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简介 >> 国学经典名句,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渊博的学识来自不断的积累,从容的智慧来自日常的培养。这些简练的国学名句言近而意远,滴水藏海地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
译:为人正直坦荡,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不做任何有愧于人的事。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译: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炼,使人更坚强。相反,时常满足于享受,会使人不求上进而逐渐落后。
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译: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造福天下,使天下人都能这样。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译:富贵不能扰乱他的心意,贫贱不能改变他的节操,威武不能屈服他的意志,这就叫大丈夫。
自暴者不可有信也,自弃者不可有为也。——《孟子》
译: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
译:人的毛病,在于喜欢教导别人,做别人的老师。喜欢教导别人的人,又往往自以为是,自以为正确,一副高高在上的气魄。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不以一眚(shěng)掩大德。——《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庄子》
译:有技巧的人劳累,聪明的人忧虑,没有本事的人没有追求。
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
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事随心,心随欲。欲无度者,其心无度。心无度者,则其所为不可知矣。——《吕氏春秋》
译:事从心出,心随欲来,如果不从心欲的细微处观察事物,我们往往会被事物的表象所欺骗。纵横古今中外,详细考察事情的成败得失。如果深入观察,就会发现。事情的发展往往是被人的心欲所控制。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学不可以已。——《荀子》
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
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史记》
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
译文:(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
译文: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长按中科白殿疯医院怎么样白癜风好治疗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j/17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