝神品藏故宫

谁人有幸见真龙

摹得画卷可一揽

不枉当时翰林功

感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g/16935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