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评价 >> 历史上3位原本有功的人物,如今却被古装剧
历史不忍细看,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历史往往是不可靠的,同时代人所写的历史尤其不可靠。”毕竟历史都是人写出来的,而每个人都会带着自己的固有的认知和感受来记述这件事情,当历史被记载下来之后,经过仔细推敲,往往会发现其中有很多不合理、解释不通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其他史料的发现,很多难解的谜团才被揭开。
记载各个王朝历史的官吏叫做“史官”,根据《吕氏春秋》记载正经的史官出现在~年以前,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起居注史官,另外一类是史馆史官。前者主要更在皇帝身边,记载皇帝的言行,以及他在朝廷政务上的得失,第二类就是在史馆编纂前朝王朝的历史。
这些起居注史官一开始编撰的内容还比较真实,贴合实际,并且规定了当朝皇帝不能阅读他编撰的内容,因此也保证了内容不受王权干涉,后来,从奴隶王朝变成了封建王朝,帝王一人高高在上,掌管了所有的生杀予夺,当朝历史改怎么记载,可就不是史官说的算了,还得揣摩一下皇帝的心意,所以,这些历史不一定完全真实。
在这样的环境下,也产生了三位在历史上本来有功,但是最后却被黑化的君王级别的人物,随着历史本来就对他们有诸多微词,加上小说一渲染、形象化,电视剧一黑化,他们本来的功绩完全被淹没,成为了“反派角色”。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商纣王,相信大家都看过《封神演义》,这里面的纣王性格暴戾,动不动就给大臣判死刑,还发明了很多残忍的刑罚,一想到人们的脑海中就会出现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等,并且一想到纣王就会想到她身边有一位红颜祸水妲己,电视剧中甚至直接将妲己妖魔化,变成狐狸精。
纣王其实不是他的本名,“残义损善曰纣”,只要脑子没坏,没有哪个帝王会给自己脑袋扣上“纣”字,其实正确的叫法应该是帝辛,他并非一个全无功绩的人,他曾经经营东南,征服东夷,促成了民族之间的融合,大商王朝存在了多年,有这样功绩的帝王不多。《左传》中也表示帝辛当时顾着东边,最后没管住西边,最后才灭国的。
商王朝灭亡后,依旧有很多殷商人,当时大周面对这些人寝食难安,因为他们虽然战胜了帝辛,但是这些百姓依旧只是将他们看作一方诸侯,不能和商朝的神权相提并论,同时周人对帝辛的仇恨以及畏惧,也使他们开始不断的诋毁、抹黑这个强大的对手。开启了抹黑帝辛的先例,但了战国时期,《荀子》中曾记载,当时先秦诸子无不:“案往旧以造说”,也就是这些人为了自己观点,而不断抹黑帝辛。本来《尚书》中只记载了帝辛的6项罪,到了战国时期,变成了20项,后来更是有增无减。
除帝辛以外,秦始皇和被不少人黑化,秦朝以法建国,秦始皇打下天下,统一6国,本是千古一帝,但是却有一个不争气的儿子,他把天下都打下来了,胡亥却守不住大秦,导致秦二世而亡,同时也导致,都说大秦的暴政苛政,对于他的功业,却提及的十分少。史书记载蒙恬:“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从这里也能看出,秦始皇还有开疆扩土之功。
作为女皇帝,武则天受到的非议也不少,电视剧中的她手段残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甚至还害死自己襁褓中的孩子,来为自己铺路。《新唐书》和《唐要会》只能怪记载,武则天用鸩毒杀死了深受唐高宗喜爱的李弘,而李弘也是武则天的长子,这更加加深了武则天恶人的形象。
但是根据推敲,不难发现,当时“武”“李”两个政权势同水火,武则天去世以后,李家重新夺回了政权,武则天当年的亲信很多都不能幸免,而且,在武则天统治的时期,唐朝依旧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但是在他的墓碑上,一个字都没有提及。
历史的真相如何,其实不能一概而论,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其实往往和真实的相差许多,因为电视剧中人物如果不艺术化,形象化,那还有谁会被吸引呢?要想了解历史,还得查阅更多资料,同时得学会推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