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洪涛讲荀子温善敦厚,诚实做人

发布时间:2018/4/10 23:42:40   点击数:

第十一讲温善敦厚,诚实做人

亲爱的同学们,晚上好!今天你的心情还好吗?

晏殊的故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是北宋大词人,也是当时的宰相晏殊的一首词。晏殊是洪涛老师最喜欢的词人之一,儿时我就经常背诵他的诗词。但是,今天洪涛老师不与大家讨论诗词,而是要给大家讲一个有关晏殊的故事:

晏殊少年时期就具有“大才华”,还没有成年时就参加了殿试。他看过试题后说:“我十天前已经做过这个题目了,而且还经过深思熟虑,文章草稿还保存着,请皇上换套题目吧。”宋真宗龙颜大悦,他说:“没想到天底下还有这么诚实的人。这就相当于你猜中了题,押对了宝,出牌就是了,怎么还让我换一套题呢?”

有一年,宋真宗允许文武百官挑选旅游胜地举行宴会,这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公款旅游,而且还包括公款吃喝。各级官员都踊跃地参加,亭台楼榭早已准备好了丰盛的筵席以备皇上以及众位大臣随时享用。虽然吃饭、住宿的钱公款可以报销,但是像给夫人、孩子买东西这样的花销公家是不可能给报的。晏殊手头拮据,没钱出游,于是就留在家中与兄弟读书论理。

有一天,宋真宗挑选辅佐太子的官员,类似于选“天子太保”,他出人意料地在百官中选任了晏殊。宰相问真宗说:“皇上,您为什么单单挑他去辅佐太子呢?”,真宗说:“我听说各级官员在那次宴会当中,无不游山玩水,大吃大喝,通宵达旦,歌舞不绝,只有晏殊与兄弟读书,如此谦厚的人,正可担当辅佐太子的重任。”

晏殊听说后,老老实实地向真宗说:“我并不是不喜欢游乐吃喝,只是因为我实在没钱,怕出去以后手头不方便。如果有钱,这些宴会我肯定也参加。”宋真宗越发赞赏晏殊的诚实,当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诚实,也因为晏殊懂得为臣之道,便越来越受到真宗的重用,到宋仁宗时,晏殊被任命为宰相。

像晏殊这样的一个大官,难道不应该在皇上面前说些官话、套话、大话、客气话吗?晏殊又是凭借什么样的为人成为宰相了呢?

第一节怎样让天下人心悦诚服:温柔敦厚,道德之本

荀子曰:“《诗》曰:‘温温恭人,维德之基’”

荀子说:“《诗经·大雅·抑》说:‘温柔敦厚,是道德的根本和基础。’”

1、怎样让天下人心悦诚服?

兼服天下之心:高上尊贵,不以骄人;聪明圣知,不以穷人;齐给速通,不争先人;刚毅勇敢,不以伤人。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遇君则修臣下之义,遇乡则修长幼之义,遇长则修子弟之义,遇友则修礼节辞让之义,遇贱而少者,则修告导宽容之义。无不爱也,无不敬也,无与人争也,恢然如天地之苞万物。如是,则贤者贵之,不肖者亲之。如是而不服者,则可谓訞怪狡猾之人矣,虽则子弟之中,刑及之而宜。诗云:“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曾是莫听,大命以倾。”此之谓也。

要想使天下人对你心悦诚服办法只有一个:如果你高高在上、职位尊贵,但是你不因此而傲视别人;如果你聪明睿智、通达事理,但是你不因此不让那些比较笨或傻一点的人难堪;如果你才思敏捷、领悟迅速,但是你不在别人面前抢先逞能;刚强坚毅、勇敢大胆,但不因此而伤害别人。不懂你就去请教,不会你就去学习;即使能干也一定谦让,这样才算有道德。

面对君主就奉行做臣子的道义,面对乡亲就讲求长幼之间的道德标准,面对父母兄长就遵行子弟的规矩,面对朋友就讲求礼节谦让的行为规范,面对地位卑贱而年纪又小的人就实行教导宽容的原则。无所不爱,无所不敬,从不与人争执,心胸宽广得就像天地那样能够包容万物。

