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疏狂之意

发布时间:2021/8/27 10:25:12   点击数:

疏狂之意(网络资料)

疏狂之意

一、狂与疏汉语所谓狂,通常当有四种含义:一是病态的狂,本指狗的疯狂状态(参《说文》),引申于人,则指人丧失理智,狂躁失控等状态。二是自然现象的失常状态,如暴风骤雨之可谓狂。三是正常人无知状态的躁动和妄想,即通常所谓狂妄。四是正常人在理智支配下的高级的精神形态的狂,主体恃才傲物,自信又自负,放纵性情,执着追求。本文所谓文人之狂即取此义。

文化史上最早称正常人为狂是贬义的,而且狂的贬义在后世一直被使用(论证略)。从孔子开始,狂获得了积极的高级精神形态的含义。他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何晏集解引包咸语曰:“狂者进取于善道,狷者守节无为”。邢疏曰:“狂者进取于善道,知进而不知退;狷者守节无为,应进而退也”。朱熹《集注》:“狂者,志极高而行不掩,狷者,知未及而守有余”。孔子又说:“狂而不直……吾不知之矣”。孔安国认为孔子主张“狂者进取宜直也”。可见孔子及后儒都认为狂是一种志向高于实际、执着进取、正直无悔的高级精神形态。孔子在陈国,有一次感慨地说“归欤,归欤!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孔注:“简,大也”。邢疏:“斐然,文章貌”。注、疏均认为孔子的意思是:我家乡的一些学生们进取于大道,妄作穿凿以成文章不知所以裁制。我当归以裁之耳。孟子对这些“小子”的狂简有一番解释:“其志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就是说志大言大,总是向往并欲效仿古代的圣贤,但实际上并不能完全实现自己的志与言。今人杨伯峻认为“狂简、斐然成章”是指“志向高大得很,文彩又都斐然可观”。可知孔子所说的“狂简”是指志大才高、勇于进取但疏于裁制(规范)。

孔子就是一位可敬的狂者。他志大而才高、自信又自负、积极进取乃至于知其不可而为之,富于生命激情而且正直无悔。他以其伟大的智慧和高尚的情操而成为垂范后世的圣贤,按《尚书》对狂和圣的区别,后人一般都不说他是狂者。但人类历史上哪一位伟人可能没有狂气呢?狂其实是伟人必然而又必要的人格因素。中国历代文人的狂,正是首先发源于孔子的。

孟子对孔子之狂深具心得。他自信、自负而又多了些恃才傲物之气,在积极进取中总显得咄咄逼人、锋芒毕露。尽管他的仁政主张和盛世理想与现实距离太远,但他却执着于此而不愿妥协。他又为自己确立了一个圣贤人格理想,矢志不移、无惧无悔地追求之“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也”。

孔、孟之狂是高级的、积极的人类精神。中国传统文人之狂的积极含义还不止于此。屈原也是一位狂热的救世者。他在思想史上的建树不及孔、孟,但他上下求索、追求美政理想的那份“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痴迷,是绝不逊于孔孟的,他甚至有更多的诗意的、幻想的迷狂。当然,他的恃才傲物又多了些“独清”、“独醒”的苦闷,他的救世情怀中还有许多厌世疾俗的激愤。他的迷狂比孔、孟更多有感情色彩。

楚国多狂人,那位“披发佯狂不仕”的接舆,其警示孔子的“凤歌”中分明透露出哲人的睿智。这又使我们不能不提起另一种类型的大狂人庄周。按孔子的定义,庄子是位“狷者”,但事实上他狂得很,他的狂不是狂热而是狂狷。他的恃才傲物、自信自负不亚于孔、孟,对理想或幻想的迷狂有过于屈子,只是他所执着追求的不是孔、孟、屈子式的“王政理想”,而是更为人类所心仪的生命的自由。他的浮云富贵、粪土王候、非诋圣贤、达观生死,为后世文人开辟了广阔诱人的生存自由和精神狂想的天地。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真是一个令智慧者、才能者激动狂热的时代!不止是孔、孟、庄、屈,还有纵横狂人苏秦、张仪,倜傥狂侠鲁仲连,智谋狂客冯谖,义勇狂士荆轲等等,不胜枚举。但是到此为止,传统文人之狂还是未能得到全面的铨释。

对于魏晋文人来说,东汉的两次党锢之祸伤害了他们忠君报国的情怀和淑世救民的志愿,魏晋司马氏政权政治的残酷和名教的虚伪又引起了他们对权势的恐惧和厌恶。他们有恃才傲物的自负却无法拥有孔、孟那样进取的自信;有愤世疾俗的情怀和人格独立的意愿却不敢像屈原那样苏世独立、横而不流,也不能像庄子那样自由恣纵地生存和思想。但是,他们精深地把握了庄子生命哲学的两大要义——自然和自由(逍遥)。于是,他们发明了佯狂以避祸、放诞以求真、清谈玄虚以存智慧,潜心艺术以适性情的生活方式。“越名教而任自然”是他们的生活准则,而狂醉则是他们普遍采用的韬晦手段。阮籍、嵇康、刘伶堪为代表。他们被迫或自愿地放弃了进取救世之狂想,而又变态地发展了人格自救之狂放。如果说他们凭着优秀的天赋和艺术修养而使这种狂放保持了较高的审美品味,那么其后众多的“效颦”者则使这种意在精神自救的狂放滑入了肉体放荡的泥潭。《世说新语·德行篇》第23条王、胡事下注引王隐《晋书》曰:

