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轴心时代的诸子百家

发布时间:2020/12/21 18:24:49   点击数:
北京最有名的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摘要:本文首先引入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Jaspers)提出的“轴心时代”概念,对应中国同时期涌现的“百家争鸣”现象,然后从诸子是谁?他们的知识来源何处?他们在什么情境下展开思想?他们的学术主张如何流传?诸子对今天的中国有着何种影响几个方面展开分析,大概描摹了诸子百家的脉络,继而从深层次分析了诸子百家在我国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关键词:轴心时代,诸子百家正文约公元前一年此间,对各种文明此后发展具有深刻影响的大思想家、哲学家、宗教家纷纷涌现。在古希腊,出现了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人;在巴勒斯坦,出现了以利亚、以赛亚、杰里迈亚等先知,后来又出现了耶稣;在伊朗,出现了袄教的开创者琐罗亚斯德;在印度,产生了《奥义书》,诞生了释迦牟尼;在中国,则出现了老子、孔子、墨子、孙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等。这些影响深远的大思想家、哲学家宗教家的涌现,使人们感到人类的历史似乎就是围绕着这个时代在运转,于是,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Jaspers)把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他说:“人类一直靠轴心时期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燃火。轴心期潜力的苏醒和对轴心期潜力的回归,或者说复兴,总是提供了精神的动力。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诸子百家竞相争鸣的时代,学界一般把儒学看成是诸子之一。由于这一时期礼崩乐坏,社会裂变,诸侯争霸,战争频仍,中华民族在理性思维上发生了一个大爆发,学界常引用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时代”和帕森斯的“哲学的突破”之说来阐发其意义。从学术形态来说,此前是王官之学,春秋战国是百家之学。从思想形态来说,此前是“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春秋战国是“道术为天下裂”,“百家往而不反”。”老子、孔子、墨子等诸子百家的出现在中国历史上的东周时期,即春秋战国时期,所以人们也就把这个时期称之为中国的“轴心时代”。这个时代,在中国历史上是继彩陶文化、青铜器文化等器物文化和西周制度文化之后出现了思想文化高峰的时代,是后世人们怀念并渴望再现的文化黄金时代。此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就无法摆脱这个时代的影响。因此,人们在讨论中华文明发展的时候,就像在空间上不能不想到中原地区一样,在时间上则不能不想到春秋战国时期。那么,研究先秦诸子,首先的着力点应该在哪里?我觉得,首先就是探明:(一)诸子是谁?(二)他们的知识来源何处?(三)他们在什么情境下展开思想?(四)他们的学术主张如何流传?(五)诸子对今天的中国有着何种影响?从这几个视角,我们来粗浅梳理一番:一、诸子是谁?诸子指的是中国先秦时期管子、老子、孔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学术思想的代表人物;百家指的是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学术流派的代表家。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春秋后期已出现颇有社会影响的法家、道家、儒家、墨家、阴阳家等不同学派,而至战国中期,许多学派纷呈,众多学说丰富多彩,为中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宽广的基础,中国术语上把这一时期称为诸子百家或百家争鸣时期。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家,篇著作。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归纳而言只有10家被发展成学派。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汉族有五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文化典籍极其丰富。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几经周折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宋朝时期全面上位;同时,程度不同地影响其他少数民族,甚至影响到与中国相邻的国家。二、诸子的知识从何而来?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学是继周代王官学之后的主要学术文化形态。从先秦时期的《庄子·天下》篇,到汉代的《论六家要旨》《汉书·艺文志》,再到近代的章太炎、胡适的论述,无不在对先秦诸子的起源进行总结与反思。大致来说,影响比较大的诸子起源说主要有“诸子出于王官说”以及否定此说这两种。肯定说法以《汉书·艺文志》为代表,否定说法以胡适为代表。《汉书·艺文志》曰:“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此之所谓“诸子出于王官说”。近代以来,学者们始疑《汉志》的说法。胡适认为“诸子出自王官说”“皆属汉儒附会揣测之辞,其言全无凭据”,“诸子自老聃、孔丘至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济之;故其学皆应时而生,与王官无涉”。胡适还指责章太炎维护传统说法,“今之治诸子学者,自章太炎先生以下,皆主九流出于王官之说。”但事实上,胡适误读了章太炎。章太炎并非完全赞同“诸子出于王官说”,而是有自己的见解:“《艺文志》称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余谓此语仅及其半。法家有两派:一派以法为主,商鞅是也;一派以术为主,申不害、慎到是也。惟韩非兼善两者,而亦偏重于术。出于理官者,任法一派则然,而非所可语于任术一流。”