像这样的话,那么贤能的人就会尊重你,不贤的人也会亲近你。像这样如果还不对你心悦诚服的,那就可以称之为怪异奸滑的人了,即使他在你的子弟之中,如果有这样的人,罚他、打他、骂他,将刑罚加到他身上也是应该的。所以《诗经》有一句话:“并非上帝不善良,是纣王不用旧典章。虽然没有老成之臣,还有法典可依循。如果连这个也不听,那么王朝因此而断送也就不足为奇了。”

子曰与诗云道德与艺术

为什么孔子、孟子、荀子这些儒家的集大成者经常引用《诗经》里面的话呢?比如,子曰:《诗》云:如何如何。一句话告诉大家,“子曰”讲的是道德,“诗云”讲的依然是道德。洪涛老师经常讲,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讲了太多太多的东西,但只需要四个字就可以概括即道德、艺术。“道德”在《道德经》里面,在孔子、孟子、荀子的“子曰”里面;而艺术就在“诗云”里面,也就是在《诗经》里面。《诗经》是用文学的手法向大家阐述道,这才是我们应该理解的“子曰”和“诗云”的真正含义。

“子曰”“诗云”与释家讲的“如是我闻”是一个道理,这些都是“通天之径”,而“诗云”则是你走在“通天之径”的时候,看到的路边盛开着的娇艳的鲜花,有了它们,才会让你一路走来一路芬芳。这就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道德与艺术。

一个人若想让别人心悦诚服,就要像荀子讲的那样,做到不骄人、不穷人、不争先人、不伤人,这一切都来源于你的温柔敦厚。

.什么是温柔敦厚?

古之所谓仕士者厚敦者也,合群者也,乐富贵者也,乐分施者也,远罪过者也,务事理者也,羞独富者也。今之所谓仕士者,污漫者也,贼乱者也,恣雎者也,贪利者也,触抵者也,无礼义而唯权势之嗜者也。古之所谓处士者,德盛者也,能静者也,修正者也,知命者也,箸是者也。今之所谓处士者,无能而云能者也,无知而云知者也,利心无足,而佯无欲者也,行伪险秽,而强高言谨悫者也,以不俗为俗,离纵而跂訾者也。

古代所说出仕的官员、真正有文化的“文化人”是朴实厚道的人,是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人,是乐于富贵的人,很多人骂古圣先贤是阻碍了经济发展的人,都是“君子固穷”,然而现在看来,我们是误解他们了,而且这些误会很深很深。

“真君子”与“伪君子”

《孝经》:“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因此,权不离身,富不离身,士君子也是乐意富贵之人。而且,他们也是乐意施舍的人,是远离罪过的人,是努力按照道与理来办事的人,是以独自富裕为羞耻的人。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独富富,不如众富富。就是说你不仅要自己富贵,还要带领你身边的人一起富起来、贵起来。士君子是以自己富贵,不管别人的死活为耻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但是,现在所说的出仕的官员、知识分子,是污秽卑鄙的人,是破坏捣乱的人,是恣肆放荡的人,是贪图私利的人,是触犯法令的人,是不顾礼义而只贪求权势的人。古代所说的不出仕的隐士,是品德高尚的人,是能恬淡安分的人,是善良正派的人,是知道天命的人,是彰明正道的人。

现在所说的不出仕的隐士,就像我们常见的一些人整天吹嘘自己南山有二亩地,北山有二亩地,西山有二亩地,东山还有二亩地,还吹嘘自己有别墅,有洋房,可就是不愿意当官而只想着独自修行的人。然而,周围的穷人、老百姓、农民一旦偷他几个花盆,他也会极度不平衡,大骂他们是刁民,素质低下。他们是没有才能而自吹嘘自己是有才能的人,是没有智慧而自吹有智慧的人,是贪得之心永不能满足又假装没有贪欲的人,是行为阴险肮脏而又硬要吹嘘自己谨慎老实的人,是把不同于世俗作为自己的习俗、背离世俗而独行自高、自大、自命清高的人。

荀子原来是一个如此伟大的人,他在两千五百年以前就已经把今天的社会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原来,“真君子”与“伪君子”是这样的经纬两判。

3.士君子什么可以做到,什么不可以做到?

