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简介 >> 王玉华章太炎思想研究的ldquo五个
王玉华
章太炎思想研究的“五个认识误趋”
太炎先生乃吾国近代之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又是一代革命伟人,其学术思想与革命行谊,于吾国近代历史影响甚巨,且迄今未替。是以,太炎先生之学,学界称之曰“章学”。“章学”乃吾国之学由传统向现代转换过程中独有之成就,有若浩瀚之太平洋,广博而深邃。学界勠力于“章学”研究者,虽不乏人,然其真能得“章学”之三昧者,以吾观之,其实寥寥。八十年来,学界研究“章学”之成就,虽然云博,然其中误谬之辞,似是而非之论,舛互错驳,亦可云众矣。余小子虽才识浅陋,敢不一竭其诚,于“章学”研究中存在之问题,钩玄提要,庶有益于后之贤者。虽然,太炎先生之学,含藏万端,包罗众有,非愚钝若余小子者所能窥其一二,在此,亦仅就吾所熟悉之“思想”部分,略抒一己之见而已。
学界关于太炎思想之误读,其最要者,概括说来,约有五端:
一
其一,认为戊戌时期太炎先生追随康梁,鼓吹变法,其改良主义思想体系,乃南海之翻版焉。其说甚谬!盖太炎之于南海,为学之道不同,一古文,一今文,“论及学术,辄如冰炭”,发而为政,也表现出明显的“二水分流”之特色。南海从其今文经学出发,托古改制,大张“通三统”“张三世”之义,且与西方“进化论”学说相结合,以明“三世进化”之旨。南海此一思想旨趣,乃黑格尔、斯宾塞氏“历史进步主义”之翻版,实启吾国近代以来激进主义、理想主义之先河。是以,发而为政,南海主张“尽革旧俗,一意维新”,毫不容情地斩断同传统之联系,一以西方为依归,将“设议院”“兴民权”“致宪政”确立为维新派的当下政治奋斗目标。南海忽视“空间”因素的作用,只在“时间”的轴线上审视中西文明之差异,将“中西之别”等同于“古今之异”。而太炎则不然。与南海“激进主义”思想体系相较,太炎思想则表现出明显的“温和主义”的特色,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改良主义”思想家,而南海则可谓是一个“思想的革命者”。学界以南海倚清廷而变法,遂定论其为“改良主义思想家”,实为肤廓之论。太炎曾云:“少时治经,不忘经国,历览前史,独于荀卿、韩非所说,谓不可易。”荀韩之学,尤其是“荀学”构成了太炎思想之浓厚底色。这与南海等维新派主流“尊孟抑荀”,推崇孟子理想主义心学思想体系的做法,迥异其趣。是以,当维新派主流“元气淋漓”地掀起“排荀”运动时,太炎却奋起而为荀子辩护,且尊荀卿为“后圣”,奉之为“先师”。戊戌时期维新派内部的孟荀之争,实表现的是康章之争。太炎在戊戌时期虽然列名维新派,且为之付出遭受清廷通缉的代价,其实,从其思想意旨来看,太炎并不入维新派之主流,只可视为维新派之支流而存在。太炎思想一开始由于同荀子渊源甚深,是以,其思维程式亦一如荀子,表现出明显的现实主义的倾向。太炎在成都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海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j/17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