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评价 >> 邯郸市荀子中学党史学习专栏二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
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中共三大
国共合作,共同革命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30多人,代表全国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大会。大会中心任务是讨论建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问题。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体名义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
会议背景
年8月,中共中央在西湖召开会议通过了马林带来的共产国际对于国共两党合作的指示。孙中山此时也急于寻求新的盟友,共产党方面也认识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在此次会议过后,陈独秀、李大钊和马林前去拜访了孙中山,提出两党合作并建议根据民主原则改组国民党。此为中共三大召开背景。
会议主要过程为:
一、讨论党纲草案。
二、讨论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
三、选举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共举行九天后圆满闭幕。
会议意义
中共三大所确定的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使共产党活动的政治舞台迅速扩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为波澜壮阔的第一次大革命作了准备。中共三大开启了统一战线的先河,实现了与国民党的历史性合作,它无论对于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推动了党的自身的建设,对中共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共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开端。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指的是在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同共产党第一次合作,讨伐军阀。在年中共三大提出国共合作主张后,国民党于年1月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新的党章,确认了共产党员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且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基础,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标志着国民党的正式改组和国共合作的确立。
背景
1、国内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愈演愈烈,“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这样的革命形势和历史任务要求国共两党齐心掀起大革命。
2、共产党认为在中国当时的政党中,还只有国民党算得上是真的民主派。而且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在当时人们的心中,有崇高的威望。孙中山在多次革命后也认识到依靠军阀搞革命是不行的。所以国共合作也是两党共同的愿望。
3、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
合作方式
在关于国共合作方式问题上,党中央原本设想为“党外合作”,但是在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的倡议下,实行“党内合作”的方式,即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合作破裂
大革命后期,年,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右派不顾以宋庆龄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宣布与共产党决裂,发动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公开叛变革命,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历史意义
第一次国共合所发动的国民大革命对于中国革命的进程起了重要推动作用,对于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员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此次合作最终结果却是失败的。这次失败给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也是极其深刻的。
首先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是正确的措施,但是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我们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必须对资产阶级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措施,这才是革命成功与否的关键。
其次就是中国的实际国情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武装斗争,也必须拥有一支属于党和人民的人民军队,才能实现革命的最终目标以及保护党和人民的利益。
最终,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也使得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最后在这条道路上取得民主革命的最终胜利。
中共四大
背景
在中共三大后,进入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这一时期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日益恢复兴起,全国革命形势高涨。但是这样的表面之下,国共合作并不是一帆风顺。
年以邓泽如等为首的国民党右派提出《弹劾共产党案》、《护党宣言》,污蔑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目的是消灭国民党。
在这种形势下,共产党人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应当继续在国民党旗帜之下进行活动还是以共产党直接去活动,去组织中国工人、农民及青年。
为了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同时解决面临的新问题,中国共产党于年1月11日在上海召开了第四次全国代基参加了大会。出席会议代表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谭平山、周恩来、彭述之、张太雷、陈潭秋、李维汉、李立三、王荷波、项英、向警予等20人,代表着全国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参加了大会,陈独秀代表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作了工作报告。
大会提出了《关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在议决案中所提内容主要有两个第一。
1.第一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
该议决案总结国共合作一年来的经验教训,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议决案指出:中国民族革命既“是一个资产阶级性的德谟克拉西革命”,又“含有社会革命的种子”。因此,“无产阶级的政党应该知道无产阶级参加民族运动,不是附属资产阶级而参加,乃以自己阶级独立的地位与目的而参加”,而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关于工农联盟问题,大会强调,“中国民族德谟克拉西运动之发展,当与工人农民及城市中小资产阶级普遍的参加为正比例”。这个议决案和大会通过的《对于农民运动之议决案》,将农民问题同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联系起来,阐明了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天然同盟者,不解决农民问题,“我们希望中国革命成功以及在民族运动中取得领导地位,都是不可能的”。
2.将支部明确作为党的基本组织
《议决案》还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将支部规定为党的基本组织:“我们党的基本组织,应是以产业和机关为单位的支部组织”,并要求将原来章程上“有五人以上可组织一小组”,改为“有三人以上即可组织支部”。
历史意义
党的四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此外,大会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较完整的规定,指出在“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同时,既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又要“反对封建的经济关系”,这表明,此时党已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要点提出来了。
党的四大作出的各项正确决策,为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此后,全国的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大革命的高潮来临。
历史上的今天
1.年4月20日发表了《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
年4月20日 由中国共产党提出,经宋庆龄、何香凝、李杜等人签名,发表了《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呼吁中华民族武装自卫,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5月,中华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总会在上海成立。
2.年4月20日 扩大的中共六届七中全会讨论并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年4月20日 扩大的中共六届七中全会讨论并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总结建党以来,特别是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前这一段党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教训,高度评价了毛泽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杰出贡献,肯定了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的重大意义。同时,全面详尽地阐述了历次“左”倾错误在政治、军事、组织、思想方面的表现和造成的严重危害,并着重分析了产生错误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在总结开展党内思想斗争的经验时,强调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方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的召开和《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增强了全党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团结,为党的七大的胜利召开创造了充分的思想条件。
3.年4月20日 河南林县红旗渠竣工通水典礼举行
年4月20日 河南林县红旗渠竣工通水典礼举行。为改变因缺水造成的穷困,林县组织数万民工,从年2月开始动工修建红旗渠(原称“引漳入林”工程),经过奋战,年4月5日实现总干渠通水,年4月三条干渠同时竣工。红旗渠曾被誉为新中国创造的两大奇迹之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