在诸子学起源问题上,如果我们把视野转换到春秋战国时期,以诸子的生存境遇与学术旨趣为线索,通过仔细梳理文献,可以发现,先秦诸子的起源既来自对古代文化共同体的继承,又来自现实生存境遇的需要。三、他们身处何种环境?(一)政治环境新出现的地主阶级和传统的奴隶主阶级的对抗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百家争鸣。这段时期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度时期,这期间各个国家的新兴的地主阶级积极的参与变法活动,而奴隶主阶级处于被动地位来应对这个局面。两个阶级都急迫需要舆论上和思想上的认同支持,他们需要知识渊博的学者做他们的顾问并为他们出谋划策,确保在最大程度上维护自身的利益,因此代表着各个利益阶层的思想开始出现。这是造成百家争鸣的重要因素。(二)经济环境春秋战国铁器的广泛应用和生产工具的改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奴隶制的瓦解。经考古发现,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很广泛的使用铁器,战国后期也经开始使用V型铁铧犁,用牛耕田,这些都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劳动力,从而为“百家争鸣”创造了良好的先期条件。这个时期开始大兴水利,开凿了邗沟、鸿沟、郑国渠等著名的运河和水渠。秦国李冰父子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从而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使得一部分人有时间去从事自己的学术活动。同样为百家争鸣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三)技术原因在这个时期,在自然科学技术方面,如天文学、数学、农学、自然哲学等均有很大的发展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天文学方面,战国时代已经使用了四分历,大约在战国的末期产生了二十四节气的见解,并且出现了有关日食、月食、彗星、流星等世界上最早的观测记录。楚国人甘德写了《天文星占》,魏国人石申写了《星占》,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数学方面,早在商代就出现了十进法和画直角和圆的工具,春秋末期《孙子兵法》里已有关于分数的记载,战国时期的《荀子.大略》等书中记载了乘法九九表。后期墨家的《墨经》中提到了几何学中的点、线、面、圆乃至极限和变数的概念。农学方面,成书于公元前年的《吕氏春秋》一书中的《上农》、《任地》、《辨土》、《审时》四篇论文是专讲农业的。自然哲学方面,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已将阴阳概念和五行观念结合起来,用阴阳来统帅五行,试图用阴阳五行对自然界和社会作统一的解释。这时期也有用一种具体事物来说明世界本原的观点,比如《管子》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先秦早期就出现天圆地方说,齐国人邹衍提出了九大州的地理学说,这一学说扩大了人们的眼界,是人类在对世界地理的认识的一大进步。(四)文化环境“官失其守,学术分裂,由天子而诸侯、而私学”这正说明了当时“天子失宫,学在四夷”的社会背景,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使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扩散到社会下层,致使“私学博兴”。各学术团体与政治权势是相对独立的。他们虽从不同的社会集团的利益出发,纷纷著书立说,议论时事,阐述哲理,各成一家之言,但是他们并非政治附庸,依附于某个政治权势集团,而是“用我则留,不用我则去”。“士”就好像自由的鸟那样,可以“择木而栖”,从而促进了各国的人才流动。此外,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学习和借鉴。这也是促成百家争鸣的另一重要因素。四、他们的思想如何传播?先秦诸子之学兴起于春秋晚期,而大盛于战国,诸子之学的兴起,要从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说起。西周时,知识和教育是一种昂贵的社会资源,并且只在贵族中延续,只能“学在官府”,普通人没有吸收知识和接受教育的机会,因为贵族们认为他们只是一个会说话的工具,所以没有接受教育的必要。并且当时的各种文化典籍都保存在官府的档案馆中,国家还指派专门的贵族官吏来管理书籍,这在文化的传播源头上扼杀了平民接受教育的权力。到了西周东周换代之际,不仅战乱的频繁使得官府所保存的文化典籍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而且周平王的东迁之举也使得周王室的威严荡然无存。在这两种因素的双重影响下,原本为周王室负责档案馆编述、管理的官吏不断流失,而且同时馆中书籍也被他们带往各地原本由贵族垄断的学术文化开始向下层社会流传,这有力的推动了各地民间的文化发展。所谓“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就是周王室官学下移的最好概括。据传当年老子就是周王室守藏室的管理员,因为不忍目睹周王室日渐衰微而离去。加上各家著书立说,招收门徒,互相批驳、诘难,促进了各家学术主张的传播和兴盛。五、诸子对今天的中国有着何种影响?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文化高峰,百家争鸣时期的思想为后续中国提供了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权谋的、军事的、技艺的思想范式、制度模式,对后世中国人的心理、观念、习惯、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与品格。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意识。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今天的中国社会方方面面都有诸子学说的影子,信仰、祭祀、军事、文化习俗、伦理等等,就不一一展开来说了。墨轻漾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pj/16262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