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开篇劝学,不可以已荀子middo

发布时间:2020/12/29 21:43:51   点击数:

孟荀问学,修身进德

一同拥抱生机无限的经典

各位朋友,欢迎回来,这是我们的第二篇推送。我们的分享,从《荀子·劝学》开始。

上篇推送我们提到,荀子先生一脉影响了华夏民族千年走向。能量如此巨大的一脉,我们看荀子先生著作的第一篇是什么?是《劝学》。至圣先师孔子著作《论语》的第一篇是什么?是《学而》。由是观之,儒家对学、对教育看得极重,无比推崇。实际上这是儒家,也是我们民族能够传续数千年而生机不绝,成为这个世界上唯一不曾断绝、仍在传承的古老文明的根本原因。

说回《劝学》,我们先来理解这个篇名。

劝字在《说文》里解为勉也,从力,雚声,我们可以理解为用力气鼓励的意思,它里面其实稍稍有些强迫的意味在。

学呢?效也,传递、复制也。我们学习,就是在不断重复、复制学习对象的信息。什么是学习对象?举个例子,大学生通过书本和老师学习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学习对象,但在这个过程中,书本和老师也是学习对象。而自古以来,华夏文明的士人精研四书五经、先秦典籍,这些经典中高度浓缩了先圣先贤对这个世界的认识,非常贴近自然真实本身,所以经典、先贤先圣、自然真实,是华夏士人的学习对象。

劝学,就是花大力气鼓励大家学,学士人所学的正经学问。一般而言,经典的第一句话是整本书提纲挈领的地方,由此可见荀子先生用功所在,力在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君子这个名词我们不陌生,大家日常把他当作一个非常伟光正的形象来理解。学不可以已则常被解读成学习是不能停下来的。

这些理解当然不能说错,但这句话还有更丰富的意蕴内涵。

君者,群下归心也,手下人都心悦诚服,归顺于他,才能称为君;君者尊也,从尹,发号。尹是治的意思,发号施令,命令手下人。

为什么君能做到这些呢?三代时期(夏商周)的行政体系叫“师官一体”,这个体系中的上位者是学问、德行相对于下位者更好的人,通常他们对所掌管的那方面事物细节把握得更精微,共通的大原则也拿捏得更精准,所以在命令和指导下位者的时候,下位者自然都听他的。这样的人,自然是尊的。

我们需要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pj/16263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