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思想界的老干部荀子

发布时间:2020/1/13 21:38:19   点击数:

诸子百家之中,孔子被尊为“至圣”,孟子被尊为“亚圣”,他们的语录体著作《论语》、《孟子》被奉为教科书,历朝历代,吟诵之声不绝于耳,影响力宛如今天的微博大V。而比孟子晚生了一百年的荀子,虽在《史记》中与孟子同传,也培养了李斯和韩非这样的高徒,却饱受争议,有人说他“羽翼六经,增光孔氏”,有人说他“荀学也,皆乡愿也”。那么,荀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用今人的眼光来看,我觉得他的人设是“老干部”。

不折不扣的唯物主义者

先秦时期,科技发展尚且有限,人们在自然灾害面前束手无策,大家普遍敬畏天地鬼神,连孔子都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天人合一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极为盛行,孟子也说“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至而至者,命也。”荀子则大胆地提出“明于天人之分”的唯物主义自然观。他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天是非主观的自然存在,与人类社会的兴亡没有必然联系,这个观点在今天显得很正常,但在当时,无疑是惊世骇俗的,荀子能突破时代的局限,挑战人们的习惯性认知,实事求是地看待问题,这体现了非凡的个性和勇气。

荀子还是“性恶论”的提出者,这比他的唯物主义自然观更能挑战人们的神经。孟子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已经先行一步占据了人们的思想,人民群众更容易接受自己生下来就是一个好人,是后天的不良环境把一部分人变成了坏人,所以孟子以此为依据让君主实行仁政,巩固人们向善的本性。而荀子固执地认为“人性本恶”,人天生就喜欢利益,不知谦让,只有不断学习诗书礼仪才能“化性起伪”,所以荀子一方面无比重视学习,另一方面非常重法,这也许就解释了为什么荀子是儒家宗师,而弟子却是法家信徒。

从上述两点可以看出荀子具有很强的原则性,他对自然人性都有自己的见解,不随波逐流,不为吸粉而矫饰自己的真面目,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者

荀子还有一个非常接地气的地方,也是他的与众不同之处,他明确提出“法后王”,要知道,不仅仅是孟子言必称三王,就是后世的很多文人,也特别喜爱厚古薄今,怀古伤今,成语“人心不古”就带有浓浓的怀古情结,而事实上,怀先王有多少现实指导意义,又有多少滤镜成分在里面,人们恐怕是不愿多想的。荀子说:“百王之道,后王是也”。则是把人们的思绪拉回现实,先王并非没有价值,其价值在于归纳总结制度的得与失,后王才是决定人们生活幸福指数的关键所在。真正的君子应该先审察后王的治国之道,再去评论先王的治国之道。

当孟子还在强调“万物皆备于我”时,荀子表情严肃地表示:“学至于行之而止”,大儒们都在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仿佛知识越多就越强大,但历史上不是没有反面的例子。赵括光会纸上谈兵,结果丢了性命。诸葛亮舌战群儒时批评某些读书人“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可谓振聋发聩,而荀子在战国末期就提出了“知行合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划时代的见解,是因为荀子有一颗特别务实的灵魂。

逻辑谨严的散文大家

读《论语》,惊异于孔子身上浑然天成的诗意,比方说,孔子形容安贫乐道一事,形容自己时:“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形容颜回时:“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语言非常形象生动,画面感强,这也是《论语》经久不衰的魅力之所在。

读《孟子》,惊异于孟子的口若悬河,雄辩滔滔,孟子的口才好,想象力丰富,特别擅长类比论证,孟子说:“王好战,请以战喻”、“挟泰山以超北海”、“臣请为王言乐”,孟子用一个个意味深长的小故事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不知不觉就把对方拉进自己的圈套,读起来也是妙趣横生。

荀子写文章,已不再是语录体的信手拈来、灵光一闪,而是逻辑性强、结构严密的长篇专题性论文,他不具有孔孟的轻灵跳跃,走的是气势磅礴的路子。荀子最擅长使用一连串的比喻、对偶、排比来增强气场,因此荀文历来以“浑厚”著称。

荀子在《儒效》里写过这样一段话:“故人无师无法而知,则必为盗;勇,则必为贼;云能,则必为乱;察,则必为怪;辩,则必为诞。人有师有法而知,则速通;勇,则速威;云能,则速成;察,则速尽;辩,则速论。故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无师法者,人之大殃也。”

正反对比,无懈可击,全用短句,短促有力,字里行间,有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感和原则性。文如其人,那么荀子的形象应该是端庄凝重、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的严肃君子。

总结

荀子生于战国末期,除了继承儒家思想,他也批判吸收了道家、墨家和法家思想,是一位集大成的思想家,在学术界拥有崇高的地位,很受学者青睐。同时,荀子身上的老干部气息非常明显,他极少曝光自己的私人生活,不喜欢幽默自黑展现自己平易近人的一面,不喜欢与群众打成一片,爱惜羽毛,清高自守,所以,荀子本人留给后世的印象非常模糊,远不及孔、孟、庄、韩那样鲜活可爱。

当然,荀子并非老子,他一点也不圆滑世故,他在《非十二子》里列举了六种学说、十二个代表人物,并对之一一进行了批判,包括子思和孟子,措辞很是严厉。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荀子不理会中庸那一套,他属于那种棱角分明的老干部。









































治疗白癜风最新方法
甘露聚糖肽针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xw/16086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