士君子之所能不能为:君子能为可贵,而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信,而不能使人必信己;能为可用,而不能使人必用己。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诗》云:“温温恭人,维德之基。”此之谓也。

士君子所能做到的和不能做到的是:君子能够做到品德高尚、被人尊重,但不能使别人一定来尊重自己;能够做到忠诚老实而可以被人相信,但不能使别人一定相信自己;能够做到多才多艺而可以被人任用,但不能使别人一定任用自己。

所以君子把自己的品德不好看作耻辱,而不把被人污蔑看作耻辱;把自己不诚实看作耻辱,而不把不被信任看作耻辱;把自己无能看作耻辱,而不把不被任用看作耻辱。因此,君子不被荣誉所诱惑,也不被诽谤所吓退,遵循道义来做事,严肃地端正自己,不被外界事物弄得神魂颠倒,这叫做真正的君子。《诗》云:“温柔谦恭的人们,是以道德为根本啊!”

温柔敦厚是君子的内在品质

古人说:“敦厚之人,始可托大事。”温柔、淳朴、厚道是一个人宝贵的德行。淳朴厚道的人当然会得到别人的信任,淳朴厚道的人当然也会少有灾难,即便他遇到不可抗拒的灾难,也常常会因为自己的敦朴厚道而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同理,如果一个人虚伪奸诈,成为了“两面派”,在社会上成为重色轻友、因利弃义的市侩小人,必遭世人厌恶。这样的人是没有朋友的,有的也只是暂时的利用与被利用关系的朋友,他们只是把朋友当做工具,一旦用不着就会“弃之如敝履”,就像买了一双新鞋,随手就会把旧鞋扔到垃圾箱里面去了。

《诗经》《尚书》《论语》有关君子温柔敦厚品德的论述有很多,但是荀子在继承了这一思想的同时,也切切实实地给我们指出了怎样取信于天下,怎样让天下人心悦诚服的门径。在荀子看来,作为道德和理想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君子应该将温柔敦厚作为自己的内在品质。

顺天地守本分

荀子在《不苟》中说:“君子宽而不侵,廉而不刿,辩而不争,察而不激,直立而不胜,坚强而不暴,柔而不下流,恭敬谨慎而容。”意思说是,君子宽容而绝不怠慢任何人,有自己的规矩但是绝不去刺伤别人,善于论辩却绝不强词夺理,明察秋毫绝不偏激,绝不愤青,绝不“二”,正直却绝不盛气凌人,坚强却绝不残暴,温顺却绝不“黄河里撒尿”随大流,恭敬谨慎却又无比大度。老子讲得更加明白,即“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曜。”

荀子在《不苟》当中继续论述:“君子大心则敬天而道,小心则畏义而节;知则明通而类,愚则端悫而法;见由则恭而止,见闭则敬而齐;喜则和而理,忧则静而理;通则文而明,穷则约而祥。”

就是说:君子立下宏大志向的时候一定要顺应天地的自然规律,人间的大道,正道。比如,想挣钱是好的,但是,如果你倒卖黄色录像带,倒卖军火,倒卖摇头丸,那结果一定是必死无疑。当你志向小的时候,就要谨慎地遵守礼仪的约束。你可以“治国”“平台下”,可以挣很大一笔钱,但是如果当时家里没有钱,也没有什么关系去成就你,那你能做的就是做好当下的本分,谨慎地对待每一个人,同时谨慎地遵守法律和法规。

知进退守礼仪

如果你聪明,就要处世精明且要触类旁通,如果你愚笨,就要端正、忠厚而且还要守法。受到重用就要懂得谨慎地知进退,一旦得势并不是要做出明者保身,留条后路的样子,而是要懂得“能者上,庸者下”,一旦被人超越,就要做好让位的心理准备,否则,你将死得很惨。