魏末阮籍嗜洒荒放,露顶散发,裸袒箕踞,其后贵游子弟……皆祖述于籍,谓得大道之本,故去巾帻,脱衣服,露丑恶,同禽兽。甚者名之为通,次者名之为达也“更有甚者,则当众戏人妻妾,肆意裸露。或者结伙入人家室,调戏妇女。甚至”相与为散发裸身之饮,对弄婢妾。

不仅了无羞耻之意,反而自诩为通达。后世文人在声、色、酒方面自有其狂浪放荡,但不至于如此荒诞无耻。

李唐王朝相对开明的政治和开放的文化,大大助长了文人才子们恃才傲物的自信、进取的狂想和诗意的享乐激情。他们无须再佯狂避世,也不必颓废自毁。进则有指点江山、致君尧舜、揶揄圣主、傲视公卿的狂想,退则可以在山水或声色中流连、痴迷。不论进退,他们都喜欢诗意的狂想和酒意的狂醉,从中享受审美的愉悦。他们的狂是由衷的。譬如狂醉,就没有魏晋人的韬晦意味,而是充溢着审美的激情。李白《将进酒》、杜甫《饮中八仙歌》、都是对狂醉者的礼赞。韩愈《芍药歌》云“花前醉倒歌者谁?楚狂小子韩退之”。刘禹锡《赠乐天》云:“痛饮连宵醉,狂吟满座听”。元稹《放言五首》之一云:“近来逢酒便高歌,醉舞诗狂渐欲魔”。令人陶醉的不仅是酒,更是诗情和自由。即便是纵情声色,他们也不至于像晋人那样颓废粗俗。无论是李白之“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还是杜牧的“十年一觉杨州梦”,都带有浓郁的诗意的审美享受的格调。

据日本学者宇野直人统计,唐代诗人用“狂”字最多者,李白首诗中27次,杜甫首诗中26次,韩愈首诗中25次,白居易首诗中97次。他认为,杜甫之“狂”对柳永、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人均有明显影响。李白用“狂”字描写自然现象,借以象征“主人公极端化心理状态”的表现方法,也为柳永所继承。柳永“用‘狂’字来表现自己在狂歌醉舞中的放纵情怀,这正是从杜甫开始的用法”。

在唐、宋文人的作品中,狂的心态与独立人格意识、自由人生观念、审美生活情趣密切相关。

至此,发源于儒、道又密切关系着俗世享乐的中国文人之狂全面形成了。它最基本的特征——无论从行为还是心理意义上说——是对常规的超出,是对通常情况的超越,因而狂者往往是孤独者,并且常常显得有点不合时宜。这种超出在实践意义上分解为两种指向:可称之为进取之狂和疏放之狂。

所谓进取之狂,是对事业功名而言,是争取实现个人对社会事业的价值,即“为君、为国、为民”;“立功、立言、立德”。进取者力图在这些方面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己的意志。为此而执着地、狂热地、超出常人地付出。是之谓进取之狂,本文暂且不论。

所谓疏放之狂,偏重于个人的审美自由。较多地表现为对个人审美趣尚、享乐欲望的追求。这是个人化的生活意向,虽然也带有积极行动的性质,但人们习惯上不称之为进取,以便与社会进取有所区别。宋人自“狂”,多指这种个人的、自由化的心理和行为。

那么“疏”是何意?《说文》“疏,通也。”“通,达也。”《广韵》第九“鱼”部:“疏,通也,除也,分也,远也,也”。盖疏字本义为疏通、开拓河道,清除淤塞。由此又引申出许多意思,兹举与本文相关者:

疏远、淡漠:《论语·里仁》“朋友数,斯远矣”。邢疏云:“数谓速,数数则渎而不敬……朋友数,斯见疏薄矣”。《荀子·修身》“谄谀者亲,谏争者疏”。《离骚》“吾将远逝以自疏”。虞信“情野风月阔,山心人事疏”。李峤“琴酒尘俗疏”。李白“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

生疏、迂阔:《汉书》卷48贾谊传“天下初定,制度疏阔”。陶渊明《咏荆轲》“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王维“杜门不复出,久与世情疏”。白居易“老更为官拙,慵多向事疏”。皮日休“暂听松风生意足,偶看溪月世情疏”。“醉多已任家人厌,病久还甘吏道疏”。《尔雅正义》邢序云:“虽复研精覃思,尚虑学浅意疏。”

疏放潇洒不拘泥:谢灵运《过白岸亭》“未若长疏散,万事恒抱朴”。《南史》卷49“孔珪风韵清疏,好文咏,饮酒七、八斗”。《南史》卷15“刘祥少好文学,性韵刚疏”。王绩“阮籍生涯懒,嵇康意气疏”。杜甫“谢安不倦登临赏,阮籍焉知礼法疏”。《新唐书》卷张嘉贞传“嘉贞性疏简,与人不疑,内旷如也”。

宋人所谓疏狂之疏,大致是取以上引申三义,一指疏远政事、吏道、俗务应酬;二指疏旷通达,淡漠功名富贵、世故人情、礼法名教、儒学举业;三指疏放不羁,散淡自由,由疏散而狂放,耽于诗、酒、山水或声色娱乐之事。杜甫诗“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白居易诗“疏狂属年少,闲散为官卑”,或为宋人自言疏狂的直接出处。尤其是白居易“中隐”于洛阳时期,在很多诗篇中称自己是“闲居”的“狂夫”、“狂翁”、“狂宾客”、“狂客”、“狂叟”“狂歌老”,用“老狂”、“酒狂”、“诗狂”、“狂歌”、“老狂词”、“狂吟”、“狂言”、“狂取乐”等一系列“狂”字形容自己的生活和精神状态。这对宋人自言其狂影响颇大。日本近年有些学者对宋代文人自称“狂”的现象予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xw/16548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