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名人传荀子

发布时间:2024/1/17 18:53:07   点击数: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18893.html

荀子

荀子名况,字卿,一称孙卿,赵人,战国晚期的著名的思想家和学者。他的生卒年月不详,主要学术活动时期约为公元前二九八年至公元前二三八年间。

当时,在齐国的稷下学宫集中了各家各派的学者,是学术凤气最盛的地方。苟子曾游学稷下,广泛接触了各主要学派的学说。他经过分析比较,认为其他各派学说都有所“蔽”(局限),只有孔子“仁,知且不蔽”。因此他拳拳服膺于孔子的学说。他的著作多以孔子的言论和孔子学派所传习的《诗》、《书》中的话作为立论的依据,并对其他学派的主要论点作出总结性的批评。

在荀子的时代,周天子和一大批西周以来的旧贵族已彻底没落,一批新贵族不但位列诸侯,甚至管而称王。针对这种情况,荀子认为宣扬周礼已不合时宜,他把孔子的礼加以改造,从而把礼说成是人类社会生存所不可少的一种规律和制约。他说:“夫贵为天子,富有天下,是人情之所同欲也,然则从人之欲,则势不能容,物不能赡也。故先王案为之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贵贱之等,长幼之差,知愚、能不能之分,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然后使燕禄多少,厚薄之称,是夫群居和一之道也。”

在荀子看来,社会财富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如果听任人的欲望无限制地发展,社会就要大乱。因此,就需要制定一个为社会安定所必要的办法来对人们加以限制和约束。就是按照人们不同的社会地位,规定他们占有社会财富的不同份额,这就叫“礼”。那么,人们的社会地位又是怎样确定的呢?子认为,这是应该由人们的才能、修养、品德来确定的。而人们的才能、修养、品德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努力来达到的。他说:“凡人有所一同,饥而欲食,塞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可以为尧、禹,可以为桀、,可以为工匠,可以为农贾,在势注错习俗之所积耳。”“虽王公上大夫之子孙,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这样,经过荀子的重新解释,西周以来传统的礼成为新兴地主阶级可以接受的东西了。

荀子为了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和孟子相反,提出了“人性恶”的论点。他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他认为“好利”是人之本性,“辞让”则是由于“圣人”看到人们争利带来恶果后提出纠正办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德性,不是人性本有的,而需经过努力才能获得的。根据人们努力情况的不同,才有“君子”、“小人”之分。君子、小人,就他们的本性来说,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君子经过努力能“化性起伪”罢了。

荀子强调人的主观努力作用,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积极有为的主张。他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他批判了把天视为有意志的、能主宰社会和人们命运的说法,显示了无神论的倾向,为人们进一步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提供了思想武器。

荀子的整个学术仍属于儒家体系。他说:“王者之法。..·.·田野什一,关市讥而不征,山林泽梁以时禁发而不税。相地而衰征,理道之远近而致贡,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使相归移也,四海之内若一家”。在“以攻伐为贤”的战国时代,这些宣扬“仁政”、“王道”的主张只能成为空谷足音。荀子曾游仕秦、赵、楚诸国,在秦国回答过秦昭王和应侯的询问,在赵孝成王前与临武君议过兵,但结果他的政见都未被时君世主所采纳。最后到了楚国,春申君黄歇任命他为兰陵令。后春申君死,荀子亦去职,以著书授徒终老于兰陵。他的学生有韩非、李斯等人,他们发展了荀子学说,从儒家学派转向法家学派。在西汉初年传授儒家经说的许多人中,不少人都与荀子有着直接、间接的关系。荀子在儒家学派的发展中具有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j/16872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