当你不被重用时,就要遵守礼仪,自尊、自爱、自立、自强,以求下一次的觉悟与跨越。当你高兴的时候,就要和顺而且守礼仪,当你郁闷的时候,就要默默地回避。比如,今天的会你无法参加,那么在家里睡大觉就好了,睡不着就听听音乐,实在不行就吃上三片安眠药,因为你懂得如果你参加会议就会搅得大家鸡犬不宁,甚至产生厌恶的感觉。当你官高显达时,一定要谈吐高雅而且要精明。当你穷困潦倒时,就要语言简约而且还要详尽。就像在一家单位里面,嗓门最大的人一定是地位最高的人,不说话的人一定是不受宠的人。

荀子认为,在顺境时,君子要恭恭敬敬,不能轻举妄动;在逆境时,君子能警惕庄重,恬静守理、安分守己。荀子还指出,君子应该爱憎分明,即“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应该光明磊落,铮铮铁骨。只有温和敦厚,你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朋友,才能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当中立于不败之地。具备了这一品德,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不管是高兴还是犹豫,不管是喜庆还是郁闷,才能在高位知进退,在下位守礼仪,而后图下一次的觉悟与跨越,等待下一次机会的来临,才能够最终被历史、被环境、被领导、被大势所选择。

第二节:只有神才能引领人:诚心守仁

人引领不了人,只有神才能引领人。那么什么才是“神”呢?《易经》中讲:“阴阳不测谓之神。”老子讲:“圣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常善救人,故无弃人,是谓神明。”因此,我们就明白在古圣先贤的理论当中,“神明”从来就不是唯心主义,也不是那些从天而降的“大神”。

荀子曰:“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

荀子说:“君子修养身心没有比诚实更好的了,做到诚实就再也没有其他的事做不成了。”

守仁德行道义

就像晏殊一样,只有温柔敦厚才能做到“诚”,那么做到“诚”又会如何呢?“诚”包含个方面:一个是诚实,一个是诚信。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惟仁之为守,惟义之为行。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变化代兴,谓之天德。天不言而人推其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其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夫此有常,以至其诚者也。君子至德,嘿然而喻,未施而亲,不怒而威:夫此顺命,以慎其独者也。善之为道者,不诚则不独,不独则不形,不形则虽作于心,见于色,出于言,民犹若未从也,虽从必疑。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唯所居,以其类至;操之则得之,舍之则失之。操而得之则轻,轻则独行,独行而不舍,则济矣。济而材尽,长迁而不反其初,则化矣。

荀子在这一段中为我们讲述的是“天德”,而“天德”就是“神明”,讲“神明”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做领导。“天德”之本就是诚实、诚信。当春雨未如期而至,我们会大呼“老天无眼”。同理,在发工资那天,员工没拿到钱,也寻不来一个说法的时候,那么领导也就不再是领导,而变成了一个地位卑下的人。

君子保养身心没有比真诚更好的了,做到了真诚,那就没有其他的事情了,只要守住仁德,只要奉行道义就行了。真心实意地坚持仁德,仁德就会在行为上表现出来,仁德在行为上表现出来,就显得神明。而显得神明,就能感化别人了,因为只有神才能引领人,而人引领不了人,因为人都想要钱,都想不劳而获或者少劳而获,都想见利就抢,见义就让。

真心实意地奉行道义,就会变得理智,有智慧。理智了,就能明察事理,明察事理,就能改造别人了。改造感化轮流起作用,这叫做“天德”。上天不说话而人们都推崇它高远,大地不说话而人们都推崇它深厚,四季不说话而百姓都知道春、夏、秋、冬变换的时期:这些都是因为有了常规而真诚,因为有了程序而真诚,因为有了发展的规律而真诚,因为有了人心的期望与付出而真诚。

