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作者 >> 汇总孟子与荀子的教育思想区别
—相关推荐—
中学知识考点-早期迁移理论
一定要认识的45个人物!
教招考试中常考到的“二到七”不要记混了
古代教育学家在小学教师资格备考中,涉及人物以及思想观点较多,因此大家在复习与备课的过程中觉得任重道远。因此,本文针对相关考试中容易混淆的教育学家,进行相关的梳理总结,来帮助大家备考,能够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考试。
1
孟子的教育思想
1、孟子在其著作《孟子·尽心上》首次提出“教育”一词。“父母具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与人,二乐也;得天才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人性论:孟子主张性善论,性善论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并且体现了孟子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主张内法论的思想,即注重人的内在需要。
3、教育目的:孟子主张“明人伦”,所谓的人伦包括五对关系,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4、重视意志磨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行弗乱之所为”。
5、理想人格:主张“大丈夫”的人格理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道德属性: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礼之端也。其中还主张孝悌,即孝顺父母,兄弟之间和睦。
7、教学方法:(1)盈科而后进:流水前进的过程中,要填满每一个坑,然后才能继续前进。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2)深造自得:强调读书必须必须深入学习和专研,有自己的收获和见解,敢于质疑与批判。即“尽信《书》,则不如无《书》”。(3)教亦多术:即要因材施教。4)专心致志。
2
荀子的教育思想
1.荀子在《劝学篇》中首次提出“道德”一词。
2.人性论:荀子主张性恶论,表现在“化性起伪”,是典型的外铄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3.教育目的:培养大儒。儒者分为几个层次,俗儒、雅儒、大儒。大儒是最理想的人才,他们不仅学识广博,而且能够由此及彼,自如的治理好国家。因此荀子认为教育应该以大儒为培养目标。
4.教育方法:(1)主张“闻见知行”,即“不问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其中闻是起点,行是 表现。(2)循序渐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3
总结
孟子和荀子的教育思想经常对立出现,因此在本文中对两位古代的 教育学家进行梳理总结,下面我们结合相关习题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巩固。
教资笔试白皮书免费送教资笔试白皮书免费送
想考高分快来领!
别错过~
获取方式19上半年笔试备考白皮书(附答案与解析)
更多福利课程
专项提分:以题带面,分析题目题型及解题方法,强化知识点记忆
点击查看详情千锤百炼,教资笔试刷题实战
温馨提示
免费下载备考资料
回复:每日一练每日练习通过教综更有保障
回复:中小幼学习教招中小学笔试知识点
回复:普通话领普通话60套电子音频+资料
回复:认定获取认定表格填写模板
回复:白皮书获取认定教资备考资料
回复:查询获取适合你的教招岗位
回复:时政获取9.9元时政课报名入口
戳原文,北京看白癜风的医院北京看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有名