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荀子摘录

发布时间:2021/8/31 11:12:41   点击数:

《劝学》

学不可以已。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

《修身》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

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君子贫穷而志广,富贵而体恭,安燕而血气不惰,劳倦而容貌不枯,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不苟》

五寸之矩,尽天下之方。

千人万人之情,一人之情也;天地始者,今日是也;百王之道,后王是也。

公生明,偏生暗。

《荣辱》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非相》

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不胜心,心不胜术。

彼众人者,愚而无说,陋而无度者也,其所见焉,犹可欺也,而况于千世之传。

传者久则论略,近则论详,略则举大,详则举小。

愚者闻其略而不知其详,闻其小而不知其大也,是以文久而灭,节族久而绝。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非十二子》

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

《仲尼》

恭敬以先之,忠信以统之,慎谨以行之,端悫以守之,顿穷则从之疾力以申重之。

君虽不知,无怨疾之心;功虽甚大,无伐德之色。

君子时诎则诎,时伸则伸也。

《儒效》

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

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

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习俗移志,安久移质。

《王制》

两贵之不能相事,两贱之不能相使。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

人何以能群?曰:分。

《富国》

不爱而用之,不如爱而后用之之功也。

爱而后用之,不如爱而不用者之功也。

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

事强暴之国难,使强暴之国事我易。

《王霸》

主能治近则远者理,主能治明则幽者化,主能当一则百事正。

主好要则百事详,主好详则百事荒。

《君道》

故君子之于礼,敬而安之;

其于事也,径而不失;

其于人也,寡怨宽裕而无阿;

其为身也,谨修饰而不危;

其应变故也,齐给便捷而不惑;

其于天地万物也,不务说其所以然,而致善用其材;

其于百官之事伎艺之人也,不与之争能,而致善用其功;

其待上也,忠顺而不懈;

其使下也,均遍而不偏;

其交游也,缘类而有义;

其居乡里也,容而不乱。

是故穷则必有名,达则必有功,仁厚兼覆天下而不闵,明达用天地理万变而不疑,血气和平,志意广大,行义塞于天地之间,仁智之极也。

《臣道》

事人而不顺者,不疾者也;

疾而不顺者,不敬者也;

敬而不顺者,不忠者也;

忠而不顺者,无功者也;

有功而不顺者,无德者也。

故无德之为道也,伤疾、堕功、灭苦,故君子不为也。

敬人有道,贤者则贵而敬之,不肖者则畏而敬之;贤者则亲而敬之,不肖者则疏而敬之。

《致士》

得众动天,美意延年,诚信如神,夸诞逐魂。

隆一而治,二而乱。

《议兵》

弓矢不调,则羿不能以中微;

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致远;

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

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

知莫大乎弃疑,行莫大乎无过,事莫大乎无悔,事至无悔而止矣,成不可必也。

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

故仁者之兵,所存者神,所过者化,若时雨之降,莫不说喜。

坚甲利兵不足以为胜,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

《强国》

道德之威成乎安强,暴察之威成乎危弱,狂妄之威成乎灭亡。

《天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

日月不高,则光明不赫;水火不积,则晖润不博;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

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

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

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正论》

主道利明不利幽,利宣不利周。

上宣明,则下治辨矣;上端诚,则下愿悫矣;上公正,则下易直矣。

上周密,则下疑玄矣;上幽险,则下渐诈矣;上偏曲,则下比周矣。

《礼论》

礼起于何也?

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

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

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故礼者养也。

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

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性伪合而天下治。

《乐论》

乱世之征:其服组,其容妇,其俗淫,其志利,其行杂,其声乐险,其文章匿而采,其养生无度,其送死瘠墨。

《解蔽》

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凡万物异则莫不相为蔽。

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

不以所已臧害所将受谓之虚,不以夫一害此一谓之壹,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

万物莫形而不见,莫见而不论,莫论而失位。

坐于室而见四海,处于今而论久远。疏观万物而知其情,参稽治乱而通其度。

耳目之欲接,则败其思;蚊虻之声闻,则挫其精。

《正名》

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情然而心为之择谓之虑,心虑而能为之动谓之伪,虑积焉,能习焉,而后成谓之伪。

凡语治而待去欲者,无以道欲而困于有欲者也。

凡人莫不从其所可,而去其所不可。

其累百年之欲,易一时之嫌,然且为之,不明其数也。

无稽之言,不见之行,不闻之谋,君子慎之。

《性恶》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不知其子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左右。

《君子》(无内容)

《成相》(无内容)

《赋》(无内容)

《大略》

下臣事君以货,中臣事君以身,上臣事君以人。

以其本知其末,以其左知其右,凡百事异理而相守也。

多积财而羞无有,重民任而诛不能,此邪行之所以起。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言。

凡物有乘而来,乘其出者,是其反也。

惟惟而亡者,诽也;博而穷者,訾也;清之而俞浊者,口也。

《宥坐》(无内容)

《子道》(无内容)

《法行》(无内容)

《哀公》(无内容)

《尧问》(无内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my/16553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