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社科之窗宜宾市社科普及基地珙县有思想

发布时间:2021/6/11 15:09:51   点击数:

珙县“有思想的桥”是宜宾市第一批社科普及基地之一。

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人因思想而伟大,人因思想而崇高。珙县综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县建设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深度融合与贯通,投资万元对城区的十座桥梁进行文化打造,把孔子、孟子、老子等十大思想家的核心文化思想注入桥梁,赋予桥梁新的内涵和意义,命名为“有思想的桥”,或“诸子十桥”。

“有思想的桥”通过有关简介、名言、成语、故事等的介绍,运用书法、浮雕、雕塑、构成等造型艺术形式,将道家的智慧人生、儒家的礼修文化、法家法治思想、纵横家的大国外交意识等诸子百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方针高度融合,使每一座桥都蕴含和体现一种核心价值观,让珙县百姓浸润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氛围,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了解其精髓,接受其熏陶。其中,晏子桥体现“和谐”,荀子桥体现“公正”,墨子桥体现“友善”,庄子桥体现“自由”,孙子桥体现“爱国”,管子桥体现“富强”,韩非子桥体现“法治”,孔子桥体现“诚信”,孟子桥体现“文明”,老子桥体现“平等”,珙州桥体现“敬业”,珙州天桥体现“民主”。

珙县依托“有思想的桥”,通过印发《珙县“有思想的桥”简明读本》,组织中小学校现场教学,培养“有思想的桥”小小解说员等多种形式,让党员干部群众定期不定期接受教育,架起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民心中的桥梁,以桥“扬文”,以桥“育教”,以桥“连心”,让核心价值观“24”字方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全县信访少了,治安好了,心情舒畅了,凝聚了满满的正能量,全县人民凝心聚力,齐心协力,共同为奋力推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推动珙县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有思想的桥”总体布局——一脉诸桥

巡场河犹如一条大动脉自南向北穿城而过,横跨其上的十座思想之桥无形中将会成为珙县人民文化生活的核心根源,具有经天纬地之格局。一脉即巡场河核心景观轴。诸桥:从南向北依次为:无名桥(三叉河)--中心桥--信步桥--安民桥--彩虹桥—僰都桥—便民桥--八处桥--友谊桥--鞍子桥(原)

一、无名桥,体现的是老子思想,对应核心价值观“24字”中的“平等”。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事,事生三,三生万物”、“无名,万物之始也。”老子主张“道法自然”。“三生”体现“道”生万物的过程,“无名”胜“有名”。“三生·无名”寓意人类应该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教导群众爱岗敬业。

二、中心桥,体现的是孟子思想,对应核心价值观“24字”中的“文明”。孟子云:“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以“儒门”体现孙子“善教得民心”的教育思想,以“仁心”体现孙子“王道仁政”治国主张。

三、信步桥,体现的是孔子思想,对应核心价值观“24字”中的“诚信”。孔子思想以“仁、礼”为核心,主张“为政以德”。孔子教育具有普众性,提倡因材施教、有教无类,通过教育培养人们“仁义礼智信”品德。“文明·信步”寓意政府以德治国,实现社会和谐,让百姓生活更加安定从容。

四、安民桥,体现的是韩非子思想,对应核心价值观“24字”中的“法治”。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契合当今“依法治国”理念。“法以安民”既强调施行法治,为百姓的生活、工作、发展提供一个公正、公平、安全的环境,也强调百姓应当“令必行,禁必止”,奉公守法,实现社会安定祥和,长治久安。

五、彩虹桥,体现的是管子思想,对应核心价值观“24字”中的“富强”。自古以来,玉就是富庶优裕的象征。珙玉象征珙县的繁荣富强。管子主张以民为本,发展经济,国富民强。“物阜·民康”就是物资充裕、百姓安康,与当今以民为本,建设繁荣富强的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念一致。

六、僰都桥,体现的是孙子思想,对应核心价值观“24字”中的“爱国”。孙子的兵法谋略如今已被广泛运用于现代社会各个方面,是人类智慧的一种体现。珙县曾是僰人聚居之地,“僰都”代指珙县。僰人曾在多次战斗中运用孙子计策。“谋略·僰都”代指珙县人民建设美好家园中表现出的谋略智慧,也体现出了爱国情怀。

七、便民桥,体现的是庄子思想,对应核心价值观“24字”中的“自由”。庄子主张天人合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自在?便民”寓意一切政府行为都应是为了百姓、方便百姓,提升百姓幸福生活指数,让百姓能自在、自得地生活。

八、八处桥,体现的是墨子思想,对应核心价值观“24字”中的“友善”。墨子文化涵盖了思想、政治、哲学、科学多个方面。“兼爱”是墨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和根本特征。“八”泛指多,言其成就范围广。“兼爱·八处”即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兼相爱”。

九、友谊桥,体现的是荀子思想,对应核心价值观“24字”中的“公正”。荀子提倡“性恶论”,特别重视礼义道德教育,强调政法制度的惩罚作用,在此代指社会的公正。代表作品《荀子》,名篇《劝学篇》集中论述了关于学习的见解,《成相篇》运用民歌形式表达政治、学术思想。

十、鞍子桥,体现的是晏子思想,对应核心价值观“24字”中的“和谐”。主题名由来:晏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和同”观念,在政治和外交上主张“和而不同”。马作为古时候重要的交通工具,鞍与马不可分割,在此代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和谐。“和谐·鞍子”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一致。

来源:理论宜宾

◆回望百年奋斗史启航治蜀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在四川的辉煌历程与历史启示

◆出新又走心,宜宾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推进

◆刘中伯调研叙州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pj/16447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