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评价 >> 李国庆夺印在ldquo禅让rdqu
4月26日,当当网创始人李国庆率领四名“大汉”跑到当当网“索要”公司相关公章。
记得上次李国庆先生上热搜还是“摔杯子”,这次通过“庆渝年”“抢玉玺”又上热搜了,当当和李国庆这场大戏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李先生拿到的公章图源微博
在拿到公章后,李国庆在公司内部发布一份《告当当网全体员工书》,除了宣誓自己对公司的所有权以外,该文中的一段让笔者一口咖啡差点没喷在屏幕上。
“俞渝女士无视李国庆先生作为当当创始人这一事实,先后逼迫李国庆先生退出对本公司的管理权,李国庆先生出于维护当当大局和家庭关系的维系等原因,禅让公司管理权年。但万万没想到的是,俞渝女士却无视李国庆先生所作退让,拒绝归还公司管理权,先后逼迫李国庆先生退出公司管理。···逼迫其完全退出公司。”
《告当当网全体员工书》李国庆“抢印”这事合不合法先放一边,如果李先生真了解“禅让”的历史,他就会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历史上哪有“禅让”出去的权力再要回来的道理?
《史记》中的完美“禅让”
禅让制是古代中国王朝的一种更迭制度,这套权力的更迭流程必须在君主生前将统治权让给他人才算数。
在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五帝本纪》中就记载了传说中“尧禅让舜”的完美故事。
黄帝,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
但是,在这个完美的禅让故事发生之前,部落的权力一直牢牢控制在“轩辕氏”的手中。
“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颛顼生子曰穷蝉。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崩,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史记·五帝本纪》五帝之首的黄帝死后,先是次子昌意的儿子高阳(颛顼)继承帝位,后来由黄帝长子玄嚣的孙子高辛(帝喾)继承。
帝喾死后,长子挚继承帝位,没干两年就死了,弟弟放勋继承帝位,他就是帝尧。
从黄帝到帝尧,部落的权力都走出他们家的门。
尧,传说中的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
直到尧继位七十年后,这一天,尧突然对周围的大臣说了这么一番话。
“尧曰:“谁可顺此事?”放齐曰:“嗣子丹朱开明。”尧曰:“吁!顽凶,不用。”尧又曰:“谁可者?”讙兜曰:“共工旁聚布功,可用。”尧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尧又曰:“嗟,四岳,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皆曰鲧可。尧曰:“鲧负命毁族,不可。”岳曰:“异哉,试不可用而已。”尧于是听岳用鲧。九岁,功用不成。····众皆言于尧曰:“有矜在民间,曰虞舜。”···尧曰:“吾其试哉。”于是尧妻之二女,观其德于二女。舜饬下二女于妫汭,如妇礼。···尧以为圣,召舜曰:“女谋事至而言可绩,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让于德不怿。正月上日,舜受终于文祖。”《史记·五帝本纪》尧先是把儿子吐槽了一番,然后把身边大臣举荐的人才一一批判了一番。随后,众人异口同声推荐了“不世出的奇才”——舜。
尧一开始也不确定舜有没有能力继承大统,于是就把两个女儿嫁给舜,考验舜的定力。
经过三年生理、心理上的考察,尧对舜的表现非常满意,就把他叫来说:“三年来,你办事,我放心。现在你就接我的班。”
舜,父系氏族社会后期东夷部落首领
舜谦虚推让一番说自己的德行还不够,不愿接受帝位。不知尧给舜使了什么糖衣炮弹,到了正月初一,舜就在文祖庙心安理得的接受了尧的禅让。
随后尧和部落众人的表现非常吊诡。
“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尧崩,三年之丧毕,舜让辟丹朱于南河之南。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狱讼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史记·五帝本纪》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尧说:“我毕竟不能使天下人受害而只让丹朱(尧的亲儿子)一人得利”,所以把天下传给了舜。
而尧死后三年,舜居然把帝位又让给了丹朱,自己跑到南河的南岸躲起来。
但是,诸侯前来朝觐不到丹朱那却到舜这里来,打官司的也不去找丹朱却来找舜,歌颂功德的,不去歌颂丹朱却来歌颂舜。
这时,“民心所向”的舜说了一句:“这是天意呀”,然后才登上天子之位。
丹朱,上古部落联盟首领尧的长子
舜在得到权力后,居然还把它还给了帝位最有力的竞争者丹朱,他是“吃的太饱了”吗?
显然不是,我们从诸侯朝觐(行政)、司法仲裁、接受歌颂这三件事情就能看出来,权力自始至终都在舜的手中,而舜之所以要把权力暂时还给丹朱,一方面为了体现自己高尚的德行,另一方面,舜想要看谁还敢往丹朱那里跑,好事后清洗丹朱派的余党。
为什么舜对尧这么做?
