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名言 >> 听荀子劝学,不用再为学习不好去发愁
如何能够静下心来学习,无论对对成年人还是一些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困扰许久的难题。对学习没兴趣,学习一段时间就放弃,已经成为了相当一部分成年人的习惯。学生们虽然有个学习的环境,比成年人更容易投入学习状态,但不爱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很多人上大学以后就不怎么看书,大学毕业后就不再看书,把看书当成了洪水猛兽。
《荀子·劝学篇》,记录了荀子对学习的论述,系统地阐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对学习的重要性、如何学习,以及我们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都给出了很好的解决方法,对我们有着极为深刻的教育意义。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只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如果不学习,人生将无法见到很多的风景。学习是塑造一个人性格的重要因素,不同的人会变成不同的样子,主要是因为受到的教育不同。一个人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要把自己变成能够实现自己理想的样子,就需要针对自己的理想去学习,去奋斗。如果不学习,不管什么理想都不过是纸上谈兵。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足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做事不能闭门造车,要懂得去学习,这样我们可以少走弯路,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如果我们不去学习,只是自己去胡乱的思考,我们的人生道路将充满更多的坎坷,或许只是在走着别人早就走过的路,却还达不到别人以前达到的高度。
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这句话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重要性。想要学习好,就必须要有好的学习环境,有好的学习伙伴。大家都曾见到过,在不好的环境里或者总是与不爱学习的人来往密切的人,自己的学习也不会太好。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孟母三迁”的故事,为什么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进一个好的学校。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只有不断的付出才能有所收获。现实中,我们之所以无法静下心来学习,很多时候是由于急功近利的心理,总想学一点什么就立刻看到收获,付出一点努力就要取得成功。学习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果总是急于求成或者想要一蹴而就,最终的结果就是一无所获。正所谓“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要踏实,要把学习的成果体现在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教育我们不能做一个学习的时候知识从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人,也不能做一个说一套做一套的“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