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观念的形状中国画中的理学

发布时间:2024/4/24 13:03:58   点击数:
白癜风学术峰会 https://news.39.net/bjzkhbzy/200718/8048364.html
                            

出身寒门的韩愈,在走向帝国殿堂的一路上,十分辛苦。参加大唐帝国的科举,按规定先要考入后备名单,获取资格后才能投考正式名单,进而受到朝廷任用。韩愈考了三次才进入后备名单;随后又考了三次,最终也没考进正式名单。后来跌跌撞撞好不容易做了官,又见不得百姓穷苦、世道衰弱,屡屡上谏,次次遭贬。良心和遭遇的冲撞,酝酿出韩愈激愤的性格。在给好友柳宗元的一封信中,韩愈援引“天人感应”说,认为世道现实看起来是“残民者昌,佑民者殃”,但实际上,残害百姓、作恶多端的人日日夜夜都在违背天意,破坏天地间的“元气”。所以,与这些祸害“元气”的人作斗争,会得到上天庇佑和奖励。

柳宗元收到信后,对韩愈提到的“元气”很感兴趣。他敏锐地觉察到,汉代思想家杨雄早就讲过元气的问题,但只不过是用这个概念指称化育天地万物的各种自然因素罢了,并没有赋予其内在的伦理意义,也不认“元气”有自己的秩序目的。韩愈对元气的理解,却隐约有这方面的意思。

柳宗元对此有些吃惊。因为破除天人感应思想,在中唐已经有所共识。韩愈在自己许多作品中,实际上也流露出对其怀疑和不满。柳宗元当然明白,韩愈如此这般说法,本意是借元气的观念来批判社会人事。但是,拿一个已经饱受质疑的哲学观念去批判朽败不堪的现实,学理上恐怕也站不住脚。严肃认真的柳宗元于是以杨雄、王充元气论思想为本,《天说》,作为答复。文章一开篇,柳宗元就表示:韩公您老这么说,怕只是出于一时激愤而已吧?

柳宗元认为,相比较韩愈来信强调的“天人感应”,荀子在先秦时就已提出的“明与天人之分”,才符合自然与社会互不相干的实情。因此,虽然敬修人事十分必要,天下太平也值得向往,但它们都不源自“天意”。柳宗元的这些想法,被概括为“天人不相预”。

柳宗元正经规矩的答复,当然再次确认了“天人感应”思想在中古世界的破产。但他的“天人不相预”思想在隔离自然与社会人事的同时,也遗留下一个问题:自然和社会如果不相干,那么社会人事的领域是不是就没有自己的良善标准,随便怎样都行?难道对朽败社会人事的批判,连个观念基础都找不到吗?

两人共同的好友刘禹锡洞察到柳宗元的漏洞,于是也加入讨论,为此撰写了一组论文,合为《天论》。文章确认自然与社会互不隶属、独立分割的观点,但也补充说,自然有自然的伟大,社会有社会的卓越。“天”繁衍万物,降下风霜雨雪,创设山川湖泊,给一些生灵以力气,给另一些生灵以智慧,这是“天之胜”。但“人”在社会人事的领域内,通过效法贤圣,依凭正道,缔造盛世良政,使世间的生活礼仪昭彰、秩序井然,这却是“人之胜”。刘禹锡最后总结说,这就是“天人交相胜”。社会人事的领域,也有自己的良善秩序标准。

一位与刘禹锡交往密切的禅师,注意到这场吸引了三位当世文豪的争论。他觉得这场争论的思想质量不高,缺乏世界观依据,于是决定出手。禅师叫圭峰宗密,是惠能禅所传荷泽宗一系的高僧,也是佛教中国化八大派系之一、唐代华严宗的最后一代传人。宗密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j/16902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