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名言 >> 刘邦得管秦始皇叫大哥
因为打算逐渐减少对手机的依赖,而上大号的时间是“重灾区”,
自定下计划以后,就“以书代phone”,每次出恭,都带本书去。
最近在看的,是一本写秦末汉初的书。
书分上下两册。
一曰:秦崩,一曰:楚亡
上册谈战国至秦一统中国,而后秦失其鹿。
下册是耳熟能详的楚汉相争,刘项的对决。
书中谈了很多被忽视的细节,或者违背以往直觉的史实。
很有意思,特摘录几例于此。
一.
秦始皇和刘邦,两个王朝的开国君主。
直觉上这俩是两个时代的人,至少,从年龄上讲,刘邦见到秦始皇得叫声叔叔。
事实上,秦始皇只比刘邦大三岁。
二人完全可以兄弟相称。
二者生命中相互重叠的时间,长达四十七年。
以前语文课学过一篇文章《劝学》
作者是荀子。
荀子活得比较长,所以他和刘邦在生活的时空上也有很大的交叉。
本质上说来,他们是同一时代的人。
经历过同样的战国纷争,可以猜测一下,他们或许有着相同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二.
赵高不是太监。
非但不是太监,他还是有后代的人,膝下有女一人。
赵高被传为太监,是历史不断被加工的结果。
东汉以前的典籍里,没有谁说过他是太监。
《史记》里提到他是“宦人”,有“宦籍”。
但那时候的宦人≠宦官。
秦汉时代的宦人是指在大内之内任职的人,
好比今天在中南海里面工作。
但太监不就在宫中服务的吗?
关键是,赵高的职务是:中车府令。
这职位有多特殊呢?
秦始皇出行的交通安排,全由赵高负责,
而且赵高是亲自为秦始皇驾车的人。绝对的心腹。
秦国的法律对这一职位有很高的要求,
不仅要求车技高超,还得武艺超群,
简直就是皇帝的“私家司机+私人保镖”。
哪个太监能这样文武双全?
三.
前面提到的荀子,
如果以他为交际网的中心,能引出好几位著名的历史人物。
荀子曾经周游列国。
他到了楚国的时候,认识了一位著名的公子——春申君。
春申君欣赏荀子的才华,
于是认命其为兰陵县的县令。
春申君死后,他隐居著书,名声闻于天下。
吕不韦当初组织人编写《吕氏春秋》的时候,
第一个想着去邀请荀子。
但荀子年事已高,就推荐了自己的一个学生。
这个学生当初听闻荀子名声,远来拜师,随其学习。
年轻人到了吕不韦门下,很受其器重。
很快被推荐到秦始皇身边当秘书长。
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秦帝国的丞相——李斯。
荀子当然不止这一个学生。
李斯的同学中有一个官二代。
他有口吃,说话不利索,不能像李斯一样去游说列国。
于是他只能写写文章来表达自己的主张。
后来他步李斯后尘进入秦国,
却不想被李斯陷害下狱,最终身死其中。
对,他就是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
崔涛全国人民的1块钱合起来就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