我们来看看他的祖先到底是谁,这个问题就一清二楚。
“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史记·五帝本纪》从舜的族谱上来看,他属于黄帝次子昌意一脉,而颛顼之子穷蝉之所以没有继承帝位,极有可能是在与帝喾(玄嚣的孙子)的权力斗争中失败,“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
少昊,姬姓,名玄嚣,远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又称白帝,史称青阳氏
而从穷蝉的失败到舜的崛起中间,昌意一脉在黄帝部落中一直备受掌权的玄嚣一脉的打压。直到舜重新夺回部落的领导权为止。
时光流转,到了舜大限将至时,尧禅让于舜的故事重演了一遍。
“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十七年而崩。三年丧毕,禹亦乃让舜子,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史记·五帝本纪》这回舜的儿子商均又不行了(商均=丹朱),而在舜的儿子不太行的时候,一个叫禹的“天降伟人”出现了,实在是真的太巧了。
从山西到湖南苍梧的地图距离
而十七年后,舜蹊跷的死在苍梧,而从山西到湖南苍梧大概两千公里,实在不理解,舜为什么跑这么远去死。
当禹服丧三年完毕后,禹又玩了一遍舜当年的套路,他也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所有的一切和舜当时情形一模一样。
然后诸侯归服,天下归心,就这样禹登上了天子之位。
禹继承父亲鲧的家传治水技能
为什么,禹要对同是昌意一脉的舜做这种事呢?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史记·夏本纪》《国语·晋语八》:“昔者鲧违帝命,殛之于羽山,化为黄能以入于羽渊。”《左传》昭公七年云:“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能以入于羽渊。”
原来,禹和舜之间有杀父之仇。
有趣的是,禹死后,族人拥立禹的儿子启为王,舜“禅让”禹这种故事在有夏一朝没有发生过。
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这种存在于理想中的“禅让”故事好像都在套一个模板,这难道是一种巧合吗?
当然不是。
更接近“禅让”真相的故事
西晋咸宁五年(年),被汲郡(今河南汲县)人不准盗发战国时期魏襄王的墓葬。
但是,盗墓贼对墓中的竹书一点兴趣也没有,再搜掠了一番后,把大批竹书丢弃在墓中。
随后,当地官府把这批竹书送往京师洛阳,晋武帝命中书监荀勗、中书令和峤负责整理。西晋学者们在整理了这批竹简时发现了战国时期魏国的史书,这部再现于世的珍贵史书被称为《竹书纪年》亦称《汲冢纪年》、《古文纪年》。
《竹书纪年》
而这部史书中对五帝时代的“禅让”有着与司马迁《史记》完全不同的记录。
《竹书纪年》中有如下的记载:
“舜篡尧位,立丹朱城,俄又夺之”、“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后稷放帝子丹朱于丹水”、“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舜的上位用了一个“篡”字,而舜掌权后就把尧囚禁于平阳,然后取代了他的帝位,并且还不让尧与丹朱见面,并把丹朱流放到丹水。
五帝时代“舜禅让于尧,尧禅让于禹”的感动中国的故事,不仅在《竹书纪年》中是这样血淋淋的记载,在战国时期的人也对这样完美的故事保持怀疑。
比如荀子在《正论》中也说:“夫曰尧舜禅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是陋者之说也。”
韩非(约公元前年-公元前2年),又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人
荀子的弟子韩非子更是在《说疑》中表示:“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人者,人臣弑其君者也。”
上古时代那些所谓圣君明主们,他们获取权力的手段都逃不过“逼上弑君,以求其利也”。
尧舜禹的时代并非人们口口称颂的“盛世”,而作为明君榜样的“五帝”也不过是权力斗争中的获胜方。
而被人们理想化的“禅让”,其实就是权力修罗场中幸存的获胜者给自己王冠上镶上的一颗“宝石”。
影视剧中汉献帝的形象
公元年,魏王曹丕在许都筑起了禅让台,他逼迫汉献帝刘协演一出“尧舜禅让”的戏码给天下人看。
在推辞了三回后,曹丕终于不再装X了,从容的接受汉献帝的禅让,登上皇帝位。在禅让仪式结束后,曹丕笑着对群臣说了一句:“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这表明,在经过曹丕亲自编剧、主演、导演一遍“禅让”的大戏实践后,他终于理解了史书中记载的“禅位”故事的核心奥义。
魏文帝曹丕(年—年6月29日),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相比于尧舜禹的血腥权力交接,成为皇帝的曹丕对前任还是不错的。而这种不流血的王朝更迭方式,对后世树立了一个榜样(比如隋唐、周宋)。
就在刘协禅让曹丕四十五年后,魏国权臣司马炎接受了魏元帝的禅让,建立了统一三国的晋朝。
结语
禅让这种童话故事,对古人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实质上只不过是古人对圣贤治国的一种单纯想象而已。
即便是“单纯质朴”的上古部落的人,在面对“定于一尊”的权力和诱惑力时也没有抵抗力。
而历代士大夫对“禅让”这种圣人行为的交口称赞,只是源于他们期望以此来给当世的帝王们树立政治道德标杆,期盼一个永远不可能到来的“圣人”。
但是,此后所有实施禅让表演的,无一不是实打实的“夺权”。
至于“禅让”这个词,只不过是把权臣在夺权过程中的丑恶嘴脸打扮得漂亮一些罢了。
(完)
参考资料:
《史记·五帝本纪》-司马迁
《古本竹书纪年辑校》-朱右曾王国维黄永年
巴格达迪
苏莱曼尼
叙利亚
白头盔
医患关系
南明
岳飞
圣诞节
叶问
秦桧
河北大局
极端白左
李子柒
美国禁枪
共济会控制世界
张学良
皇小狼
华为
纳粹崛起
和干电池
家庭暴力
血战
印度殖民地
肯尼迪
美国援助苏联
伊朗革命
美国战争潜力
现实小丑
决战中途岛
精神病杀人
鼠疫恐慌
柏林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