真诚自觉而慎独

君子有了极高的德行,虽沉默不言,人们也都明白;没有施舍,人们却亲近他;不用发怒,就很威严:这是顺从了天道因而能够慎独,就是在独自一人时也谨慎不苟的人。孔子也说:“慎其独也”。

君子改造感化人之道是这样的:如果不真诚,就不能慎独。就是说你没有全然地相信,而是因为某种淫威,因为你想达到某种目的,因为你想升官,所以勉强地认可了上级领导的精神,那一定是领导在的时候一个样儿,领导不在的时候又一个样儿。“慎独”就是:无论领导在不在,你都是一个样儿。

如果不能慎独,道义就不能在日常行动中表现出来,也就是我们常说“举头三尺有神明”;道义不能在日常行动中表现出来,那么即使发自内心,表现在脸色上,发表在言论中,人们仍然不会顺从他;即使顺从他,也一定迟疑不决。

天地要算大的了,不真诚就不能化育万物,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这个顺序永远都不能乱;圣人要算明智的了,不真诚就不能感化万民;父子之间要算亲密的了,不真诚就会疏远;君主要算尊贵的了,不真诚就会受到鄙视。

真诚,是君子的操守,政治的根本。只要立足于真诚,同类就会聚拢来了;保持真诚,你就会保持相同的“朋友圈”;丢掉真诚,你就会失去同类。保持真诚而获得了同类,那么感化他们就容易了。做生意的朋友都知道,找上门的生意好做,找到别人门上的生意难做,叫“敲门倒”。你的客户之所以主动找上门来,一定是因为你的品牌诚信打动了他,否则,你将找不到“回头客”。

别人主动找到你,你再去感化他们容易了,“慎独”的作风就能形成了。所以孟子同样也讲“往而教,不效也”,就是说我是个家庭教师,到你家里去教你,是不行的,没有效果。

过去,我创造了很多教育上的奇迹,比如语文满分一百五十分只考七十五分的孩子,我只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来讲解,三个月以后这个孩子的语文成绩能够进入年级前两名。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但是也有一个失败的例子。就是我的螳螂拳师傅的孩子,我没有提高他的成绩,因为我是到他家教他的。在他家里,孩子喝着水吃着东西,这是把我当做一个师兄,当成他父亲的学生而已,所以我也谈不上什么感化了。

慎独到真诚,真诚到感化他人

世界上有一位销售明星,叫雷义,他是欧洲空中客车集团的销售总监,被人称为“空客先生”,也被称为波音公司的头号对手,波音为了打败他换过8位销售总监,但无一例外全部落败。他可以41天搞定腾讯一年的营收亿,天搞定阿里一年的营收亿。他秉持了一条原则,就是不会上门推销,而是把所有的客户约到自己的办公室,然后感召客户。

他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从一件小事情上就可以看出。因为吃葱姜蒜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会破坏自己的形象,所以尽管是这一周没有见客户的安排,他也不会吃这些食物。“慎独”若此,令人敬佩。

“慎其独也”,养成了慎独的作风习惯,再紧抓不放,坚持不懈,就会养成了“真诚”,才会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在雷义退休的前两个月,阿联酋还是通过雷义购买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飞机,作为雷义的退休贺礼。所以,只有按照这个程序,只有慎独到真诚,真诚到感化了所有人,让所有人都能够心悦诚服地来投奔你,然后看到的都是你的温柔敦厚和诚实诚信,所有的事情都将会迎刃而解。

温柔敦厚诚实诚信

诚实是一种智慧,是一种美德,是开启我们心灵的钥匙。只有诚实待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荀子认为,诚实是人最重要的品行之一。“端然正己”,让自己温柔敦厚,诚实诚信做人。诚实,就是自己在别人面前问心无愧,就是对自己的行为和恰当的人际交往的一种意识,也是最好的策略。

荀子说只要保持诚实,你就会“得道”,诚实是难能可贵的德行,有了德行,就有了“得道”。只有提高了自己的地位,积累了一定的财富,而又“富贵不离其身”同时,又可以做到不因此而骄傲、骄纵、骄蛮、骄横,你才有了号召力和影响力。

