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战国时期专门的鱼类市场,2400年前的捕

发布时间:2023/4/5 18:56:46   点击数:

鱼是如今中国人餐桌上常见的美食,其“鱼”字最早来源于夏商时期甲骨文,这说明在远古时期中国人就已经有了对鱼的认识,加之当时农业生产较为落后,所以人类主要以采集和狩猎捕鱼为生。随着农业种植业的发展,到了战国时期狩猎捕鱼虽然不再是人们主要食物来源,但是贵族、百姓依然不时通过捕鱼来改善伙食。

一、战国鱼类的产地分布

战国时期,虽然较商周时土地有了大量开辟,山林荒野的面积减少了,但江湖河海等水域面积变化却不大,所以产鱼的地方仍然是很多的。其中以江汉云梦地区(今湖北、湖南等)及东部沿海一带,鱼产量最为丰富。《战国策宋卫策》说:“荆有云梦…江汉鱼鳖为天下饶。”《荀子王制》说:“东海则有紫祛鱼盐焉,然而中国得而衣食之。”《禹贡》也说:“青州(今山东青州)“厥贡盐稀,海物惟错”;徐州(今山东省东南部,江苏省北部)“准夷蠙珠鱀鱼”;荆州(今湖北、湖南)“九江锡大龟”。这时,鱼类市场也已经出现,《庄子外物》篇有“枯鱼之肆”;《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有“郑县人乙子妻之市买鳖”的故事。《史记货殖列传》说:“鲐鮆千斤,鲰千石,鲍千均…此亦千乘之家。”

战国·孟尝君

二、吃鱼习俗的兴起

当时,吃鱼比较普遍,甚至成了土大夫阶层的一项重要标志。如孟尝君的食客冯谖,开始时安排在下等,吃饭时没有鱼,便弹铗长叹日:“长铗归来乎!食无鱼。”,有的人吃鱼成了嗜好,如“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吕氏春秋》云:“鱼之美者,洞庭之鱄,东海之鲕。體水之鱼,名日朱鳖,六足,有珠百碧。雚水之鱼,名日鳐,其状若鲤而有翼。”

三、捕鱼的方法

(一)钓鱼

垂钓和网捕是捕鱼的主要方法。当时并出现了詹何、娟嬛等钓鱼名手。《准南子说山训》说:“詹公之钓、千岁之鲤不能避。”钓鱼的主要工具是鱼竿、鱼线和鱼钩。宋玉《钓赋》说:“夫玄渊之钓也,引三寻之竿,八丝之纶,饵以蛆蟟,钓以组针,以出三尺之鱼于数仞水中。”。此外,还出现了羽毛做的鱼标。《吕氏春秋离俗》说:“譬之若钓者鱼有大小,饵有宜适,羽有动静。”“羽”即是浮在水面的鱼标。

“饵香”又被看成是捕鱼的关键。《吴越春秋》云“鱼以有悦死于饵。”“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泉之鱼死于芳饵。”,《吕氏春秋》云“善钓者出鱼乎十仞之下,饵香也。”,《淮南子》云“故鱼不可无饵钓也。”都说明了鱼饵的重要。

这时不仅能在内陆的江河湖泊中捕钓,而且也能到近海中去捕钓。《管子》说:“渔人入海,海深万仞,就彼逆流,乘危百里者,宿夜不出,利在水也。”《管子封禅》说:“东海致比目之鱼,西海致比翼之鸟。”海中捕鱼主要是网捕,可能也有用垂钓的。《逸周书周纪》:“故海之大也,而鱼何为可得?山之深也,虎豹貔貅何为可服?”孔晁注云:“言皆以贪饵中钩槛也。”此外,临江垂钓也是统治者们一项娱乐消遣的活动。如“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钩”,“庄子钓于濮水”。

(二)网鱼

网捕,是较大规模捕鱼的主要方法。《淮南子原道训》说:“夫临江而钓,旷日而不能盈罗,虽有钩箴芒距,微纶芳饵,加之以詹何、娟嬛之数(术),犹不得与网罟争得也。”就是说,即使有好的鱼钩、鱼线、鱼饵等物质准备和詹何、娟嬛的技巧,其收获量也不能与网捕相比。网捕的主要工序是撒网和拉纲。《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说:“善张网者引其纲,不(若)一一摄万目而后得则是劳而难,引其纲而鱼已囊矣。”当时已经出现了以捕鱼为生的渔民,如《吕氏春秋士节》说“齐有北郭骚者……捆蒲苇,织屦,以养其母犹不足。”

战国时期地图

大规模的捕鱼活动多在冬季进行。《国语鲁语上》说“古者,大寒降,土蛰发,水虞于是乎讲罛罶,取名鱼,登川禽,而尝诸之寝庙,以行诸国。”“罛罶”就是渔网。《夏小正》说:十ニ月“虞人入梁”。《月令》说:孟冬之月,“乃命水虞、渔师收水泉池泽之赋”。季冬三月“命渔师始渔”。

(三)其他捕鱼方法

此外,还有渔梁、渔笼(笱)、弓箭和毒鱼等方法捕鱼的。如《周礼·渔人》:“掌以时渔为梁。”即渔梁。《周礼鳖人》:“掌取互物,以时箝鱼、鳖、龟、蜃。”郑众日:“箝,以杈刺泥中取之。”即杈鱼。《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筌”即《诗经》中的“敝笱”、笼、管之类设备。《准南子时务训》:“季冬之月,天子亲往射鱼。”睡虎地秦简《田律》规定:“不夏月…,毋…毒鱼鳖。”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方法一鱼椮。《淮南子》有:“钓者静之,罛者扣舟,窧者抑之,罣者举之,为之异,得鱼一也。”其中“钓”是垂钓;“窧”是捕鱼的竹笼;“罣”是网。惟罛费解,高诱注云:“以柴积水中以取鱼,扣,击也。鱼闻击舟声,藏柴下,壅而取之。”这和《诗经周颂》中的“潜”相同。“潜有多鱼”,朱熹注日:“潜、椮也,盖积柴水中,使得隐藏避寒,因以薄围取之也。”《尔雅释器》:“椮渭之涔。”郭注日:“今之作椮者,聚集柴于水中,鱼得寒入其里藏隐,因以薄围取之。”

战国青铜器

四、对鱼类资源的保护

战国时期虽然诸侯征伐,森林荒地不断开垦,但是官府都十分注意对包括鱼类在内的生物资源保护。一是在动植物繁殖季节,禁止渔猎活动;二是不准猎取怀孕或幼小的动物;三是不能用太密的网捕鱼,不准毒鱼;四是不准放干河水捕鱼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pj/16822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