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作为测画方圆的工具,原本只有“矩”,而没有“规”;作为人与社会的伦理准则,又只有“规”而没有“矩”。古人基于对阴阳的思辨,终于以“规矩”来表现方圆,圆天方地的宇宙观自然也就具有了规矩的意义,体现着先民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理解,体现着天人合一的朴素价值观。失落了圆方、失落了规矩,就失落了传统,失落了对己身文化的认同。▲"阅读补丁”经读书杂志授权转载作者:冯时失落的规矩
(《读书》年12期新刊)
我们常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所谓博大,乃在其于事无所不涉;所谓精深,又在其于理无所不尽。所以有关传统文化的问题,于事于理,非究根溯源不能明了。《周易·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今天我们梳理规矩的历史,即可见证这种君子之道的得失。《周易》(来源:baidu.二、规矩阴阳
考古学证据显示,中国古人对于阴阳的思辨至少已有八千年的历史,在这一思辨完成之后,他们便开始以阴阳标注世界,从而使一切事物都具有了阴阳的意义。以阴阳的观点认识自然,天地可以表现阴阳,同样,天所呈现的圆形与地所呈现的方形也可以表现阴阳,如果是这样,方圆的画具当然也就必须体现阴阳,因此,原本只用一把矩尺规划方圆两种图形的做法便不再被认为是合理的了。换句话说,当方圆画具需要体现阴阳的时候,人们就不得不创造出与矩匹配的新的工具,这样才可能将方圆两个图形分别与相应的画具相对应,并将其各自赋予阴阳的意义。那么新创造的工具到底是专为画圆还是画方的呢?代表阴阳的太极图(来源:wikipedia.org)矩尺作为方圆画具不仅画方,而且若将其一端固定下来,又可以通过旋转矩尺的方式画圆。然而原始的用矩之道主张方出于矩,方数为典,所以从根本上讲,矩尺首先解决的就是方的问题,这意味着人们为适应阴阳的思考,便要在矩尺之外创造出一种专门画圆的工具,于是通过对矩尺的改造,规便出现了。其实在确定以规命名画圆工具之前,人们还有着其他一些探索。汉字有“?”,读若旋。《说文解字·囗部》:“?,规也。从囗,肙声。”清人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说:“规圆之器曰?。”《广雅·释诂三》:“?,圆也。”王念孙《疏证》以为:“?之言旋也。”显然,古人在创造画圆工具的时候并非一开始就想到用规来为其命名,而是更习惯于沿着环矩的思路旋转画圆,或通过直观地表现天圆的方式解决他们在谐调方圆画具所体现的阴阳观念时所遇到的麻烦。泽存堂本《广韵》释“?”(来源:ytenx.org)
诚然,以旋或?命名画圆的工具尽管很形象,但其所体现的阴阳思考却极为有限。阴阳是古人通过对男女两性的认识最终完成的解释万物生养原因的哲学思辨,由这种思辨发展形成的创世观念,必然塑造出以男女两性为特征的创世始祖,这就是伏羲和女娲。古人认为,伏羲、女娲不仅创造了人类,而且也创造了天地和宇宙万物,这在出土于湖南长沙子弹库的战国楚帛书中描述得非常详细。因此,伏羲、女娲创造天地的工作首先就是这两位神祇规划天地的工作,或者更准确地说,从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的盖天宇宙论角度讲,规划天地的工作其实就是规划象征天地的圆方两种图形的工作,这使男为天而主圆、女为地而主方的思想逐渐形成。《易》学以乾为男为天,以坤为女为地,即是这种思想的集中表现。山东嘉祥武氏祠伏羲女娲石刻画像伏羲、女娲分主天地,规划圆方,这使画圆画方的工具必须具有明确的分工,而不可能再以一把矩尺包办了。事实上,无论画圆还是画方,都是以工具确定图形的标准,没有相应的工具,方圆图形就不可能完成。其实,矩尺作为原始的方圆画具早就有了准则的意义,由于圆天为伏羲所画,人们便联想到丈夫所见为规的传统,并最终以规作为画圆工具的名称。因此,画圆工具名规的事实显然是从丈夫所见为规的思想中发展出来的。《文选·张平子东京赋》云:“规天矩地。”这种思想形成之后,伏羲、女娲才可能分别执持规矩,于是“规矩”作为具有标准法则意义的语词开始出现,古人以规矩方圆表现阴阳的一整套观念逐渐建立了起来。其实在规被创造之后,问题并没有因此而归于简单。规作为画圆工具似乎应交给主天的伏羲,而女娲则应持有画方的矩尺,但古代美术品所反映的实际情况却远非如此。事实上伏羲手中本已握有矩尺,这一传统体现了矩为方圆之本的古老思想,是不宜改变的,因此人们只能将新创的规交由女娲掌管了。这一安排与其认为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权变,倒不如解释为体现古人对于传统用矩之道的恪守传承。我们知道,原始创世观不仅描述了天地的形状,更广及自然万物的创造。因此伏羲虽然主阳属天,但其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不仅创造了天地万物,而且用矩刻识度量,晷划天地,足见其执矩以治天下的作为。这一观念与古人训父为矩一样,无不体现着方数为典的用矩之道。而女娲主地属阴,但同样可以取五方大地之石补天。所以伏羲主天必关乎地,女娲主地也关乎天,这实际使伏羲执矩、女娲执规成就了一种完美的阴阳法式。由于矩尺本是天圆地方两种图形的画具,这与伏羲主天掌地的观念甚相契合,而圆出于方、以方出圆的方圆关系又与女娲从属伏羲的观念一致,显然,伏羲执矩、女娲执规真正体现了阳主阴从的思想。其实仅就对阴阳的思考而言,二神规矩的安排也有着丰富的内涵。伏羲娶女娲为妻当然体现着阴阳的和合,那么属阳的伏羲配以阴矩,属阴的女娲配以阳规,又何尝不体现阴阳的和合!这种阳中含阴、阴中见阳的独特配伍不仅使阴阳得到了辩证的表现,而且避免了因过度强调阴阳的纯正而可能导致的阳盛阴卑或阴盛阳卑,从而使阴阳达到了新的平衡。当然,如果纠结于伏羲、女娲分主天地的差异,人们也可以将伏羲手中的矩换成规,将女娲手中的规换成矩,但这种形式始终没有成为主流。需要说明的是,《淮南子·天文》记载了一种东帝太皞、南帝炎帝、中央黄帝、西帝少皞、北帝颛顼各执规、衡、绳、矩、权的模式,已是原始宗教观与阴阳五行四时结合的产物。这里的太皞被后世史家附会为伏羲,已远悖事实,且其不与女娲为配,是不能作为创世思想中伏羲执规的证据的。伏羲女娲图,出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来源:so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