所以,“慎独”到你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慎独”到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最后,一定会“厚德载物”。这个“德”可以换成“得”,代表财富和地位,拥有了这些,还可以温柔敦厚,诚实诚信,那么最终一定会“近者悦,远者来”。

此中,还有一个特例,就是“讲假话”。在你年轻的时候,领导问你会不会做什么事情,不会也要说会,然后回家恶补,三天就是自己真的会。只有在这个情况下,可以说假话。因为在你年轻的时候,你没有资格说不会,不会不挨打,不用心必挨打。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诚实,是一把衡量人品的尺子,如果没有这把尺子,那么衡量君子和小人的标准何来?诚实不仅是美德,更是你走向成功的资本。有人会自作聪明,认为诚实有点傻,但其实我们要明白,诚实就是人生的“长期投资”,但又不仅仅是投资。因为只有坚持这个原则,才能给人诚实的印象,而没有树立这样的品格,关键的时候,你就不可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重用。

因为诚实而吃亏是必然的,因为吃亏就是在考验你是不是真的赤诚,而你必将会因为这种品格而受益匪浅。正如荀子所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作业

结合自己的生活工作中的实例,谈一谈应该怎样让身边人人心悦诚服。

学员心得感悟

01

“兼服天下之心,高上尊贵不以骄人,聪明圣知不以穷人,齐给速通不争先人,刚毅勇敢不以伤人。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总结一下,就是老师的课题“温柔敦厚”。一个人自己再强大、再优秀、再富裕、再高高在上,也不能强迫别人一定尊重你、喜欢你,如果你们没有利益关系,也就是擦肩而过的路人罢了。

所以,无论自己的财富、地位、才华、力气有多么厉害,记住这些都是身外之物,唯有内心的真诚,思想的端正,才是别人信服的根本。和你相处,没有自卑感,只有温暖自在,轻松惬意,就像两个平等的灵魂在对话,彼此尊重,友爱互助,那些身外的东西反而因此会更加有魅力。就像你有一个笔友,相谈甚欢,后来竟然发现是个大美女,真是惊喜。同时,这种温柔敦厚的品性不仅让别人心悦诚服,也会进一步促进你更加优秀和美好。谢谢!(暗香疏影)

0

老师今天的题目,对笨重的我而言,估计自己是做不到让人人都心悦诚服的。这是我一生的挑战!虽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我感觉自己也做不到让人人心悦诚服。若想做到让人心悦诚服,这需要把自己“化掉”,然后融入到集体当中。其实真正有利益触动时,自我心难免会作祟,这样自己身上的刺会刺向对方,有时一句话,有时一个动作,有时一个表情,无故意也会伤人。让人人心悦诚服,是我一生需接受的挑战。学会提升自我品行,学会改变自己品行。

一节课,给学生笑脸,给学生智慧,学会教学机智。一席话,给人留余地,给己留度量,摆渡别人,等于摆渡自己。学会舍弃,别处处争名争利。您若是太阳,别人受了照耀,您若是雨露,别人受了滋润,也会用一生回报给你。您若是粪土,无论怎样修饰,也改变不了“粪土之墙不可圬”的结果。你想让人心悦诚服,首先你要是一个强者,去呵护别人,去爱护别人,不计较得失。但在一个单位几乎找不到让人人心悦诚服的人,八面玲珑,不沾锅,也会得罪人,现实社会做人很难。(一剑惊鸿)

荐读

洪涛讲《荀子》

①开课偈?从二看到一才不二

②改变命运从不怨天尤人开始

③理想从有理想开始实现

④你的成功只和你的行动有关

⑤善恶阴阳一体,抑恶为善

⑥克己复礼可逃情欲之壑

⑦防范小人之恶是人性的大善

⑧防范小人之恶是人性的大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录音整理

杨玲娇刘龙祥|中国孝心网编辑中心编辑

程虎跃|山东儒学传播公司产品经理

插图|网络

编辑|版式千年老妖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好专科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xw/1522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