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简介 >> 荀子儒家文坛上的一朵奇葩
在我们平日里的语文学习中,经常会提及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孙子等各家学派的著名人物和集大成者。而诸子百家中最著名、地位最显赫的学派便要数儒家了,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一讲儒家学派中的一朵奇葩——荀子。
荀子(约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荀子善于吸收各家之说,成为先秦诸子中一位集大成者。虽然荀子思想属于儒家的思想范畴,但是他的见解非常独特,在儒家思想中自成一说。与孔、孟相比,荀子的思想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他在重视礼义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强调了政法制度的惩罚作用。荀子的学说和见解,对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有所贡献。荀子一生在政治上虽没有什么大的建树,但他的弟子李斯成为秦国的宰相,韩非成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荀子反对鬼神天命说,讲自然规律,认为自然运行法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同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积极思想。天没有制服人的力量,人的力量倒是可以制服天的。他主张人们应当顺应客观规律办事,不要消极地等待天的赐予。人对自然界不应顺从、敬畏,而应发挥能动作用,使天地万物为人所控制、所利用。荀子这种人定胜天的思想,在当时是有积极作用的,对后世的影响巨大。
和孟子“性善”说相反,荀子主张人“性恶”,认为人生来是恶的。所以荀子非常重视教育的作用,以教育来除人性中“恶”的因素。
荀子主张“法后王”,效法周公之道,重视王道,主张用礼、法来维持社会秩序。在经济上,荀子主张强本节用,开源节流。
《荀子》是荀子所著,纵观《荀子》,我们会发现其中的文章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荀子》中的语言丰富多彩,排比句和对偶句很多。荀子的文章已由孔子时期的语录体发展成为标题论文,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趋于成熟。《荀子》中的名篇很多,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劝学》,《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系统阐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态度。作者紧扣学无止境的论点,从不同角度论述学习的意义、原则和方法。全文构思精密,辞采丰富,具有形象性。
荀子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的学问渊博,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
荀学具有学术批判精神,具备兼容并包的意识,体现了战国百家争鸣走向学术交融的历史趋势。无论从哪个角度考察,《荀子非十二子》的学术史、思想史价值应该给予发掘。
荀子对儒学经典的传授居功甚伟。清儒汪中著《荀卿子通论》认为“荀卿之学,出于孔氏,而尤有功于诸经”,并对荀子的“传经”作了详细考证,为经学史研究的学者所基本同意。
荀子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j/164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