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新闻 >> 阳明先生对人的评价还是比较中肯的2
阳明先生对人的评价还是比较中肯的
李耐久
讲学传道之人,难免要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阳明先生对人的评价还是比较中肯的,是摸着良心做出的。最明显的例子,是他对先儒朱熹的态度,既当仁不让于师,又处处为他开脱。为了弥补心灵上的痛苦,还专门编辑了《朱子晚年定论》。说大家看到的是朱子思想还不成熟时的观点,其实朱子晚年对自己的思想还是进行了反省的。阳明先生对人的评价中肯,我们可以再举几个例子。
一、阳明先生谈文中子(见《传习录·卷上·徐爱录》)
………………………………
二、阳明先生评价告子(见《传习录·卷下·钱德洪录》):
告子没有著作流传下来,所以关于告子是谁,史学界有争论。由于他的思想和孟子根本对立,他和孟子之间有过几次激烈争论,所以有一部分他的言论记录在《孟子》中。因为孟子名气太大的缘故,我们基本上会把告子的思想归在错误一类中。但是阳明先生对告子的评价还是比较中肯的,他说:
告子学说的病根,从他认为“人的本性无所谓善也无所谓不善”上来。虽然告子这种说法,也没有什么大错,但是,告子在这个问题上看得太死板,就认为人有一个无所谓善也无所谓不善的本性在内。对于人性有善有恶,又从人对事物的感觉上看,这就有一个物在心外了;把心和物分开来看,这就出现了错误。告子认为有个本性在心内,有个事物在身外,这就可以看出他对于人性的认识还不够彻底。
阳明先生从自己“心外无物”的哲学观点出发,也是批评了告子的,但是他说告子说法本来没有什么大错,说他对于人性的认为还不够彻底,可见比孟子的批评温和多了。
三、阳明先生评价苏秦、张仪《见传习录·卷下·钱德洪录》
苏秦、张仪是先秦时期的纵横家,苏秦主张六国合纵抗秦,张仪帮助秦国用连横来破合纵,对当时的历史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统儒家,对于他们的评价是很低的。但是阳明先生的评价却中肯得多,他说:
凭苏秦和张仪的智慧,也有成为圣人的资质。后世人的事业文章,很多英雄豪杰、学者名家,他们只是学到了张仪和苏秦用过的一些智慧。而张仪、苏秦真正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们的学问是善于揣摩人心,没有一点不抓住对方的要害,所以他们的学说是不能穷尽的。张仪、苏秦也是发现了良知的妙用,只是他们用在了不好的地方。
阳明先生不同于一般的学究,他平宁王之乱、平匪患,是个做事情的人,所以他对苏秦、张仪才有这样的看法,肯定他们有成为圣人的资质,发现了良知的妙用,同时也指出他们把才智用在了不好的地方。
四、阳明先生评价荀子(见《传习录·卷下·钱德洪录》)
我们都知道,孟子主张善性,荀子主张性恶。正如阳明先生不因为孟子激烈批评过告子,就把告子一棍子打死一样;阳明先生也不因为荀子的主张与孟子不同,就一味地批评荀子。下面我们来看一看阳明先生对荀子性恶论的评价:
孟子说的人性,是直接从源头上来说的,但是也只是说大概是样的。荀子关于性恶的学说,是从流弊上来说的,也不能说他的观点完全不对,只是他的见解还不够精确罢了。至于一般人,那是丢失了心的本体的。
听了这话,有人问阳明先生:
您的意思是不是说,孟子是从源头上说人性,让人在源头上用功,使人性明净清澈;荀子是从流弊上说人性,让人在末流上下功夫补救、矫正人性,所以就费力?
阳明先生回答说:是的。
.03.11星期四
李耐久直面经典,文本细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