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新闻 >> 古代史简报一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公元前年—前年)
战国(公元前年—前年)
前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春秋就是记录这个时历史,是中国历史上奴隶制向着封建制过渡的阶段,东周后期,王室权利衰微,无力控制各个诸侯国之间的征伐,小国被吞并。形成了大国之间互相征伐。
春秋五霸:
首霸原名姜小白,是姜太公吕尚12世孙。重用鲍叔牙和管仲,以“尊王攘夷”号召,励精图治,推行改革,国力达到鼎盛。前年与诸侯会盟于“葵丘”历称正式确定了他的霸主地位。一生鲜有败绩,然齐鲁长勺之战,败于鲁。名篇曹刿论战提到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故克之。精彩的论述了这场战争胜利的原因。
二霸原名重耳,逃到楚国,后在楚国的帮助下重返晋国,都登上王位。他在位期间,改革吏治,国家逐渐强盛。因为之前在楚国许诺,晋楚交战,晋军主动退避三舍,报答当年楚国的恩情,之后与楚军在城濮大战并大胜楚国,和诸侯国在践土会盟成功,成为新的霸主。
三霸继位后任用百里奚,使国家逐渐强盛,多次击败戎狄军队。之后将女儿怀赢嫁给了重耳,两国联姻结盟。被后世成为:秦晋之好。周襄王赐伯,秦穆公称霸。
四霸熊旅,芈姓,即位之初平定国内的叛乱,之后韬光养晦,大臣借用“一鸣惊人”的典故劝谏,他翻然悔悟,励精图治。国力强盛,楚晋之间进行了长期的战争,最后楚国胜利。饮马黄河,问鼎中原,位列春秋五霸之一。最后各个诸侯国两次会盟。才让之间的互相攻伐战争逐渐减少。
五霸宋桓公之子,成功拥立齐孝公,讨伐郑国,与来救援的楚军开展泓水之战。因讲仁义要让楚军安全过河之后,双方派兵布阵,宋军大败,伤重而死。因为他在维护周礼躬身亲行。周王室承认了他的霸主地位。
后期的今浙江地区,存在吴越两国。吴王阖闾,重用孙武和伍子胥,国家逐渐强盛。随后吴军伐越,越王勾践迎战,阖闾因伤逝世。之后,夫差为父报仇伐越,越国大败,夫差接受了勾践的求和,勾践到越国为仆10年,卧薪尝胆,呕心沥血,十年之后大败吴军,夫差自杀。越国称霸。
二.:前年-年,经过春秋末年的相互攻伐,中原大地最后被7个国家瓜分,战国七雄,齐楚燕赵韩魏秦。各国纷纷开始变法图强:
重用吴起、西门豹,国力增强。军事改革的成果之一强大的魏武卒。
齐威王任用邹忌等改革图强,名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就是齐王任用贤能的具体体现。
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图强,重农抑商,奖励军功,彻底清除了贵族阶级的势力,变法最为彻底,大秦锐士名号响彻中原。使得秦国成为七国中最为强大的存在。
老牌的强国,当年的晋楚争霸,现在楚悼王任用吴起施行变法,经历楚威王,楚宣王,国家兴盛。
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政策,赵国军事实力日益强大。同时知人善任。用名将和名相,在赵奢、廉颇、蔺相如治理下,粉碎了秦国的多次军事压力。成为能唯一和秦军抗衡的存在。
燕昭王继位后,发奋图强,重用苏秦和乐毅,让燕国国力上一层楼,乐毅率领五国联军伐齐,攻破临淄,威名远扬。
韩昭侯在位期间,任用了法家申不害为丞相,进行了变法图强。
合纵连横的代表人物:秦相张仪用连横之策远交近攻,齐相公孙衍用合纵之策,促成五国联军伐秦。
“三家分晋”春秋五霸之一最强大晋国,之后被韩赵魏三大家族瓜分了。他们都位列战国七雄之内。可见晋国当时的国土之大,军力之盛。
春秋和战国时期,共五百多年的历史,最后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中国。成立了第一个封建国家。这个时期诸子百家相继登场。从春秋时期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五霸到后期勾践卧薪尝胆十载。三家分晋,各国变法图强,战国七雄互相争夺天下。老子,孔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儒家,法家,道家,阴阳家等;管仲,百里奚,孙叔敖,孙武,吴起,乐毅,苏秦,张仪等纷纷闪亮登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用行动践行自己的主张,精彩绝伦。
假如宋襄公没有早死,而是身体力行践行仁政,结果如何?
假如晋国没有被三家瓜分,一直延续到战国,又会给我们后人呈现一怎样的景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